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测评价教育现代化进程需关注基础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2016-09-10谢绍熺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现代化发展教育

谢绍熺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其现代性增长的状态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国教育体系现代化进程的快慢。基础教育满足社会以及人的现代化需要的功能作用的发挥,彰显着整个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正向功能和作用,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监测评价教育现代化进程必须关注基础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一、各地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对基础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关注不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贯彻纲要精神,上海、江苏、广东、浙江、成都等经济发达省、市都明确提出了要在2020年(或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并出台了地方性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开展了地方教育现代化的监测评估工作。《教育部201 5年工作要点》第8条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地方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指导和监测,组织第三方机构研制教育现代化年度监测报告。”可以说,教育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各地教育改革和事业发展的主旋律。

综观各地已经出台的地方性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却发现他们对基础教育的功能、作用关注不足,甚至是忽略。各地都设有“教育贡献”指标,而在三级指标或观测点的具体安排中,关注较多的是普通高等教育、高中和职业教育,具体如下图。

可以看出,上海、江苏、成都都有“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这项指标,浙江是“提高受教育年限”,考察了教育对人力资源和经济社会的贡献。但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公布的2010年现状来看,我国201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就已达12.7年。也就是说,该项指标实际上关注的不是基础教育(即初中以前的教育)的独特贡献。广东在“升学率与就业率”指标设计上关注了初中,但仅仅是关注它的升学率,这就变成以能否为高一级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源作为衡量其价值的标准,实际上也是放弃了基础教育的独立价值。

基础教育担负着为高一级教育机构和学校提供、输送合格生源的任务,但这仅仅是基础教育的价值之一。确立关于基础教育的正确的价值观,是促进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非常重要的观念基础。目前,应试教育的种种症状之所以顽强地存在于学校之中,择校择班之所以愈演愈烈,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对基础教育的功能定位不准确,没有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的独立价值。

二、基础教育在我国教育现代化中的功能和作用

怎样科学定位基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解决这个问题,对解决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稳步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都有重要的意义。

基础教育与中国现代教育体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样,也是我们科学定位和把握基础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指导思想。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夯实民族振兴的基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价值取向,从教育的本质特性出发,在整个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建构中去定位,在教育与社会、与人的关系中去把握基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1.教育现代化的特性及其在基础教育中的体现

首先,要弄清教育现代化的特性是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褚宏启认为,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教育现代性的增长。教育的现代性具有八个核心特征,即教育的人道性、多样性、理性化、民主性、法治性、生产性、专业性、自主性。正是这些特征,把现代教育同古代教育、传统教育区别开来。

上海、江苏、广东、浙江、成都等省市,在研制地方性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时纷纷把教育的普及、公平、质量、开放、法治、创新等作为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应该说,政策的规定和理论研究的概括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我们综合起来认定:全民性、终身性、个性化、信息化、开放性、民主性、法制性等是现代教育同古代教育、传统教育的区别。

现代教育的全民性包含平等性和普惠性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面向全民、人人平等的,另一方面它是惠及全体人民的,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教育权益要得到充分的保障;教育的终身性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的时间段内都可获得教育和学习的机会;教育的个性化就是承认差异、重视个性、发挥个性、开发个性。

教育的信息化,包括管理智能化、资源数字化、环境虚拟化、学习自主化。教学不再面对面,每个人都可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教育的开放性指的是教育向学习者、社会以及世界开放的程度,任何人都可以向其他人学习自己想要学习的任何东西;教育的民主性就是指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等特点,受教育者自治与参与的精神得以充分体现;教育的法制性就是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加强法治教育。

其次,现代化教育的特性在基础教育中的体现。

一是教育全民性的体现。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教育的全民性不但要看0-6岁婴幼儿教育的普及率、义务教育的完成率,也要看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外来务工者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学习有困难、行为有偏差等弱势群体教育保障的状况。

二是教育终身性的体现。对于基础教育来说,要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理念来贯彻,不但要看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状况,还得看基础教育是否唤醒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把学生培养成了主动学习、会学习的人。

三是教育个性化的体现。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就是要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充分与否是衡量教育个性化的一个重要标杆。

四是教育信息化的体现。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就要看学校的信息化配备状况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

五是教育开放性的体现。对于基础教育而言,要看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的密切状况以及学校对外人员交流、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研合作和培养学生国际化素养的状况。

六是教育民主性的体现。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就要看它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是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校是否建立起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制度。

七是教育法制性的体现。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就要看治理结构是否完善、依法办学是否落实到位、办学行为是否规范以及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状况。

在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对现代教育应具备的全民性、终身性、个性化、信息化、开放性、民主性、法制性等特性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当然还包括校舍和设备等硬件设施)、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应凸显这些特性。在进行监测评价的时候必须全面顾及,选准观测点,科学设置监测评价的权重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监测评价的监控、引领和推动作用。

2.基础教育对教育现代化中个人及社会的作用

其一是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基础教育的现代性增长的状态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教育体系的现代化进程。基础教育满足社会以及人的现代化需要的功能作用的发挥,彰显着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正向性。

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内部,具有它自己独立的、不依附于其他类型和层次教育的价值。基础教育在影响受教育者个体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满足人和社会的现代化需要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对学生个体来说,基础教育就是要满足其基本学习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发展个人的现代性,促使其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二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对社会发展来说,基础教育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源泉。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升学生的现代公民素养,培养合格公民,为国家的政治发展发挥正向功能作用,为推进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服务。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基础教育造就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初、中级技术、管理、经营人才,为各种创新型人才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二是基础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教育很好地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民的文化科学素养的提高和民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三是基础教育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基础教育很好地推动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更好地保护生态、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监测评价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和状况时,只有全面顾及基础教育满足社会以及人的现代化需要的功能作用的发挥状况,科学设置观测点及其权重,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引领基础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杨晶晶)

猜你喜欢

现代化发展教育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我的女巫朋友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