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促进中小学教育品质提升
2016-09-10张祥兰
张祥兰
学校本质是一种文化存在,文化是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所学校的发展历史、价值追求、精神面貌、特色灵魂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关系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学校文化基因是学校发展的定力
学校文化之所以成为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力量,是因为学校文化具有传承性、发展性与创新性特质。文化传承性体现在学校发展历史中学校文化的发展脉络。学校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学校文化史,学校发展历程背后积淀着厚重的支持学校经久不衰的文化基因。这些文化基因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心骨”,成为支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定力”。学校发展史越是悠久长远,其文化底蕴越是深厚,其背后必然有令人敬畏的理念、值得珍视的物件、口碑相传的故事。学校文化创建过程中,项目学校都分外珍视学校发展的历史,以文化寻根、文化变迁、文化积淀、文化传承等形式,对学校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厘清学校发展历史阶段及整理关键事件的史实材料。同时,学校重视在传承中发展创新,站在规划学校发展的高度,树立了“文化自觉”的意识,系统思考、顶层设计,对学校文化进行体系建构。
学校在建构学校文化理念与实践体系过程中,重视学校不同群体的立场,积极调动全体成员的主动思考与创新意识。文化发展建设动力来源于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系列举措,来源于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来源于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学校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逐步落实新的政策,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在动态发展中积极主动创新学校文化。传承过去,立足当下,站在学校未来发展的高度系统思考建设学校文化,是支持学校内涵发展的强大定力,也可以说,学校未来发展规划可以从建设学校文化起步。
2.学校核心价值是学校发展的合力
文化是价值分类、判断与选择的过程。选择一种文化,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学校文化的关键在于形成全体成员共同认同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凝聚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共同价值选择,合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文化建构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学校对个体价值和标准的凝聚和融合的过程,是对什么是“最重要的”和“最正确的”形成一致性意见的过程。一致性意见形成过程,就是判断与选择学校群体性的价值标准,确立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学校核心价值观一旦确立,就成为校长和教师共同遵循的办学与育人最重要的价值标准,形成以价值引领,以文化立校的合力。学校文化示范校创建过程中,我们一直倡导“价值引领,文化立校”,以核心价值凝聚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共识,合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学校、校长、教师与学生都会秉持共同的价值体系,坚持共同的方向与目标,形成合力,提升学校育人品质。校长对学校的引领,更多体现在学校文化价值领导力上,努力让办学理念获得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认同与支持,实现文化管理、文化育人的价值。教师认同学校核心价值体系,明确学校对其师德及行为的期待,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核心价值对于学生而言,是培养什么标准的学生。学校秉持什么样的育人价值观,就会有与之相一致的育人目标。育人目标是学校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与期待,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出发点。学生行为文化、班级文化、课程体系建构、课堂文化生成,都以学校育人目标为准绳,实现合力育人。
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大多数校长充分认识到学校文化是统筹思考、系统设计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意识到学校核心价值是凝聚人心、发展学校的合力,因此充分重视教师民主参与,调动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以问卷调研、文化访谈、教师代表大会等多种形式使各方直接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可以说,学校正努力由行政制度管理向学校文化管理转化,学校文化将会在学校内涵发展中发挥更多的作用,这是提升中小学教育品质的有效策略。
3.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力之源
学校文化建设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汲取文化创新发展的能量。学校文化所彰显出的生命力,能激发出强大力量,成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这是由学校文化特有的属性决定的。
首先,学校文化的育人性。学校文化是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健康成长的场域,围绕着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与生活热情,开展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校文化本质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生命场”,生命场域合力激发出场能,使得学校文化组织基因天生就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学校文化的鉴别性。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最本质、最直观的体现,因此,每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风格。文化风格多元化,形成具有不同特质的学校个性化文化;学校组织文化个性、多元化发展,有效激活区域学校文化建设活力,创新发展学校文化品质,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
最后,学校文化的浸润性。学校所建构的文化,是校长、教师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及方式,学校文化“润物细无声”,浸润影响着在学校文化场域中工作和学习的每一个人,教师和学生都认同喜欢,在学校文化浸润中同成长,共发展。教师和学生在文化中浸润,体验中成长,成长中发展创新,使学校文化具有了生生不息的活力。
学校文化示范校创建过程中,学校文化活力呈现在学校文化实践的各个层面。如有的学校在核心价值引领下,以“人本、民主、服务、精致”为价值取向,构建管理文化与制度体系;有的学校以“厚德、敬业、博学、和谐”为特征,建构教师团队文化;有的学校结合育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学校结合办学理念,建构个性化、多元、可选择的课程育人体系;还有的学校以“尊重、悦纳、智慧、自主、合作、探究”为价值取向建构课堂文化,以“整合资源、家校联动”为策略建构公共关系文化,以“绿色和谐,生态致美”为理念构建学校环境育人文化。
值得关注的是,学校文化的活力逐步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性文化气质。也就是说,同一地域的学校,在传承与发展学校文化时,一方面都从共同的人文、历史与社会文化中获得建设学校文化的资源,另一方面都结合行政区域规划,思考建构学校的特色文化,因而会与来自同一地源的其他几所学校文化“志同道合”。如西城区的中小学办学历史悠久,百年老校云集,西城区学校文化建设整体非常重视学校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发展;通州区中小学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都将“京杭大运河”作为学校文化建设中最值得传承与挖掘的素材,同时结合通州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区域规划,中小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努力开拓国际化办学视野,提出“立足通州,面向世界”,培育具有民族根基、国际视野的中国人。由于海淀区文化科技产业集中,高校科研院所林立,海淀区的中小学都比较重视整合利用区域文化科技等优势资源,以特色课程建设、实践项目引进、社会实践参与等多种形式,形成办学优势和传统,逐渐积淀为海淀区中小学文化建设的特色。这些文化特质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系和办学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