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画”入境 以“画”悟情

2016-09-10张冬梅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教版小草诗意

张冬梅

教师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可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因此在古诗教学实践中,笔者将绘画引入课堂,用“画”激趣,借“画”入境,以“画”悟情。

一、 绘画解诗意

《草》是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歌。它通俗浅显,却寓意深刻。诗人抓住野草的生长规律,对野草的顽强生命力给予热情的赞美。对于低年段学生而言,要想理解“一岁一枯荣”并非易事,说教式的讲解只会让学生一头雾水,因此,笔者和学生一起拿起画笔……

【案例1】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草》教学片段

师:野外的小草长得真茂盛啊!绿绿的,一棵紧挨着一棵。(学生按照教师的描述,用绿色的笔,画出一片绿色的草)

师:你们画的是什么季节的草?(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画的是春天的小草。

生:我画的是夏天的草。

师:注意看!小草慢慢地由绿变黄,打不起精神啦!(学生照着教师的描述,用绿色、黄色的笔,画出了黄绿相间、倒在地上的小草)

师:现在你们画的又是什么季节的草呢?

生:我画的是秋天的小草。

生:我画的是冬天的小草。

师:在一年中的春、夏季节小草长得怎么样,而秋、冬季节小草又会变成怎样的呢?

生:春、夏季节小草长得茂盛,秋、冬季节小草变黄了。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一岁一枯荣”的意思,同时还认识了小草的生长规律。

二、 绘画扩想象

在理解古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向进行再组合,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画面。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案例2】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村四月》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这幅画面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学生闭上眼睛进入想象的空间)

师:让我们共同来完成这幅画作。

生:“绿遍山原”我会画上一大片一大片翠绿的草原,还有一棵棵茂密的树木。

生:“白满川”就是一片白茫茫的水,我还要用淡淡的颜色来画蒙蒙的细雨,像烟雾一样。

生:因为子规就是杜鹃,所以我要画上几只杜鹃,它们仿佛在树枝上“咕咕”地叫着。

生:我要画上农民正挽着裤腿,弯着腰在稻田里插秧……

师:同学们的想象太精彩了,那你们觉得在这幅画卷上用的最多的颜色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绿色。因为是“绿遍”山原。

生:我也觉得是绿色。因为诗中说了是“四月”,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

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通过绘画,流淌出了一幅幅不一样的“乡村四月”,学生不仅在画意中知晓了诗的含义,而且陶冶了性情,扩展了想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绘画破难点

古诗文的教学,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应让学生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即使是疑点难点,教师也不急于揭晓,而应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

学习掌握《渔歌子》这首词中所洋溢着的对渔家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一难点。如何使学生体会诗人这一思想感情,笔者尝试以下做法。

【案例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学片段

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前两句诗画图,学生画出: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河边,娇艳的桃花开得正艳,花瓣洒落至河中,随着流水向远方漂去。清澈见底的河水中,肥美的鳜鱼正在嬉戏,令人神往!

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后两句诗画另一幅图:江岸上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坐在船上沐浴着斜风细雨。真是一派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最后,把两幅图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加以对比,使学生领会到“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正衬托了渔翁的悠闲自得。渔翁沉浸在垂钓的欢乐和美丽的春景之中,乐而忘归,更是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学生通过画图,受到了感染,不知觉地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这样难点也随之突破了。

四、 绘画品修辞

《望洞庭》这首古诗词句优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案例4】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望洞庭》教学片段

首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画出湖水、月亮、江山。初步感知诗中所描写的景物。

接着涂色。学生根据第一句诗的意思,用淡黄色和蓝色分别涂抹月色和湖面,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了;根据第三句的解释,用绿色涂抹君山。

最后品析。在画画、涂涂后,全诗的基调就基本确定了,但第二句中的“镜未磨”无法表示,仔细通读,发现诗中所描绘的是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它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没有“两相和”可言了。这样一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一比喻,就有助于对全诗意境的领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诗人“情动而辞发”,当学生手捧自己的画作,传情达意、驰情其中,他们的心就已经与诗人的心同起同落了。

(浙江省义乌市前洪小学 322000)

猜你喜欢

人教版小草诗意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小草受伤了
永恒
冬日浪漫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小草也会疼
小草
小草醒了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