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圈养学生是教育的不作为

2016-09-10许艳丽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圈养午休课间

许艳丽

秋意正浓,趁着午休去临近的公园绿地走走逛逛、放松身心,是申城很多上班族的选择。但是,记者近日在经过一些小学时发现,操场上并没有嬉笑打闹的学生,校园里也罕见学生闲庭信步。午休的校园,为何静悄悄?家长会上,也有人提出过是不是让孩子课间适当地出去放松一下,但立即遭到班主任和不少家长的反对。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最顽皮的阶段,不在老师看管的视线下就容易惹是生非,况且,放到室外,出现伤害事故的概率也会提高,在没有足够监管力量的前提下,还是不出教室好。(《新民晚报》2015年10月19日)

不准课间打闹,不准午间走出教室,不准学生自由嬉戏,太多的不准,太多的限制,这让活泼好动的学生情何以堪?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学校实施圈养,学生的身体如何得到充分的锻炼,又如何能够健康地成长?圈养圈住的是人心,而学生也会在学校的诸多限制之中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受教育的兴趣,甚至失去对生活的兴趣。

当然,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或许可以有一万个理由为这种圈养的教育方式开脱,诸如安全问题、看护教师不足问题、家长要求问题等。生命为天,安全第一。学生进入学校,一旦出了安全事故,学校就要承担一切责任。对于学生安全,学校马虎不得,大意不得,更是竭尽全力将一切安全隐患排除在外。然而,为了安全而剥夺学生活动的权力,取消学生活动的时间,却未免本末倒置,亦是因噎废食之举。谁又能保证将学生圈养在教室就能不出现任何问题呢?

事实上,当下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身体过于脆弱,固然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是,学校不能尽到教育的责任,不能充分重视体育工作,不能让学生在有效的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亦难辞其咎。学生被圈养,就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又如何能够承受风吹雨打?又如何不脆弱?

真正地爱学生,就应当放眼学生的未来,就应当立足学生的成长。圈养的教育方式,实质上是一种教育的懒政以及不作为,这种教育观是狭隘的、是短视的、是片面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空间,需要学校创造适宜的环境。他们需要走出牢笼,呼吸教室外的新鲜空气与阳光。他们不仅需要到操场上尽情地跑跳,需要在校园里尽情地打闹,更需要走出校园,到野外去郊游,到田野去畅想,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强壮的身骨圈养不出来,开阔的视野圈养不出来,丰富的阅历圈养不出来。圈养看似爱护,却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迫害。而当学生成年以后,步入社会,他们再回首自己的学生时代,那种“仰望四角的天空”的生活又如何给予他们美好的回忆?又如何给予他们丰富的养料与力量?

教育是丰富多彩的,校园也是美轮美奂的,学校应当给予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而非仅仅是无休止的作业、枯燥乏味的学习、诸多的限制。或许,这样的教育生活充满着无数的挑战,也有着一定的安全风险,但是,这种风险指向孩子成长。为了孩子的发展,有责任的教育管理者,无论如何也应当大胆地去冒险。

猜你喜欢

圈养午休课间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成功圈养羊做好三要点
光影视界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被“圈养”的童年
疯狂编辑部之午休时间
午休小插曲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