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09-10林莺歌
林莺歌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每个班的留守儿童都占一定的比例。问卷调查表明:这些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缺位等原因,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同时,因缺乏必要的课外阅读,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与后续学习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如何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学习现状,克服其课外阅读中的难题,探索指导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成为当下基础教育应着重研究的时代课题。
一、现状分析
仔细分析留守儿童的阅读难题,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因素起着制约作用。
1.环境不支持
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照管。面对留守儿童的各种成长需求,隔代教育往往力不从心。所以,孩子在家的课余时间大都交给了电视机。有的监护人误认为阅读与学习没有多大关系,不让孩子看“无用书”,以免影响考试成绩。缺乏有效监管和亲情陪伴的留守儿童,不可避免地沉迷于电视、网络,而冷落甚至远离课外阅读。即使节假日,留守儿童也难得与父母团聚,常常在与书绝缘的环境中度过,手机往往成了他们除电视机以外的另一“最爱”。
2.读物不丰富
大多数留守家庭经济不宽裕,加上不少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或很少为子女花钱购买课外书。一般留守儿童的家庭藏书量极少,难以营造家庭阅读氛围;而且读物多集中在轻松、浅显的通俗读物上。因此留守儿童读得较多的是脑筋急转弯或儿童漫画之类的娱乐书,缺少深度的经典阅读。
3.指导不到位
留守儿童的阅读行为缺乏有效指导。一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基本都是文化程度较低的隔代老人,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指导和监督,而更多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寄予学校、社会。二是城区小学地处刚刚转型的乡镇,社区等公共文化建设缺位,图书馆发展滞后。三是学校的大班化教学,导致教师对留守儿童很难实现个性化的阅读指导。
二、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监护不力,在家的课外阅读时间、环境、读物等都无从保证。因此,学校教师就责无旁贷地成为了引领留守儿童阅读的第一责任人。
1.家校勤沟通:传递家庭教育正能量
为了取得留守儿童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学校可利用学生父母返乡的时间定期召开期初、期末家长会。开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传授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他们如何做一个合格、优秀的家长。指导家长一起参与制定新学期或寒暑假学习计划、阅读计划、监护计划。学校列出书单,让家长提前为孩子备好拟读书籍。
平时,学校还要把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家庭教育小贴士等教育内容,以《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联系卡”等形式定期发放,为留守家庭带去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提升留守儿童家长的指导水平。另外,还可以搭建班级微信群、QQ群、校讯通等多元的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与家长建立起实时沟通渠道。
2.阅读指导课:为留守儿童打造课外阅读的金钥匙
为留守儿童开设阅读指导课,是提高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的关键。笔者认为,阅读指导课可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其一是读物推荐。
首先,把“如何向图书馆借阅图书”作为阅读指导的入门课。同时,在图书馆为留守儿童设立专门的经典书架,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需要,将经典名著及畅销图书进行分类编排和推荐,便于留守儿童借阅。
其次,编制小学六年课外阅读书目100本。书目包含教育部推荐的各年龄段阅读篇目、小学教材中涉及的作家作品等。在书籍形式上,尽可能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版本,激发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
最后,举办具有特色主题的经典读物阅读活动,推广经典读物的深度阅读。如开设“名著导读课”“好书大家谈”“经典阅读交流会”等。
其二是方法指导。
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教师要教会留守儿童科学的阅读方法,如翻阅报纸杂志、信息资料等可用浏览法,阅读小说、益智类读物可用略读法;阅读经典著作、诗歌散文可用精读法等。同时,指导他们养成“动笔墨读书”的好习惯一写阅读记录卡;写读后感、内容梗概;推荐好书;交流读书心得等。
3.阅读记录卡:促留守儿童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记录卡”每周一张,周一统一收发,纳入日常作业范畴,由家长、同伴、教师共同督促学生完成。“阅读记录卡”从低年级的“每晚一故事”到中年级的“主题阅读”,再到高年级的“批注品读”,设计内容因年级而异,体现循序渐进的阅读梯度。使用“阅读记录卡”,一是以作业的形式,规定留守儿童每天必须阅读并记录。二是教师可从“阅读记录卡”上,了解留守儿童读什么书、怎么读、读书的收获是什么等阅读状况,从中发现他们的阅读喜好和阅读意愿的变化,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
同时要指导家长,给留守儿童提供充裕的阅读时间和更好的阅读环境,做到专“地”专读,专“时”专用。
4.阅读交流会:让留守儿童保持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是推进课外阅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是开展亲子共读交流活动。笔者所在学校把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定为“亲子阅读交流周”,欢迎返乡的家长共同参与。各班通过读、讲、画、演、写等形式的阅读交流,让留守儿童在与家长共同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促进亲子间的感情。
同时,利用阅读交流周的活动机会,教师为留守儿童家长传授亲子阅读的方法,提供亲子共读、祖孙共读等形式的阅读指导,让家长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阅读。
二是开展阅读成果展评活动。留守儿童每人持有一张图书馆分发的“阅读存折”,每学年图书馆根据留守儿童借阅书刊的数量和阅读记录的质量,评选最佳阅读记录卡、最佳书香少年,并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读书剪报、手抄报、阅读记录卡、读后感等。各班除了课前三分钟人人轮流参与的“每日故事会”外,还定期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如童话剧表演、诗歌朗诵会、故事大王比赛等。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展评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编辑 刘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