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谁的本领大
2016-09-10周克林
周克林
一、背景分析
随着栖霞中心小学慧学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在苏教版第四册《谁的本领大》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赋予课堂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慧学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谁的本领大》一文根据《伊索寓言》中的《北风和太阳》改编。《伊索寓言》内容丰富、广泛,大多故事运用拟人的手法,情节简单,呈现一定的道理。《谁的本领大》讲述了风和太阳争论谁更强。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本领大。于是,两人之间展开了较量。第一回合,谁能脱掉孩子的外衣,谁的本领大。风“呼呼”地吹,孩子把外衣裹得更紧了;而太阳发出了强烈的光,孩子觉得热极了,把外衣脱了下来。正当我们都以为太阳的本领大的时候,第二天,得意的太阳和风又相遇了。他们之间再次展开了较量。第二回合,谁能让河里的船走得快些,谁的本领就大。毫无疑问,这一次风大获全胜。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一定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在第二课时结束时,有个平时喜欢提问的学生突然举手问了一个问题:“老师,第三天,太阳和风又碰到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怎样回答。我这时也一愣,没有设计这个环节,很快我灵机一动说:“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但要在合适的时候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帮助别人,不会帮倒忙。”小组讨论一下,5分钟后展示。这样的安排既重申了文本的中心思想,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为写作奠定基础,关键还缓解了课堂上短暂的尴尬局面。5分钟后汇报的时间到了:
“老师我明白了,学会合作才能做好事。”一名学生不无得意地说到。
“对,真聪明!我们平时同学之间也要学会合作!”我赶快抓住这难得的生成资源随声附和地加以引申。
“太阳和风走啊走啊,看见一位农民在田里干活,热得满头大汗,于是,太阳就把强烈的阳光收起来,风开始轻轻地吹起来,让农夫感觉凉爽。”第二个回答的学生对太阳和风的合作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说的真好,你的回答不仅说出了太阳和风的合作方式,同时让老师我也明白了合作还要讲究方法,要互相取长补短。”我一边说,一边将“取长补短”板书下来。
“他们又往前走,看到有个人正在晒衣服,就一起帮她把衣服弄干。”第三位学生又想到晒衣服,说得真是太好了,我的心中窃喜,学生们的思想正在不断地拓宽着合作的领域。
“那怎么一起帮忙才能把衣服弄干呢?风和太阳分别干了什么呢?”我借助于孩子的回答顺势引导,借机引出科学方面的知识。
“第三天,太阳和风又碰到一起,他们互相鞠躬道歉,成为好朋友。风看见田野上有个孩子放风筝,风筝老是掉下来,风挺身而出,吹了几口气,风筝就飞上了天,那个孩子高兴得直拍手。太阳看见孩子小脸冻红了,就对着孩子的小脸哈口气,孩子更高兴了,朝他俩挥挥手:谢谢你们,今天真高兴!”
其实今天高兴的何止是我的孩子们啊!……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慧学课堂,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芒,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1.语文课堂需要回归民主
慧学课堂实行民主教学,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敢于质疑,敢于发表意见,构筑师生、生生和谐的讨论群体,教师适当的鼓励、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本案例,意外的提问,意外的讨论,意外的回答,民主的氛围,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得到意外的收获。生活的阅历和学生的兴趣,让回答精彩纷呈。
2.语文课堂需要回归简约
慧学课堂是简约的,但不简单。慧学课堂重视学情研究,研究深入文本,做好学生自我学习的功课。课堂上省去不必要的“花架子”,删繁就简,让学生听得懂,学得有趣,就会采取相应的学习方法。
本案例我只是花5分钟讨论,教师简单的启发,了解重点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优秀学生的带头发言,再次启发学生按照思路延续想下去,学生的兴趣激发了,教学目标就达成了。
3.语文课堂需要回归生成
特别重视学生的自然生成,教师不是一味地和学生探讨问题的“捷径”,而是让学生不断尝试,找出适当的方法,不怕弯路,不怕失败,让学生的思维真正被激发,体会探索的乐趣。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本案例中,本来教师没有设计到,但学生的提问,带动全班的讨论:农民伯伯干活很热需要凉风;洗过的衣服需要太阳和风才能晾干;放风筝需要风的助力,天冷需要太阳的温暖。这些生活的现实事例在学生脑海里生成,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慧学课堂造就了学生的创造力。
慧学课堂,就是要回归充满活力的本真课堂,保持持久的生命活力,要求学生发挥主动性、能动性,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取必要的营养,使得生命之泉生生不息、活力永存。教师要力争做到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传播智慧的种子,让这种子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