赫尔曼·黑塞小说《德米安》中人物的宗教解读
2016-06-30苏音榕
苏音榕
摘 要:黑塞的思想受到佛教、西方基督教的双重影响,他借《德米安》指出人要想获得救赎,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不能被动地等候上帝,而是要勇敢地面对过去的“恶”,在痛苦中寻找真正的自我,最终获得精神解脱。本文将就黑塞作品《德米安》中人物的宗教意义进行解读。
关键词:黑塞;《德米安》;基督教;救赎;自我
赫尔曼·黑塞的小说主人公往往都忍受着生活的两极分裂带来的心灵上的痛苦,在道德与人性、理智与感情、社会与个人间徘徊,为寻找两者的和谐与统一而苦苦探求。《德米安》中的少年辛克莱在朋友德米安(上帝的化身)的引导下,克服心中对黑暗诱惑的恐惧,认识到“好”和“坏”、“善”与“恶”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本质上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最终,主人公在探索中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同时,黑塞在作品中又融入了浓浓的宗教色彩,在黑暗中给人一种可被救赎的希望。《德米安》在人物的选择与安排上有极强的宗教意义。
一、克罗默
克罗默在作品中是一个恶人,是他一步步将主人公引向恶的世界,本来辛克莱仅为满足虚荣心,小小吹嘘一下,竟被恶人克罗默抓住“把柄”进行金钱的要挟。本身没钱的小主人公在强力的压迫下,被迫去偷,去骗,一步步迈向黑暗的国度,远离他的伊甸园——他的家。他内心和现实的恶与他家庭的善是相悖的,他离家越来越远了。本来辛克莱有好几次机会可向母亲忏悔的,一次次地错失,导致他在黑暗的道路上慢慢渐行渐远。每次,克罗默的出现就像一把利剑刺痛辛克莱的心,每次克罗默的口哨就是催命的符咒。此时的克罗默就成了“恶”的人格化,是他无意识之中被压抑的“恶”的力量的体现。纵使辛克莱对克罗默万分厌恶、痛恨,但是又迫于软弱和恐惧只能言听计从。其实这就是辛克莱对“恶”的认识,只是通过对克罗默的态度得以外化。其实,“邻家”男孩克罗默——蛇的象征——将辛克莱引到了伊甸园的边缘。《圣经》中,正是比田野一切活物更狡猾的蛇引诱夏娃偷吃禁果,进而夏娃又使亚当吃下禁果,最后两人纷纷被赶出伊甸园,进入人间遭受磨难。与夏娃初见蛇一样,主人公也是先被克罗默吸引。只是为求认同而不惜自我吹嘘,这就为罪恶埋下祸根,这不幸落下的把柄,反被克罗默操纵。克罗默抓住辛克莱的把柄后,从此像“阴影”一样对他纠缠不休。堕入“恶”其实是夏娃和辛克莱无意识自我的选择。无意识不受理性控制,是最真实自然的。辛克莱因为克罗默的“纠缠”,最终无奈地被迫地不得不地面对内心和现实中恶的世界。认识到自己本质中的罪恶,是极具打击甚至毁灭性的体验,因而辛克莱毛骨悚然地觉得自己今后的路将堕入黑暗之中,感觉“自己朝克罗默和他的世界又迈进了一步,形势正在一寸寸地恶化,但我只能直面一切”。 所以克罗默俨然就是《圣经》中的撒旦——化作蛇形到伊甸园中诱使夏娃吃下智慧树上的果实——诱使辛克莱,迫使他最终离开了自己的光明世界。
二、德米安
辛克莱遭到克罗默的威胁之后,带着满心的踌躇和恐惧在“光明之家”里战战兢兢地生活着。面对母亲的呵护与父亲的慈爱,自己感到愧疚又难以启齿。慢慢地他觉得自己无法再融入这个家庭,无法再心安理得地与家人一起生活,一起做祈祷,一起唱圣歌……“我仿佛被恶灵附身,再也融不进这个曾经亲密的家。有时候,我会无端生起一股强烈的乡愁,渴望回到长久失去的天堂一样。” 克罗默想魔鬼一样缠着他,在他的生活中、在他的梦里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直到有一天,克罗默勒索主人公被德米安撞见。纵使他百般推诿与解释,不愿德米安插手此事。德米安依然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逃离克罗默的欺凌。德米安的正义援助使得辛克莱得以逃出“恶”——克罗默的魔爪;他的出现让辛克莱再也不用忍受魔鬼的折磨,得以回归家庭的怀抱,母亲的怀抱,纵使它是短暂的。德米安到底是谁,为什么他会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他是转学生,但是,他的出现帮助了困苦的辛克莱,此时他俨然是上帝或者是上帝的天使,被派到人间帮助那些受苦的人。后来,辛克莱的人生之路更加离不开他的帮助。所以,对于辛克莱来说,他是人生的导师,精神的领导,更是上帝的化身。
三、夏娃夫人
夏娃夫人是德米安的母亲,是小说最重要的女性形象。她既是德米安的母亲,也是辛克莱的向导和情人。“我内在有一股原始的欲望,在被许可的和光明的世界中,这个原始欲望必须隐藏起来。和每个人一样,性欲慢慢觉醒了,它有如敌人、毁灭者、禁忌、诱惑和罪恶般侵袭我。” 辛克莱一直与被视为禁忌的青春期性欲对抗,终究无法摆脱其纠缠。性欲是隐藏在他心中的原始冲动,稍一触碰便如洪水般一泻无余。后来,辛克莱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个魔鬼——贝克。贝克给他讲许许多多有关女孩的事,他听得入迷,跟着贝克每天都是浑身醉醺醺,以至于父亲收到学校的警告信,此时的贝克可谓是另一个撒旦。突然有一天,碧翠丝出现了,唤起辛克莱心中的光明。辛克莱打算画出她的画像,但是“越在脑中想象当日在街上相遇时她的面容,就越画不成功”。最后,他画出的女像竟是德米安的母亲——夏娃夫人。初见她时,“她脸上和头发散发的气息是这般年轻和甜美,她的皮肤如此紧致光滑,唇色如此美好。眼前的她比在我的梦中更显君王的威严,却又亲切得让我感觉到恋爱的幸福和满足。” “愿她是我的母亲、情人、女神——只要她在这里!只要我的道路紧紧依傍着她就行了!” 与之交往中,辛克莱感受到了爱情。此时的夏娃夫人与《圣经》中的夏娃是不是有某种隐含的联系呢?她们同样都是给男人以启示。《圣经》中夏娃虽因诱使丈夫亚当食禁果而遭遇上帝的惩处,但是他们却获得了智慧,知善恶,明羞耻,懂事理。这是人类的进步。在作品中的夏娃夫人,她对于辛克莱的帮助,有爱情上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指引。她使得辛克莱的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合二为一,使得辛克莱完成寻找和完善自我道路的最后一步。如果说皮斯托琉斯帮助辛克莱在精神与心理的层面完善了对内心的认识,那么对夏娃夫人的爱则让辛克莱在身体与性欲的层面上进一步完善了对内心的认识,最终达到自我的真实的完满和统一。
总之,在小说《德米安》中我们始终能寻找到基督教的印迹。作家的这种宗教书写习惯与他自身的家庭背景以及生活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黑塞的父亲是基督教牧师,外祖父也是传教士,曾长期在印度传教,母亲也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因而作家黑塞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这对日后黑塞的文学创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黑塞年少时迫于父命曾就读于神学院。这些经历为黑塞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同时也使得黑塞形成自己的生存观。
注释:
[德]赫尔曼·黑塞,林倩苇译:德米安:彷徨少年时[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7.P21.
[德]赫尔曼·黑塞,林倩苇译:德米安:彷徨少年时[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7.P39.
[德]赫尔曼·黑塞,林倩苇译:德米安:彷徨少年时[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7.P57-58.
[德]赫尔曼·黑塞,林倩苇译:德米安:彷徨少年时[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7.P177.
[德]赫尔曼·黑塞,林倩苇译:德米安:彷徨少年时[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7.P177.
参考文献:
[1] [德]赫尔曼·黑塞,林倩苇译:德米安:彷徨少年时[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7.
[2]王蓓蓓,《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的叙事特色 ——以热拉尔·热内特的叙事理论为分析视角[D].中山大学,2013.
[3]嘉树,忠诚于命运——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J].高中生之友,2010(5).
[4]霍伟,选择的艰难:黑塞《德米安》主题之再追问[J].安徽文学,2011(1).
[5]卞虹,寻找自我——从心理分析学角度解读《德米安》[J].外国文学,2012 (2).
[6]张惠珺,浅析荣格心理学理论对赫尔曼·黑塞作品的影响——以《德米安》为例[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4).
[7]宋沐芷,评论《德米安:彷徨少年时》[J].中国民族博览,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