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化价值和育人理念
2016-09-10刘志彪
刘志彪
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从“儿童立场、国际视野、幸福教育”的办学定位出发,立足学校的文化价值和育人理念,进行了覆盖家校全面生活的综合性课程改革,构建了“五福梅”校本课程体系,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成为区域校本课程的参照样本。
一、源自学校文化基因的课程目标提炼
梅岭小学因“梅”而生。2013年8月,梅岭小学西区校正式独立办学。独立后学校的核心文化从哪里来,又往何处去,成为横亘在全体梅西人面前的一个历史命题。
梅西人系统梳理了学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价值因子,寻根溯源,反复论证,最终将学校价值旨归、师生行为文化的应有之义明确为“幸福”,并由此提炼出与之相融的文化构想——梅开五福,以“雅(身体健美、心灵静美)、洁(品德高尚、行事明快)、韧(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先(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和(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五福精神,来审视自身的教育行为,力求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公约与标志。这五个字表达了学校培养目标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的校本化要求,并与此相对应,形成了“形象气质、道德品性、意志品质、竞争意识、团队合作”五大校本课程核心目标。
二、源自“全课程”理念的课程体系建设
梅岭小学西区校确立了“五福精神”为课程的核心价值,从“形象气质、道德品性、意志品质、竞争意识、团队合作”五个维度来规划课程目标,从学科内的局部整合到学科间的主题整合,再到“全课程”的统整,逐步推进,采用包班教学、协同教学、跨年级跨班授课、科学灵活安排课时等形式,整体构建“五福梅”课程体系的五大领域。这种体系架构指向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群组,形似一朵立体的梅花(即课程模型图),围绕“雅、洁、韧、先、和”的发展目标,形成“五瓣三层”的课程结构。(见图1)
从横向来看,“五福梅”课程分为:健康艺术、人文精神、情绪智慧、科学素质、社会交往五大领域。从纵向来看,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之上,“五福梅”课程将许多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由内而外分为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延伸课程三个层级。核心层课程主要落实国家课程,这是实现国家课程的保底要求;拓展层课程主要是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学生实际需求而设置的校本课程群,由公共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延伸层课程主要实现教育的校内外融合,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性、体验性、社会化、生活化课程。
三、源自“私人订制”的校本课程项目设置
对于课程内容的定位问题,学校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学校将课程内容定向于:培养多元兴趣,增长实践技能。学生缺什么便补什么,学生爱什么便学什么。
“梅岭人星光大道”是学校拓展层课程中的一个必修项目,如名字一样,每一个站在这里的学生都是校园里的“小明星”。课程实施以来,已有1000余名学生在“梅岭人星光大道”中得到锻炼。“梅岭人星光大道”现在已成为学生最向往参与的校本课程之一。学生在这个舞台上锻炼胆识,锤炼技艺,修炼气质,获得一次次自我超越。
“情绪智慧”模块是“五福梅”课程的亮点,是对当前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个贡献。人们常说,人的发展30%靠智力,70%靠情商。因此,学校通过开发“男孩女孩”“儿童成长阅读”“儿童哲学课”“Eq之门”“心理游戏课”等,分年级分阶段开展活动,努力平衡、调整学生的负面情绪,激发其正向情绪,诱发他们以更积极、更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地方文化是每一个学生精神深处的印迹和色彩。学校以“非遗文化进校园”为载体引入扬州民俗文化,设置了“扬州民间艺术”课程项目,将剪纸、版画、扬剧、清曲、扬州评话、木偶等引入艺术课程,关注对学生精神家园的呼唤和丰富,让课程在学生精神层面具有生长性意义。
四、源自儿童本位的课程评价制度
学校的国家课程评价以各学科《新课标》为参照,校本课程的评价为学生综合评价中的一支。它们的评价都是多元的,结果与过程相结合且更注重过程性评价,比如呈送学生作品、展现教学照片、整台节目展示。具体说来,可以是魔方技能展示,可以是拉奏一支曲子、画一幅作品、捏一个形象、跳一套操,有的甚至可以是一次访谈或是做一份问卷调查,一切都以学生的快乐参与、收获成长为标准。不同科目,评价不同。
五、源自同步创生的课程文化发展
真正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在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而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为这个经验创生过程提供工具或材料。当课程成为学校办学核心的时候,学校的发展会伴随着课程的发展而充满新的活力。因此,梅岭小学西区校依托校本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变革。
一是课程编制促进了学校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办学水平的差异在于实施课程水平的差异。课程实施需要突破关注知识、发展智能的层面,而走向尊重生命的层面。随着人文类、情绪类课程的编制,教师经历了课程的创编历程,实践了编写课程标准、编写和修订教材、编制评价方案等过程,也意识到学科教育与课程要求之间的差距,不断用更加宏观的视野来观照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课程实施促进了学校师资队伍的发展。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就是—个校内师资重组的过程。学校采用了选课制和责任制,所有的校本课程均可在网上选择,所有课程均采用团队包干开发的策略。这样的实施过程,促进了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和实施深度,带动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
三是课程变革促进了学校整体文化的提升。学校文化是被创造出来的一个生态系统,而课程是这个系统的中心。教师、学生、教材、课堂围绕课程这个中心不断调整应有的质态,最终让学校这个整体获得了最好的姿态。梅岭小学西区校的“五福梅”课程从规划到实施,均坚守以教育的姿态践行“建设一所幸福的学校”理念。课程文化正逐步转变为学校文化,课程特色和学校特色、学生特色正不断趋于合围,而校本课程建设为学校文化建设增添了持续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