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中的智慧与精彩
2016-09-10崔静
崔静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在数学课堂上,我经常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在思考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首先,在合作探究中彰显智慧,凸显数学本质。
在计算课上学习“12×4”这一典型例题时,学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性资源,借助集体交流、小组合作、课件演示等方式,先后与学生沟通了直观图、加法竖式、口算法与乘法竖式的联系。经过这三次对比沟通,学生真正理解了多种算法背后相通的“理”、乘法竖式中拥有的“法”,实现了算理、算法的融合。
其次,在合作探究中演绎精彩,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等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教材上的教学目标只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和算式寻找规律,图形和算式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学生无需太多的思考便能解决。这种观察性的学习缺乏个性活动经验,于是,我在教材的使用上进行了创新尝试。
我先出示“1+3+5+7+9+11”和“6×6”,问哪个能很快地算出结果。学生说后者。我接着引导:“一个简单,一个复杂,结果却相同,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刚才我们都是从数的角度分析,现在我们换个角度,借助图形来帮助我们研究怎么样?”由6×6你能想到什么图形?”学生说想到一个大的正方形。此时我继续引导:“如果我们用一个小方格代表1,那么这一行就画了6个,共画了6行,也就是用6×6来表示。记得刚才1+3+5+7+9+11也得36。这个算式你们能在方格纸上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请你先想一想,再动手试一试。”学生反馈的作品丰富多彩。
生1:一个一个接着画
生2:1和11能凑成12,3和9能凑成12,5和7也能凑成12,所以3个12就是36
生3:拐着弯画
生4:用数字表示
最后我问:“你们更喜欢哪一种?好在哪?”学生们的反馈是作品三,因为能一目了然地看出规律。
这个环节没有直接让学生去观察,而是给学生搭建了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素材,在学习的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原始认知水平,让他们在动手画图的过程中感悟形中有数、数中有形的数形结合的方法,同时也体会到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学生汇报想法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逐层递进的学习路径,由浅入深地发现和认识正方形数的特点,感受到了数与形内在的奇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