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甘肃“三农”十大关键词

2016-09-10策划本刊编辑部

甘肃农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甘肃三农马铃薯

策划/本刊编辑部

2015年甘肃“三农”十大关键词

策划/本刊编辑部

2015年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继续聚焦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就《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提出了2015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粮食产量稳定在1 100万吨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5.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左右,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

《意见》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家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对加快“三农”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是我省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农业现代化依然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农村发展依然是全面小康的“短腿”,农民增收依然是“三农”工作的难题。2015年,我省深入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同时,突出农民增收,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扶贫攻坚战中,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推动扶贫攻坚与“双联”行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扶贫济困深度融合。坚持不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年过去了,我省“三农”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省委副书记欧阳坚12月14日在省农牧厅调研全省农业发展情况时充分肯定了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全省农业工作。下面,本刊编辑部就为您盘点一下2015年全省“三农”工作的关键词。

1:精准扶贫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强调,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春伊始,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打一场扶贫开发攻坚战、整体战和大决战的运筹帷幄已然展开——

经过四个月的精心准备,2015年6月9日,随着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的召开,省委省政府精心制定的“‘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出炉,“1”,指1个意见——《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17”,指17个一揽子专项配套《实施方案》。“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是“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深化和拓展,鲜明提出了全省精准扶贫的奋斗目标、着力重点和具体措施。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全省97万贫困户、417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期盼的主动回应;是聚焦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出的组合拳。

解读:“1+17”精准扶贫方案,贯穿了精准性的要求,突出了组合拳的特色,强化了配套化的措施,是甘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甘肃的精准扶贫组合拳一经推出就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脱贫难度大,是甘肃现阶段最基本的省情。这几年来,全省实施了“1236”扶贫攻坚行动,再加上之前实施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进一步凝聚起了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经过多年的努力,甘肃的贫困人口由692万人减少到417万人,贫困面由33.2%下降到19.8%。全面落实范围精准、对象精准、任务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和责任精准的“六个精准”要求,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实施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帮助贫困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一场扶贫攻坚大决战已经在全省全面打响。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刘晶瑶认为:“在甘肃省联村联户的重要政策落实下,通过精准扶贫,必然改变以往‘撒胡椒面’式的粗放扶贫,将教育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针对一村一户制定分户扶贫帮扶政策,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让甘肃在全面奔向小康的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有效。”

关键词2:土地流转

省委、省政府2015年“一号文件”明确指出,2015年我省将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价格、形式由承包农户自主确定,流转收益归承包农户所有。《意见》明确,今年我省将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在确保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制定土地流转市场运行规范。土地流转的价格、形式由承包农户自主确定,流转收益归承包农户所有。鼓励农民在自愿前提下,采取互换并地方式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要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和土地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收储中心。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强化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和用途管制,防止流转土地非农化。

解读:自2012年开展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以来,甘肃已有146个乡镇、917个村的415万亩土地进行了确权登记颁证。从2015起,甘肃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

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将有序推进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在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探索产权归属明晰、各项权能完善、有利农民增收、保障农民权益、管理规范有序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机制和农村资产、资本、资源管理机制。

甘肃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张广域认为:“深化农村重点改革重要的一步是土地确权,土地确权后,土地承包经营不再是原有的简单承包合同约定,而是一个可以被估价量化的经营使用权利,使经营权实现了‘实体化’‘货币化’,农户可以进行转让、抵押等,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及其附属财产通过入股、合作、转让和抵押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融资,增加农业转移人口支付能力,从而提高在市民化过程中的分担能力和份额。”

关键词3:“互联网+”现代农业

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甘肃省政府下发了《甘肃省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依据《方案》,全省将从2016年起,利用5年时间,强化基础支撑,开展应用示范,促进互联网在重点领域的加速渗透,并结合实际积极推进12个领域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形成“互联网+”新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便是这12各行动计划之一,方案要求构建具有信息服务、生产调度、经营管理、资源利用等功能的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重点推动设施农业的物联网应用工作,积极推进基于物联网的道地中药材质量安全跟踪、高原夏菜物联网物流技术集成应用和玉米种子安全可追溯系统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解读:互联网已被大众所熟知,“互联网+”也成为2015年全社会关注的热词。事实上,这个“+”代表一种深度融合,加的是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加的是实体经济新的创新力和新的生产力,加的是现代商业模式创新,加的是生产流程再造和价值链重组。那么,“互联网+现代农业”又有着什么样的非凡意义呢?

省委、省政府2015年“一号文件”指出:“要从主要追求产量、依赖资源消耗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和注重可持续发展上来,走技术先进、产品安全、规模适度、资源节约、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路子。”也就是说,现代农业是甘肃农业发展的出路所在。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莫清风说:“‘互联网+’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渠道和有效途径。以甘肃苹果产业为例,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着力加强大型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和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服务‘三农’综合平台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果品产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富民产业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关键词4:农村电商

2015年7月,由国家商务部组织评审的2015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评审结果发布,我省华池、民勤、宁县、环县、岷县、会宁、庄浪、成县8个县被评为示范县。甘肃迎来了农村电商蓬勃发展的春天,以陇南市为例,作为西部贫困地区,依靠政府推动电商发展,成为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将电商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的地区,通过设立电商发展财政专项资金,以贴息和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电子商务发展。

为支持全省农村电商发展,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我省将积极推广“一村一电”模式,鼓励大学生村官开设网店,到2017年底网店村级覆盖率达到50%以上。

结合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形势和甘肃电子商务发展实际,我省还编制完成了《甘肃省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5-2017年)》。规划提出,通过重点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等七大领域电子商务发展,探索“企业+基地+网店”或“协会+基地(合作社)+网店”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和订单农业,鼓励我省大宗特色农产品开展网上交易。推动中药材网络交易,依托陇西、渭源、岷县等中药材交易市场,打造国家级中药材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线上线下协同的中药材电子交易中心、大宗中药材价格形成中心、标准化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同时,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培养农村居民网上购物习惯,升级农村消费模式,促进工业品、生产资料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拉动农村消费。

解读:2015年起,甘肃将在58个片区县和17个插花县每县选择1个镇,每个乡镇选择3个村,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工作。到2017年,全省70%以上的贫困乡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同时,将推进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京东集团“千县燎原”和苏宁“农村电商”计划的落地,利用大平台提升甘肃电商扶贫质量水平。为加快电子商务的扶贫步伐,甘肃将建立网店服务体系、网货供应监管体系以及网络物流体系、人才培训体系等。

《电商支持计划实施方案》作为17份精准扶贫配套文件之一,要求健全网店服务体系,包括完善县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为贫困地区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策划、培训、IT外包、美工等专业服务;网货供应监管体系包括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动贫困户从事网货生产加工,建立完善的供应体系。加强农特产品网货监管,制定农特产品生产加工标准等,从源头上保证网货供应质量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指出:农村地区搞电子商务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某一地区“做盆景”的阶段,而是要以点带面,实现电子商务在整个区域中“种大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电商发展政策,实现产品差异互补、产业完整有序的大格局。2015年是甘肃省农村电商的布局之年,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农村电商必将在甘肃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5:扶贫贷款

按照贫困户户均5万元标准,甘肃省财政厅与兰州银行、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甘肃省农信社联社、甘肃银行4家金融机构合作,精心设计了总规模达500亿元的精准扶贫贷款,2015年投放200亿元,两年内实现应贷尽贷。

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是我省在总结双联惠农、牛羊蔬菜、妇女小额担保等涉农贴息贷款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谋划银政对接,专门为建档立卡的97万户、417万贫困人口量身定做的专属金融产品,也是我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金参与扶贫攻坚行动,破解贫困群众贷款难题的大胆突破和积极尝试。对这一贷款,银行实行基准利率、按年结息,省财政全额贴息,银行不要求贫困户抵押和担保,资金使用由贷款农户自主选择,是名副其实的“穷人贷款”。财政和银行按照7:3的比例设立10亿元风险补偿基金,撬动400亿元的银行贷款,放大效果达到58倍。

解读:涉农类贷款本来就存在申办难问题,贫困户要想贷上款就更难。得益于甘肃省推出的精准扶贫贷款政策,很多贫困农户实现了贷款致富的夙愿。扶贫离不开投入,投入光靠财政资金又远远不够,必须用创新思维突破障碍,用市场手段筹措资金、做大规模。用市场、金融手段破解投资难题,是甘肃推进精准扶贫的突破口,通过大胆探索创新,闯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金融扶贫路子。

兰州银行董事长房向阳、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社主任王广平等认为,精准扶贫贷款是为真正的贫困户专门设计的金融产品,体现了从“普惠金融”到“特惠金融”的新探索,是新时期金融机构培育和进军农村市场的有益尝试和有效突破,对充分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进行了大胆创新。

关键词6:农业产业化

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多年来,我省全面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全力组织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和“十百千万”工程,保持了全省农牧业经济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开辟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农牧业发展路子,形成了一批有一定优势的农牧产品和有影响的农业龙头企业。

通过实施“强龙头、建基地、兴流通、促增收”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全省建立了“一个产业出台一个规划,制订一个扶持办法,设立一笔专项资金、每年一个实施方案、全省一个组织体系”的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蔬菜、中药材、苹果、马铃薯等产业的扶持办法,形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促进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省产业化组织快速增长,优势产业带基本形成,农业组织化程度显著提升,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在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甘肃省评选出农业产业化大型龙头企业15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32家。“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力推动了各方利益联结驱动机制的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在农村建立大规模的基地,给农民提供种子、技术等各方面的服务,提出生产的要求,最后再把符合标准的农产品买回来,构建了企业和农民的双赢格局。

解读: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2014年,我省印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我省历史文化、资源能源和产业基础等优势,努力把甘肃建设成为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甘肃省借助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下的良好基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向西开放国际铁路通道的开通,甘肃通过新疆出口中亚及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出口量大幅增长,我省向中西亚国家的蔬菜、苹果、马铃薯和清真牛羊肉等优势农产品的出口量逐年上升,丝绸之路沿线优势产业互补合作的潜力越来越大。

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上,来自庆阳企业负责人王晓飞说:“就是想把公司的发展融入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去,增进中国同中亚友好合作;为我省父老乡亲脱贫致富,与全国一道步入小康做些实事。”

关键词7:最美乡村

农业部公布的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结果中,我省再次入选3个村,肃南县榆木庄村入选“特色民居村”,天祝县天堂村入选“特色民俗村”,凉州区蜻蜓村入选“现代新村”。同时,我省两当县入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皋兰县古梨园、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景泰县条山农庄入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5年底,再次传来好消息,天水市张家川县川王乡川王村等8个村被命名为我省首批“长寿村”。

为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总结产业发展规律,探索发展模式,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优化发展环境,农业部联合国家旅游局实施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工作。这项工作自2010年启动实施以来,培育了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一批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示范点,成为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开展的有力抓手,成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2015年的庆阳农耕文化节上,将“弘扬农耕文化、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本次节会的主题,旨在进一步创新农耕文化,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不断释放生态“红利”、绿色福利,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农业经济生态多元、内涵发展。

解读:甘肃省在全省14个市州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和乡村文明基础良好;人文风貌或自然景观等方面有一定特色的乡村建设试点乡村。美丽乡村为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道德支持、思想保证和文化条件。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说:农业部今年继续开展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活动,旨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这些最美休闲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各地建设最美休闲乡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知名品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城乡居民休闲旅游消费。

将最美乡村将打造成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典范,充分反映了甘肃特有的农耕文明、地域风情和特色风貌,诠释了农事景观的人文积淀,在获得较高的农业综合效益的是同时,成为传承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8:职业农民

2015年5月,省农牧厅下发通知,要求认真做好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我省将在55周岁以下的农民中,力争培育出一大批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除了这些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外,我省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还兼顾长期稳定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从事劳动作业的农业劳动力,以及长期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机服务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土地仲裁调解员、测土配方施肥员等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人员。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大举措。为了加快发展和壮大这一队伍,省农牧厅日前出台了相关意见,以武威市为整市推进市、在20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示范县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示范性培育力度。并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点和农民需求,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将课堂讲授、实践操作、岗位锻炼与参观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讨和研究适合不同岗位、符合成人培训的方式方法。

解读: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求学务工,农村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流失之困。五六十岁的“老人”是农村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并且情况普遍。

早在2014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王三运书记就多次强调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紧迫性。他说,目前甘肃农业生产要素外流加剧,比较效益下降,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谁来种地”的问题将日益突出。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的关键。

2015年8月,省农牧厅牵头召开了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要求,继续抓好省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的落实,抓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落实好合作社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工作。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为我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将来我省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成立,新型职业农民一定会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职业。

关键词9:绿色安全

2015年10月,省长刘伟平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方案》。会议确定,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不断提升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产业化水平,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会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抓手,创新完善农业政策支持保护、农业农村投融资、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体系,积极推动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努力将我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竞争优势,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2015年,我省农牧部门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推动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目标,确定全年新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品100个,力争全省绿色、有机食品产品总数突破700个,并新创建1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确保企业年检率达到100%、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解读: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已成为近两年来甘肃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主要手段。干旱缺水的甘肃省将高效节水农业放在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的首位。甘肃在全省范围内落实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全面开展了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在有灌溉条件的44个县市区和单位重点推广膜下滴灌和垄膜沟灌两大技术,在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推广了抗旱节水品种和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深耕深松等节水配套技术,构建了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另外,甘肃发展种养循环农业,注重特色优势产业间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探索出了农牧结合、产加配套、粮饲兼顾、种养循环、集约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路子。甘肃省农牧厅介绍,甘肃将玉米、马铃薯种植和草食畜牧业有机结合,推广了“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沼气——有机肥——果园(菜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秸秆及养殖场废弃物——基质——食用菌基地——菌糠——生物饲料有机肥——生态养殖和有机农业”“马铃薯加工副产物——发酵——饲料——生态养殖”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动企业、园区生产小循环和区域产业大循环良性互动。

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甘肃开展了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目前甘肃已建立了科学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制定了施肥限量标准,优化氮、磷、钾配比,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机械化精量施肥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精准施肥,减少农业内源性污染。甘肃省的目标是,到2020年,化肥、农药的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

关键词10:马铃薯主食化

2015年9月21日,是定西打造中国薯都进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好日子。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部门在中国著名的马铃薯之乡甘肃定西召开了全国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第四批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发布会。

2015年被誉为马铃薯主食化元年,定西作为中国乃至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也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近年来,定西市围绕打造“中国薯都”,发挥马铃薯良种培育、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科技研发、地域品牌等优势,实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种植面积连年稳定在300万亩以上,总产量500万吨以上,年生产脱毒种薯7.6亿粒,居全国之首;定西市有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27家,加工能力60万吨,有省市级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初步形成了以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休闲食品为主的比较完整的马铃薯加工体系。定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

打造产业联盟和培育示范企业的目的是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产业,为主食加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全国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的成立,对于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分工、合作、交流、创新机制,进一步整合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资源,提高产学研结合组织化程度,加快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解读:我国自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以来成效显著,已有部分产品开始投放市场,也有企业开始筹建马铃薯面条和石磨面粉生产线。有关马铃薯主食化项目开始逐步落地,标志着国家马铃薯主食化战略进入实施阶段。

在推进国家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大局中,作为马铃薯主产区的甘肃抢占了先机。定西市提出将定西打造成为全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先行试验示范区,为4家马铃薯加工企业争取到试点项目资金350万元,占省上先期下达投资的80%。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潘利兵指出:“食加工业一头连农民、一头连市民,一头连农业、一头连服务业,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加快发展势在必行。打造产业联盟和培育示范企业的目的,就是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产业,为主食加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大力支持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2012年以来已经安排1.23亿元资金进行项目建设。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推进马铃薯等主食品开发,必将对提升甘肃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编辑:刘国华)

猜你喜欢

甘肃三农马铃薯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