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分析
2016-09-10吕忠慧
吕忠慧
【摘要】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充以及资产的迅猛增长,给高校的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全面提高与发展内部审计水平。然而,从当前我国高校审计的实际来看,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优化高校审计管理工作对于高校审计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促进高校规范发展来说都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高校审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后针对问题提出了高校内部审计管理工作优化应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问题 优化策略
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充以及资产的迅猛增长,给高校的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全面提高与发展内部审计水平。怎样转变意识,做好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促进高校行政与教学效能的提升,建设与高校财务风险规避机制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相符的教育体制。
一、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存在不合理性
就内部审计机构而言,要和被审计单位的其他结构相独立,对其进行单独的设置。但是,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教育部所直属的高校当中,仅有一半的高校单独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此外,尽管部分高校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了单独设置,然而在人员的编制、职称的等级以及人事的任免和晋升等等方面都未给出十分明确的规定,主要都是取决于财务部门、人事部门以及相关领导做出的安排,这就使得高校领导以及各部门的职责在很大程度具有弹性;还有的高校所设置的财务部门领导与审计机构领导是同一个人,这就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很难客观的履行其审计监督的职能,甚至还有可能在进行审计时徇私舞弊。
(二)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且培训较少,整体素质薄弱
从当前来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中的人员配置不多,对于繁重的审计工作很难应对。因为人员不足,导致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不论是从计划的编制,工作的分工,还是进行风测评以及实质测评,乃至对工作底稿进行整理,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审计报告的出具等等所有过程都可能无法做到严谨细致。同时,审计人员常常面临较大的检查与控制风险,有的甚至不能有效及时的完成要求完成的审计工作。此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本身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与专业素养,在法律、管理学以及经济学等方面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然而很多高校的审计人员大部分都是从财务岗位上转岗而来的,对于财务和会计知识他们了解的很多,对其他方面则知之甚少。如果在遇到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上只能聘请相关专家对问题进行解答,所以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后续的培训与学习十分的重要。然而,就当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来看十分的稀少,暂时还无法满足管理审计工作的要求。
(三)内部审计的方法有待提升
不管是高校内部审计,还是对财务收支进行的合规性审计,都采取的都是过去的审计方法,用账论账,仅仅是将财务数据的差异性与准确性当成是审计的重点,重视对错误的查找,而对于学校管理体系以及内部控制的改进则十分的忽视,对于学校教育资金使用的效益以及合理性也重视不足,缺少对学校教育经费整体运作效率进行的分析,对于财务风险评估以及未来效益的预测和债务偿还能力的研究,经济责任的界定等等也缺少足够的认识,导致审计活动常常是有结果无效果的现象。
二、高校内部审计管理工作优化应采取的策略
(一)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独立性
要确保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独立性,可以从审计人员自身以及组织机构部门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确保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审计工作完成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工作的实施,审计报告的出具的基础。怎样确保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向来都是审计理论探讨中关注的话题。就高校内部审计来看,内部审计人员要对高校的法人代表负责,因此高校法人是内部审计人员受托的审计责任对象。但是因为高校中的教学与行政具有较强的交错性,部门之间的关系十分的复杂,且因为受到经济利益、组织机构以及亲友关系等方面的影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常常很难可以确保其工作的独立性。所以,要确保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独立性,第一,就是要确保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独立设置。就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而言,应该对高校校长或是法人代表进行直接负责,结合审计目的的独立以及委托范围对审计计划进行制定。第二,要强化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的建设,对于发现有审计人员进行营私舞弊,必须给予严厉的处罚,从而保证其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对审计工作独立性造成影响。第三,如果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具有情感纠葛或是存在亲友关系的部门需要进行被审计,应该遵循回避制度,如果有必要,可以从外部聘请审计人员对受审部门进行审计工作,防止出现由于主观因素的存在而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造成影响。
(二)强化对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建设与培训,促进其素质的提升
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对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较高,就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审计工作,同时对于内部控制以及制度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发现。因此,必须重视强化对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建设和培训,促进其素质的提升。首先,高校审计内部人员要通过培训,取得从业资格证以后才可以从事审计工作;其次,要大力鼓励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学习,重视其后续教育。使其在信息系统、法律、经济以及建设工程、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有所了解;第三,要促进其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以及专业胜任能力的提升。
(三)对审计方法、手段进行优化创新
就当前来看,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无法与高校管理者的需求相适应,因此要对审计工作的方法、手段进行优化创新。首先,可以在高校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采取定期审计和过程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在高校内部审计当中应用风险导向审计以及公司治理导向审计理论,分析评估高校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历史、比较性的对审计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控制内部审计的质量,从而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职能以及作用的完成。其次,要重视审计软件以及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应用。当前,计算机技术在办公信息系统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已经应用的非常的普及,这就使得业务数据管理、财务信息管理等都和以往的方式有所不同,这就要求高校审计要对审计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使审计工作可以朝着现代化发展,引入成熟的审计软件,从而实现高校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董丽英,马宏双,吴佳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4,(12下).
[2]陆秋健.浅析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0,(11).
[3]康航毓.内部控制视角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流程优化策略[J].中国内部审计,2015(4):40-42.
[4]王正刚.论高校内部审计的优化与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