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 关注 引领

2016-09-10庄莉

中小学德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绿意榕树立场

庄莉

摘    要

儿童立场是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路标。坚守儿童立场,必须做到归还孩子话语权,让孩子说自己的话;研究学生,把握孩子成长需求;浸润养正,用精神文化引领孩子,这是理解儿童立场的三个道德注解。

关 键 词 儿童立场;道德注解;话语权;文化引领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2-0034-03

“只有走进林中,你才能/真正地理解鸟儿的叫声/……愿站成一棵树,为的是/真正地理解鸟儿的叫声。”这是金波《愿站成一棵树》中的诗句。在读到它的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触动。诗人愿成为一棵树,融入鸟的世界,这是一种怎样的追求和境界!

我们经常抱怨,那小捣蛋为什么总跟自己过不去?对我们的呕心沥血他们为什么看不见?不领情?我们读了一堆教育理论,却仍然难以读懂他们的心。因为,在我们的成人世界里,花是花,树是树,而在孩子的眼中,花是仙子、是精灵,树是将军、是妖怪。所以,只有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感知他们的情感,做到基于儿童立场,运用成人智慧,才能引领他们更好地成长。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把办学理念确立为“让绿意点亮生命”。我们这样解读“绿意”:绿意是天然——顺应学生的天性;绿意是活力——满足成长的需求;绿意是希望——等待生命的花开。

顺应、满足、等待——这三个词的凝练来自于五年前特色学校创建之初围绕“生命的关注”在教师中进行的教育短语征集,它强调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成全,强调了儿童立场的重要性。[1]

可是,理念如果不落地,就仅仅是高挂在墙上的标语。我们也经历了理念“悬空”的阶段:

首先是儿童立场的缺失。作为学校,我们习惯于在开学初就制订好所有的计划,某某节、某某月、某某主题,甚至细化到每一周,要求老师按计划表安排活动,结果老师们对学校制定的计划已疲于应付,更不用说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和喜好,让他们自主设计开展活动了。这就造成了儿童立场在班级建设中的缺失。

其次是儿童立场的泛化。部分老师意识到要从学生的角度来组织活动,于是迫不及待地把课堂活动还给了孩子,乃至在活动中出现了教师跟着学生走,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现象。表面看,这样学生是活跃了,但因为缺少了教师对“还”的目的性和策略的思考及引领,因此这种活动大多是无效的“活”,无序的“动”。

再次是儿童立场的散点。我们也陆续开展了不少研讨,有的针对课堂,有的针对主题活动,而且渐渐地,在一些课堂和活动中,讨论均由学生而起,他们积极自主,兴致盎然,但遗憾的是,这样的精彩更多地出现在研讨活动之中,并没有全程进入学生日常的校园生活。教师对儿童立场的这种追求,只是分散的、点状的,没能真正融于内心。[2]

当有人问起为什么要坚守儿童立场时,相信大家都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若干理由,而要真正理解儿童立场的特质与核心,却是多么不易。

一、儿童立场的第一个注解:归还话语权,让孩子说自己的话

为了倾听孩子们的声音,我们开展了“爱上学的N个理由”学生真心话大征集活动。结果我们发现,当我们真正把话语权给孩子时,我们才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童言无忌——

1.今年的六一节能不再做文艺汇演了吗?我想吃,吃各种好吃的!

2.我不喜欢S老师每天都说着重复的话,像骆驼一样,不停地把胃里的草拿出来嚼。

3.我希望老师每天上课都能够很有趣,很幽默,让我们能够一直开心地笑。

4.如果老师能够象隔壁班的老师那样,对于作业质量好的同学赠送一些“免写贴”的话,我就会更喜欢她了!

5.同学犯错的时候,老师可以批评,但时间千万不要太长哦!

6.我很喜欢学校的淘书节,好期待有更多这样好玩的活动!

7.我们的操场能变得大点,大点,再大点吗?

8.我期待有一位像周杰伦那样会唱歌的老师,一首《菊花台》就能让我们崇拜他!

9.老师会有魔力吗?帮我把作业变得又轻松又有趣那就太好了!

……

我们对这将近一千张的征集卡进行汇总、分析,引发了老师们长时间的热议、反思。

结果,孩子们的童言上墙成了我们独特的校园名言。而且,第一个孩子的建议变成了那年六一节的活动主题——“舌尖上的园南”。那一天,孩子们自己设计班级摊点,自己动手和父母共做美食,自己设计美食兑换券,自己招揽食客。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几乎是流着口水揣着仅有的三张美食券在各个摊点前纠结徘徊。当千份美食在校园飘香,我们满足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小胖墩对美食的垂涎,不仅仅是儿童节形式的改变,而是更让孩子们看到了,他们的话语对我们是多么重要。

儿童立场就是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研究儿童的心理,把儿童当主体,而这一切的起点是尊重。尊重每个儿童作为独特的生命个体,有其独特的生存环境、生存方式和生命质量,也具有一切权利,包括参与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发表意见、否定的权利,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等等。尊重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条件。他们虽然年龄小,身心尚未成熟,但同样有着他们自己的思考和声音。然而,这种声音在成人面前却是那么的“人微言轻”。为此,以儿童为教育的出发点,经常用“儿童大脑”思考问题,“儿童视角”观察世界,“儿童情感”体验人生。我们不仅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说话,说孩子的话,更应该让孩子说话。爱孩子,不妨先听听孩子怎么想;爱孩子,不妨先看看孩子怎么做。

二、儿童立场的第二个注解:研究学生,把握孩子成长的需求

当老师们逐渐习惯于去倾听孩子的声音时,他们也尝试着从以成人立场为主的机械灌输,转向研究儿童鲜活的生活世界。因此,在每月定期的育人工作例会上,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老师们既研究学生个案,又关注班级整体的声音。

“上了二年级,他们不仅开始关心自己是否能赢得好的评价,也格外关注其他同学是否得到表扬或评价,还特别希望自己能够胜过别人,竞争心理凸现。为了让自己得到好评,有不少孩子还出现了排斥同伴、爱告状等行为。所以,引导队员们懂得欣赏身边的人,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成为我们班目前需要着力关注和研究的主题。”

这是二年级某班班主任对班级情况的分析,也由此确立了他们班级本学期的教育主题——“最亮的眼睛”,以图引导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寻找自己和他人的闪光点。在活动中,他们还很有创意地开设了班级“榜样会客室”。

在他们班级的带动下,目前已有二至六年级的多个班级推出了“榜样会客室”。这些信息除了在学校微信平台上传送外,也在学校门口的LED屏上滚动播出,以致使学校大门成了孩子们放学后驻足围观的地方。

另一个四年级班的班主任则说:“在与学生相处和交流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这个班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都比较强,缺少集体意识和团结互助精神。”

于是,她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创设了“TEAM”班级文化主题,意即“Together Everyone Achieves More (人多力量大)”,并据此策划开展了各种主题活动,包括“见证骑迹,乐在途中”“协作运动社”“十岁成长礼”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成功地解决了孩子们集体意识淡薄的问题,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体现了学生成长需要,使班级生活与成长体验实现了丰富、有序、多元的融合。

三、儿童立场的第三个注解:浸润养正,用精神文化引领学生

儿童立场,不是对儿童的放任和迁就,诚如叶澜所说:“它不是放任学生自发生长的‘牧羊人’,而是用人类文明使学生成长的‘养正者’。”[3]所以,儿童立场的核心,是发现儿童和引领儿童。

我们深知,一所学校需要以一种鲜明的精神作为她的标志,作为师生愿景的引领。而学校的办学理念“让绿意点亮生命”源于校内的三棵百年古榕,它们见证了学校八十多年的历史。参天的古榕攀岩挺立,粗壮的树根依附着古城墙生长繁衍,宛如以石墙为底的“根”流图画。

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更是精神的象征——

榕树见缝插针、随处可生,历经灾害、仍旧生生不息,彰显其顽强的生命力;

榕树枝干举天,傲然挺立、直入云霄,诠释了舍我其谁的奋进之心;

榕树树冠如盖、垂阴满地、遮风挡雨、怡人滋物,凸显包容豁达的胸怀;

榕树独木成林、同根生长、脉络相连,传递着团结协作的正能量。

榕树的这些精神特性,启迪了我们的深层思考。我们由榕树之绿,联想到生命之绿,并把探索“榕文化”与生命化教育融合起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比如,我们的校训是“像榕树一样蓬勃生长”,我们的校风是“脚踏实地, 蓬勃向上”,我们的教风是“兼容并包,执着向上”,我们的学风是“志存高远 ,善学会用”。而我们的校徽,也是以“榕树”之精神为核心展开。我们的校歌,则直接就是《像榕树一样蓬勃生长》。

此外,我们开发了以“榕”为载体的创生型课程,开展与榕树、榕树精神相关的各项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高尚情操,使学生形成富有生命力的成长态势。

在我的办公室里,挂着许多孩子、老师送来的画和手工作品。其中的一幅,是个三年级的孩子送我的,他不仅把我画成了和树长在一起,还写上了“疯狂的校长”几个字。接受他的这份“礼品”时,我假装生气地问:三川,你就不能用美丽、善良之类的词?非要用“疯狂”来形容我吗?孩子解释说:“校长,你不知道吗?‘疯狂’是我最喜欢的词汇,我就喜欢叫自己‘疯狂的三川’,因为只有很快乐、很有活力的人才能疯狂啊!”

那一刻,我被孩子的话深深地打动了。他独特的诠释,给了“疯狂”一种美好的意味。而最重要的是,他把他认为如此美好的词语送给了我,并且把我画成了一棵树。我真的希望,我和我的老师们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疯狂,因为“绿意”是什么?就是生机活力,就是生命的颜色,就是“疯狂”的生长。我愿成为一棵小鸟喜欢栖息、玩耍,和我耳语的绿树。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J].人民教育,2007(23).

[2]朱艳艳.基于儿童立场下数学课堂的理性觉醒[吉林教育].2012(28).

[3]叶澜.当代基础教育“生命实践”研究立场[R].2015,11,19.

(作者单位:厦门市园南小学

福建厦门  361003)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绿意榕树立场
一棵榕树能成林吗
绿野仙踪
扬善
春芽
三月的风
榕树
像爱自己一样爱上自然
草地
榕树军团来了
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