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深度阅读碰撞出写作火花

2016-09-10鞠圣岳

文学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

鞠圣岳

内容摘要:深度阅读就是以汲取精华,为我所用为指向,能实现写作以文载道的功用;而肤浅的阅读、娱乐性的阅读以片刻消遣的乐趣为目的,不能化为写作的源泉和动力。深度阅读提倡带着求知的渴望去阅读,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深度的阅读,就没有驾轻就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深度阅读 培养情感 掌握章法 涵泳优游 丰富题材

唐·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元代教育家程端礼也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1]但是中外经典浩如烟海,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因此在阅读中必须要有所选择、鉴别。只有多读令人精神境界净化,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好书才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所以说深度的阅读能够碰撞出写作的火花。深度的阅读就是以汲取精华,为我所用为指向,能实现写作以文载道的功用;而肤浅的阅读、娱乐性的阅读以片刻消遣的乐趣为目的,不能化为写作的源泉和动力。怎样把深度阅读的收获化为写作内容和创新思维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深度阅读,熟读精思,培养情感。

陆机说:“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2]深度阅读可以使读者对读到的内容慨然有感,然后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希望把自己的感受写成文章。这要求我们必须置身宇宙中深刻观察万物,吸取阅读材料中的精华来陶冶情志。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读中形成自然流畅的语感,在读中感悟内涵深意,在读中品味隐含的情感,在读中咀嚼文字的美妙。不能让阅读表象的“乱花”渐欲迷人眼,要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集中精力深思熟虑,给想象插上翅膀遨游四荒八极,我们的情感自然就会“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3]如果想做到深度阅读就要精选经典,不能以娱乐谈资为目的,要以涵养精神为旨要。这就是要求读者在阅读时要培养“真善美”的高尚人格,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断加强修养,做到有感而发,勤于练笔,那么在写作时,文思就会如清泉“汩汩然来矣”。[4]

二.深度阅读,细心揣摩,掌握章法。

刘勰说:“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5]读者在深度阅读时不仅要培养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和李贽提倡的“童心”,还要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做到意要正辞要雅。陆云也说,“文章当贵经纬”。[6]读者深度阅读时要留心文章的文体、文章的风格,细心研究其写作的思路、灵活的措辞,变化多端的表达技巧,做到心中有“经纬”。只有心中有“经纬”的人写作时才文思敏捷,当机立断,文辞得当而流畅。反之,没有深度的阅读,必然缺乏广博的知识和熟练的写作技巧,那样就会在写作时思路杂乱或者文思迟缓,更遑论让深度阅读碰撞出写作的火花了。文学家茅盾告诫我们:“从事写作的青年在动笔之前最好先看看别人的作品,试加以分析,指出它在结构、人物、环境的描写方面,何者是好的,何者还有不足之处。”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说:“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就顺理成章。”因此我们提倡带着求知的渴望去阅读,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当我们熟练掌握了写作的方法,表情达意自然游刃有余,从而激发起自己写作的欲望。

三.深度阅读,涵泳优游,积累词句。

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言:“音节高则神气必高,音节下则神气下,故音节为神气之迹。”姚鼐也说:“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总为门外汉耳。”[7]古人告诉我们音律和节拍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阅读美文佳作就应该涵泳优游,或者高声朗读或低声吟咏,读准声调节拍,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文章的情感了。文章就是集字成句,缀句成章,积章成篇,能够表情达意的工具。写作是流,是果;阅读是源,是因。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深度的阅读,就没有驾轻就熟的写作能力。我们如何积累词句,达到在写作时信手拈来的水平呢?首先在深度阅读时,应该通过朗诵吟咏,细心揣摩,反复体会来积累词汇。如“僧敲月下门”一句中的“敲”要比“推”发音响亮,更能起到以动衬静的表达效果。其次在深度阅读时要推敲词语,发掘炼字技巧。像“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王安石反复推敲琢磨的选择,在比较“过”“入”“满”“到”等词语后,确定了更能刻画春天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的“绿”。有道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写作如果缺少推敲,缺乏鲜活的词汇,写就的文章必然如贫家美女,非不妍丽,而终乏富贵之态。因此,我们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做到涵泳优游,掌握更多更新的词汇,就有可能写出脍炙人口的佳作。

四.深度阅读,拓展视野,丰富题材。

明代文坛领袖何景明说:“君子不例而同之也,取其善焉已尔。”[8]意思是说后世的学者不要专门模仿前辈而和他们相同,只是吸取众家之长就行了。现代社会的经典文献应当成为我们认识缤纷世界的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认识到各种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感受学习文化、认识文化的乐趣,进而提升我们对于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提升个人的素养,充实我们的内涵,培养良好的情操。怎样能够在深度阅读中,获取拓展视野,丰富的写作题材呢?

我们不应像瞎子摸象一样,横冲直撞,什么书都看,而应做到有选择性的阅读。不去读那些流行的“快餐文化”,不去读所谓的“火爆”书籍,其实这些书都是社会上一些无聊作家写出来哗众取宠的,很少有阅读价值。我们可以选择读文学、美学方面的经典书籍。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指文学、美学作品对一个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度阅读提高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写作能力,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另外,还可以选择读社会、历史方面的书,这方面的书让人们获得处世待人的经验和智慧。这种智慧和经验往往就是写作的要旨所在,是奉献给读者的可口的精神食粮。

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晓四方,增长阅历和才干,为写作提供丰富的题材。

五.深度阅读,勤写勤练,相得益彰。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说明读书得多,材料积聚就多,写作就有了内容与功底,所以,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基础,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写作又可带动阅读。由此看来处理好深度阅读和写作的关系非常重要。仅仅做到深度阅读却不去写作,就好比临渊羡鱼,意义不够重大。何况,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为什么不让深度阅读结出写作的硕果呢?有人认为只要能深度阅读,有了宽广的视野和成熟的思想,就能写出佳作,其实这是片面的。正像郑板桥说的“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9]因此只有把深度阅读和勤奋练笔结合起来,才让文笔更加犀利、思想更有厚度。

总而言之,在深度阅读过程中,我们要熟读美文,精思熟虑,培养积极向上、丰富细腻的情感,同时细心揣摩写作技巧,掌握架梁盖屋的章法;然后涵泳优游,积累词句;做到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丰富自己的写作题材;最后把深度阅读和勤写勤练融合起来,让阅读和写作相得益彰,相信深度阅读一定能碰撞出写作火花,唤醒创作的“灵感”,使我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鉴赏中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2]陆机《文赋》

[3]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4]韩愈《答李翊书》

[5]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6]陆云《与平原书》之十一

[7]姚鼐《与陈硕甫书》

[8]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

[9]《郑板桥集》

(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以微课促进初中语文的“深度阅读”的研究
以微课促进初中语文的“深度阅读”的研究
中学语文 “深度阅读”指导浅谈
逐“层”深入,跋涉文本之旅
戴着镣铐起舞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编辑的价值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