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英语课本剧学习“活的语言”

2016-09-10郭宝红

中国教师 2016年15期
关键词:课本剧店主语境

郭宝红

编者按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15年5月,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委与首都师范大学首都教育协同创新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有规划、分批次实施门头沟区教师脱产轮岗培训项目。本项目通过U—D合作(区域与大学合作)方式,让50多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学教师重新接受系统、专业的教师教育培训,从而改变教师的专业成长方式—以理论自觉的经验超越自然循环的经验。以下三篇文章正体现了一线中学教师在教育理论引领下的教育实践创新尝试。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1]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把语法点的讲授和分析作为课堂主要活动。语言学习脱离了情境,字词句被机械地割裂,失去了“生命力”。沉闷、被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厌倦,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学生不愿说也不会说。

哈德利(Hadley 2001)指出:“在有意义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远比在孤立的环境中学习单个语法知识点更具有吸引力。”[2]Canale和Swain(1980)也认为:“如果语法知识没有被隔离在有意义的语境之外,第二外语的学习将会更加有效。”[3]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巧妙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展开情境交际,学习运用“活的语言”。而课本剧教学活动恰好强调了这一点。本文试图在理解课本剧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如何通过课本剧教学促进学生对英语的体验和理解,详细阐述如何使用课本剧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课本剧教学这种将静态的符号语言转化为动态的情境语言的教学方式,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本剧教学应以语言学习为核心

课本剧教学以教材为依托,使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活用课文资料进行改编,根据自己真切的生活体验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课本剧可以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以表演方式开展情境交际活动,并在表演过程中感受和理解语言。但改写不是随意的,必须服务于当前阶段的英语学习,否则课本剧教学就只能流于形式,学生走走过场,即便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却因为不能把握语言本身而丧失了英语学习的主体。以八年级“Online life”一课为例,本单元的语法重点是宾语从句,功能重点是表达意见(同意/不同意)。结合这两点,笔者将课本剧的话题设定为对互联网生活的讨论。学生被分为不同小组。组内成员选择不同的身份,如老人、小孩、女士等,并依据各自的身份来表达意见。教师指导学生使用I(don’t)think (that)...和I(don’t)believe(that)...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I(don’t)agree(with somebody)和I(don't)think so来回应他人的观点。由于受到母语表达习惯的干扰,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将否定词后置于从句中。例如,“I think you can’t grow food on the Internet.”而英语通常用否定提前句来表达同样的含义:“I don’t think you can grow food on the Internet.”课本剧教学给予了学生使用英语与他人沟通的机会,教师可以更快地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因此,教师要明白课本剧这种形式是为了实现何种教学目标以及如何实现。

二、课本剧教学应帮助学生体验语言所蕴含的情感

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释放魅力。课本剧教学的特点之一即利用具体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简单来说,语言就是我们生活实践的表达。因而,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课本剧,是要让学生在具体、鲜活的生活情境中领会如何用另一种文化的语言实现信息交换和情感交融,并学会使用这种语言来描述和表达自我。

语言既陈述事实,也表达情感。这二者融于一体,只有在具体情境下才是有意义的。学生要了解英语表达情感的微妙之处,如果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那就需要通过课本剧所创设的情境来体会。唯有如此,英语学习才是鲜活生动的;对英语的感知、理解和内化才有可能实现。以八年级“Dealing with problems”这一单元为例,笔者设计的主题为“代沟”。学生通过表演与父母发生矛盾的过程,来体会语言本身所包含的情感。比如,父母态度强硬时,对孩子想做的事都是不同意(no或don’t)。平时常常使用命令的口气说话,孩子听到必须、不得不(must,have to)或者祈使句do时自然会产生反感。许多时候家长甚至会用威胁的口气对待孩子:“You won’t play computer games, unless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这是第一个层次。接下来,让学生尝试使用语气较为缓和的词。比如,父母可以用should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才是好的。这样的词不至于引起孩子的强烈对立情绪,但或许用得多了就会像说教。这是第二个层次。最后一个层次,笔者设计以父母对孩子委婉地提出建议,这时可以使用“Why don’t you do...”“How about doing...”或者“Maybe you would like to do...”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择其中一种情况进行编写,然后声情并茂地演绎出来。在学生改编和表演过程中,他们就能够体会到同一种意思,选用不同的词,使用不同语气会带给听者不同的感受;在不同语境下应该选用合适的词来表达想法,才能让对方更好地理解自己。

三、课本剧教学应使学生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

一个国家的语言体现着其历史与文化积淀。正是基于此,我们说语言不是字词句的简单组合,而是有意义的表达。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英语学习只有在理解孕育发展这种语言的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来展开才是活的。以“Shopping”这节课为例,笔者将场景设定在英国的商店。剧本一开始是由学生起草的。然而笔者在查阅剧本时发现,尽管“Can I have...”和“please”这样的句型和词汇是学生小学时就接触过的,但大多数学生依然使用的是从中文直译过来的“I want...”。这样的句式虽然没有语法上的错误,但显然不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及文化习俗。基于此,笔者特别设计了一个示范性剧本。

中国留学生来到一家水果店对店主说:“I want some apples.”

店主面露不悦,没有回答,也没有给中国留学生拿苹果。

中国留学生以为店主没有听见,于是提高音量又重复了一遍:“I want some apples.”

店主依然不为所动。

这时,英国顾客登场,他对店主说:“Excuse me, sir. Can I have some apples, please?”只见店主笑盈盈地回答:“Of course. How many would you like?”“Five, please.”

称重,付款。

离开时,店主亲切地对英国顾客说:“Have a nice day!”

英国顾客也微笑着说:“You too.”

中国留学生在一旁默默观察着,意识到自己刚才言语上的失当。这一次他也学会了用“Can I ...”以及英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please”,从而顺利买到了苹果。

英语是英语母语国家人们在生活中使用的习惯性表达方式。脱离了语境和文化的字词学习,往往造成中式英语(Chinglish)的现象,在与外国人沟通时难免带来误解和尴尬。笔者的设计是通过两位顾客语言的对比,使学生关注到英语语言的地道表达及字词句背后所蕴含着的英语文化。

短短一学年,笔者在课堂开展课本剧教学,通过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真实交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本剧的编排演练中来。学生在语境中接触和理解语言、体验语言所蕴含的情感以及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在具体生动的场景中使用活的语言。学生喜欢用英语交流了,也开始关注地道的英语表达,说话有条理,对于话题的写作也能得心应手。

如何利用课本剧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需要更进一步思考。回头去看课本剧教学的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分组时习惯于同一组安排不同程度的学生,希望能以好带差。但在实际课堂上,组内通常是一个成绩较好的同学大包大揽,中等学生协助,程度较差的学生往往参与不到练习中来。教师或许可以开展A、B分层教学,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设计和学案,甚至参与到B层小组的编排演中,多给B层学生指导,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Hadley. 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 Thomson Learning. 2001.

[3]Canale & Swain.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AppliedLinguistics. 1980 (1): 1- 47.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新桥路中学)

责任编辑:赵彩侠

zhaocx@zgjszz.cn

猜你喜欢

课本剧店主语境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IQ Test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差评不合理
99%成年人算错的小学题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