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全方位提升小学生数学能力
2016-09-10谢丽娜
谢丽娜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数学能力,“听、说、读、写”样样不能少。作为推行新课改的数学教师,我们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多的则是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导向”作用,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四大环节,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听:掌握知识的过程
认真听讲,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听”可分为两种:“主动听”和“被动听”。而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一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听。要想让学生“主动听”,我们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无疑是个理想的教学形式。
如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一课,有的教师就利用演绎故事角色的手段来创设情境(猴妈妈带领小猴一起分一篮桃)。教师首先出示被布遮住的一篮桃,在不知道篮中有几个桃的情况下,学生自然把一篮桃看作了一个整体。接着,教师再掀开篮子,出现四个桃,学生又明白了——四个桃也能被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情境的创设充满了童趣和智趣,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注意力也一下就集中起来了。在整个情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一课程难点。
二是讲究语言艺术,引导学生主动听。课堂上生动有趣、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可以让学生透过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探知教师思维的进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快乐,让自己的思维状态自然进入数学思维环境中。
另外,我们还要善于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形象化。如“任意非零整数”,我们可表达成“任意一个不等于零的整数”,把“a≥0”解释为“a大于0或a等于0”或者解释为“a不小于0”等。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排除理解数学语言的障碍。
三是合理利用手势,吸引学生主动听。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利用一些手势来进行教学,同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如四年级“平行与相交”单元,有很多概念需要学生记住。概念一多,学生就容易混淆。所以,在学习“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时,教师可采取手势法,让抽象的概念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掌握。
二、说:思维碰撞、提升的过程
说并非语言学科的专利,其实数学课程也离不开学生说的环节,而且其“说”也是一门大艺术。
一是鼓励学生说解题思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审题、积极表达;在拿到题目之后,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然后再让学生说出解题过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思考问题时的误区和盲点,并及时对学生的错误加以矫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发现,有些学生能解决问题,但当问及为什么这样解题的时候,却说不出来原因。这说明学生还没有真正把思路捋顺。所以,让学生说思路,无疑是了解学生有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的最好方法。
二是倡导同学间讨论、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及课余时间都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交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学问的语言、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在交流中,学生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教师适时点拨和评价,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激发思考、发展思维、引起反思。
三是支持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困惑。经观察,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遇到学业上的困难都不敢说出来。日积月累,不懂的知识就越来越多,学习能力就越来越差,成绩就直线下降了。作为教师,应当给学生一个平台,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困惑。我们可在每组选出一个答疑组长,在全班选出一个答疑班长,同学们有问题可先请教他们,若解决不了再请教老师。这种生生互助的方式,既能让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解决问题,也能提高答疑者的学习能力。
三、读:知识积累、内化的过程
“读”包括阅读书本知识及认真审题。认真阅读书本知识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内化,而且,学生阅读的题目多了,解题时就能归类识别,如法炮制、触类旁通;如学生在数学定理公式的应用方面阅读的信息量大了,就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它们了。此所谓“阅读破万卷,解题若有神”。
认真审题则更为重要,学生只有把题目读懂了、读明白了,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有心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理解。其实读题、审题就是一个信息输入的过程,学生只有把这个环节做好了,方能获得全面的信息、准确的信息以及解题所必需的重要题眼。若是学生不会读题,那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四、写:知识巩固、深化的过程
说到数学上的“写”,人们的脑中就会出现“做题”两字。而笔者觉得数学上的“写”应结合以下两方面,才能对数学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其一,归纳整理数学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把课堂讲解的要点或补充的知识记录下来;同时,课后认真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点,便于复习。如笔者所教的班,每学完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我就会让学生按单元把知识点整理在本子上,整理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梳理知识、复习巩固的过程。特别是像图形、倍数、因数这些概念比较多的章节,整理好后,平时拿出来读一读、看一看,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同时,这样“写”的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梳理能力。
其二是进行有效练习。说到数学练习,人们总会与“题海战”一词联系起来。实际上,数学练习不应是机械式的反复操练,因为这样做只会让学生越学越枯燥,反之,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在形式上,教师可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练习题目的兴趣。
如在练习各种口算时,教师可以设计“开火车、青蛙过河”等形式,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回答。又如练习笔算时,教师可以设计“小诊所”改错题。在练习一些简便计算时,教师还可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体会方法的合理性,从而加深简算的意识,巩固简算的方法。
在内容上,教师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完成对定义、定理、性质等内容的理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度,强化对整个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重视对数学思维的训练。
我相信,只要教师、学生、家长都能明确“听、说、读、写”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学会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法,就一定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编辑 刘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