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问题教学灵动政治课堂

2016-09-10王伟宏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过程思维课堂教学

王伟宏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学中,教师只有掌握好了“问题驱动器”,才能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这里,笔者就“问题”教学,结合新课程政治必修模块中的有关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教师要做灵动课堂的“问题发动机”

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又迎来了大数据时代,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将“传道、授业、解惑”更进一步升华,要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感悟数字化信息所带来的便利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要,教他们学会怎样去获取信息、分辨有效信息,以及如何处理偌大知识量的信息库。此外,我们还要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大做文章。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重开展问题教学。其实,“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建立在“问题”基础上的师生交流过程,它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潜质。当然,提问本身虽然没有一套必须遵循的、严格和固定的规则,但我们还是可以摸索出一些规律来的。如教师所提问题是否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基础,是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提出有区别的问题,抛出问题后学生是否能及时捕捉,问题是否与现实有一定的契合点,等等。

例如,当我们讲到“新时代的劳动者”中有关“劳动和就业”这一问题时,就可将课堂当现场,进行招聘模拟训练。在“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假如你是部门负责人,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以及“假如我是部门负责人,我会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案”等问题的一问一答过程中,学生就开启了自己的问题思维。接着,教师就可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党和政府怎么办?劳动者自己又该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很显然,这样的问题旨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就业观,如职业平等、择业自由、竞争就业和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就业等。这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

二、教师要做灵动课堂的“会问能手”

华罗庚先生曾说过:“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要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这反映出一种思维方式的演绎和思维观念的培植过程,如同“授人以鱼,只是三餐之需;而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一般。在问题教学中,若教师问得好、学生想得透,自然会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或模式,让学生在此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举一反三的积极效应。

当前,针对“政治说教”所导致的“疲劳教学”状态,教师要设法将政治课堂由传统的教师教堂转化为新型的学生学堂,要把人生价值取向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引进去,使课堂真正成为实现社会目标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里巧妙地再现“问题情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把课堂的注意力放在提升发现、框定范围、分析问题的技能方面,使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例如,在学习有关“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内容时,我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分析:①结合政府职能,你所感受到的政府权力有哪些?②怎样理解政府权力的运用是把双刃剑?③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是什么?④我国初步建立起的行政监督体系有哪些?⑤政府接受监督的必要性是什么?⑥区别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在分析这几个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就遵循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认知规律,并增强了政治责任感。

三、教师要做灵动课堂的“创新引领者”

教师要借助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寻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着力点。在课堂教学前要有精心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要怀着一种平等的心态面对学生,面对学生的问题,担负起调动学生创造激情的责任,努力创设适宜于学生创造力发挥的宽松愉快的氛围,允许学生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幽默表现,并不断酝酿一些新的想法。

对于学生,我们要着力引导他们树立问题意识,敢于提问,勤于提问;至于教师,则应善于提问,善待提问。在这种互动环境下的课堂里,师生共同探究、相互学习、一起成长、一同进步,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目标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实现了。

例如,讲到“市场配置资源”的有关内容时,我组织学生就“如何规范市场秩序”提出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解答这些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与协作,几组学生共提出十余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其中,我针对“怎样避免市场交易中的风险”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市场秩序的关键是治本。因此,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样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教师要做灵动课堂的“人性化服务器”

“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其实质内涵应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始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二是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同时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最终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为达此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设计好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寻找问题,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发他们的思维潜在功能;而不是去阻塞学生提出问题,更不是将学生“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思维萌芽扼杀掉。教师教学的重点不是识记很快就会过时的专门知识,而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群体的适应性,以及他们持续不断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更进一步说,真正的优质高效课堂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师生共同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灵动的,也是“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

如在涉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我先抛出“积极、消极、实质、应对”四个关键词,学生则围绕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人民日常生活消费、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经济风险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一一剖析,并以实际材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最后才是问题组与答题组的意见综合——以《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与中国的应对措施》为题的小论文来总结陈词。

总之,我们要让政治课堂灵动在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就必须让师生共同生活在一个思考的世界里。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高效实用的政治课堂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课程的理念。

(编辑 刘泽刚)

猜你喜欢

过程思维课堂教学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