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基于结构化思维的地理知识整体构建

2016-09-10王峰洋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水循环结构化水体

王峰洋

地理新课程目标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本文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提出图示表述方式的结构化思维在地理知识整体构建过程中的方法与途径。

一、图式表述的结构化思维

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结构化思维是以事物的结构为思维对象,以事物结构的构建为思维过程,通过演绎与归纳、分析与综合等方法,构建整体与个体的排列及相互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结构的构建,可以从多个相对松散的个体要素出发,寻找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要素某些共性特征,依据一定的准则进行分类、组合;结构的构建,也可以将认知对象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某种分类的准则和策略对认识对象进行层层的分解,拆解出相对独立的分支。结构化思维是对知识整体结构的构建,有利于把握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结构化思维注重结构的横向分类明确、纵向层次分明、整体结构严谨。

结构化思维的图式表述方式,是学习者将认知的思维过程通过简洁的关键词和关系连接,以图式的方式进行可视化表征,将学习者隐性的思维过程显性化,让学习者内在的思维过程可视化。传统的表述对认知对象的理解过程常单纯地依靠文字,因此其表述只能是线性的表达,冗余的文字增加了认知负载,线性的描述则难以直观地呈现认知的层次、结构;结构化思维是以图式的方式表达事物的结构,学习者可以清晰、简明地展示自身的内在思维,在可视化的思维表述过程中进行内在思维的比对、纠正,从而促进师生、生生的思维交互以及知识与思想的交流、传播。

二、结构化思维在地理

知识整体构建的过程与途径

一是基于哲学观念,把握认知对象的本质或认识方法,通过宏观的准则、策略对认知对象的结构进行拆解。

纷繁复杂的地理事物、现象有其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是物质固有的属性。自然界中众多的事物、现象,反映的是物质的运动,有着共同的属性特征。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可运用哲学的发展观,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认识水循环的动力条件;运用哲学的联系观,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为达成课标的要求,教材首先呈现“相互联系的水体”这一内容,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即介绍物质的特点,这是学生学习水循环的基础;“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强调的是由于水体运动特征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对“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内容的结构可宏观地拆解为“物质”和“运动”两个组成部分,转换成问题则是:“是什么物质”“物质怎样运动”“运动产生什么影响”。

二是基于学科思想方法,建立逻辑主线,初步形成认知的框架体系。

空间观念是地理学的独特思想,空间属性包含了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运动、空间联系、空间演变等。“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中,“相互联系的水体”介绍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其中水圈的各种水体的理化性质的差异与其所处的空间分布有着极大的关联。

“水循环的过程”则揭示水体空间分布的差异引起了水体空间的变化和运动,进而形成的动态循环系统,按其发生的空间领域可分为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的意义”的产生着眼于水体的空间变化,通过水体的介质作用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空间转移、变化,从而形成空间的联系。根据上述认知的宏观策略和逻辑主线,建立本节的逻辑路线,如图1所示。

基于地理学科的空间思想,以地理空间视角认识物质在空间的分布特征、物质运动在空间的演化、运动导致物质与能量空间的转移与变化。这样的认识策略和思维方法,是一种普适性的构建,无论是对于自然地理的大气运动、岩石圈的物质运动等,还是对于人文地理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人口的迁移等地理现象的认知与解读都有着思维方法上的指导意义。

三是运用地理方法,进一步揭示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递阶的层次分析。

递阶的层次分析过程,是运用学科方法,如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揭示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意义、作用等问题的逻辑推导过程;递阶的层次分析过程,是依据要素的概括程度或统摄水平,理顺要素的上下位关系,形成层次分明的结构体系。依据上述哲学观和学科思想,构建本节的知识与思维结构(如图2)。

依据学科思想观念的指导,自上而下地对思维和知识结构进行整体的构建,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并依此选取相应的情境资料、素材,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完成教学的整体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应依据认知对象的特点和学情,采用自下而上的归纳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从地理现象、事实人手,运用学科的方法,理解知识间的逻辑关联,构建知识的逻辑结构,并从构建结构的过程中认识所运用的学科方法,提炼并形成学科的思想观念。

地理教学不应只是肤浅地去关注地理事实性知识、原理与规律,而是应该让学生学会构建由学科思想方法统摄的认知结构,能够深层次地理解地理学科的本质问题,提高地理学科的思维能力,独立地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责任编辑 杨晶晶)

猜你喜欢

水循环结构化水体
顾丽英: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借助问题情境,让结构化教学真实发生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复合纳米材料Cu2O@Au对水体中罗丹明B的检测应用研究
青铜峡灌区水循环主要因子及演变规律研究
水循环冷热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