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2016-09-10白春霞

时代金融 2016年3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问题分析

【摘要】农村的城镇化发展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作为农村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核心,农村金融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及效率产生决定性作用。新形势、新环境下,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新问题,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分析新形势下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新特点、新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金融 服务需求 问题分析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体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与城市金融相比,自然条件对农村金融的影响较大,因此农村金融的市场化、规范化、多元化程度均相对较低,故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比较薄弱的一部分。

一、农村金融服务的特点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金融的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旺盛,并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周期性的特点。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不仅会受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而且农业生产的周期收入及支出跨度均较大,使得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体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其次,多样性的特点。农村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村群众及农村企业,各服务对象的资金需求性质、活动内容及规模均有显著差异,故农村金融服务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最后,资金的匮乏性。资金具有逐利性的本质,这也是导致金融资源由贫困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流动,最终结果就是农村金融资金严重匮乏。并且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条件,导致农户的资金收入不稳定,也会对农村地区获得金融资金的能力有所限制,从而阻碍农村金融的发展。

二、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具体而言,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金融服务种类单一

我国的金融机构及类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贷公司、典当行等等,金融机构数量多,提供的金融产品及服务种类也很多,但是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金融产品,在农村地区均十分少见,且银行机构仅有农业银行、邮政储蓄等分支机构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农业银行一行独大,仅针对农村地区提供传统金融业务,其它形式的业务则比较少。并且虽然农村地区的银行卡业务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受网点、机具等基础设施的限制、银行卡知识的普及面窄等原因的影响,导致银行推销的银行卡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农村金融服务形式过于单一。

(二)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无论是金融机构的设置还是金融产品的开发,均体现出不均衡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其中农业银行功能单一,经营范围窄,农业类贷款余额占贷款余额的比例逐渐下降,其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主导地位正逐年下降,其各分支机构基本取消了放贷权限,将工作重点放在吸收存款方面;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进行垄断经营,贷款结构体现出“非农化”、“城市化”的特点,导致农村金融市场不仅缺乏有效竞争,且运行效率低,农村金融不仅无法服务于农业,甚至造成农村资金外流,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支持率均比较低。此外,农户、企业贷款低押难、担保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分散风险机制不健全。

(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适应性差

我国三农金融服务需求发展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是现有金融体系远远无法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比如,农村借贷的借款中很大一部分用于日常生活所需,包括婚丧嫁娶、疾病及其它临时性消费支出等,农民无法从正规的金融机构中贷出这类款项,只能通过民间融资、人情借贷来满足;并且正规的金融机构对农民生产经营性贷款所限定的额度相对较小,不适用一些规模较大的经济主体,且正规机构提供的贷款期限短,无法适应农业生产固有的自然规律,农民存在较大的还款压力。

(四)对民间金融存在排斥性

与正规的金融机构相比,民间金融机构贷款手续更简单,经营模式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更相近,无论是借款额度、借款期限等,均更加合理。但是长期以来,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未充分认识到民间金融机构的重要影响,对其实施严格的政策限制,打压多于引导,导致民间金融的发展受到限制。很多非制度性金融活动处于隐性状态,无论是规模还是范围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渗透程度均十分有限,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三、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策略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以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一)完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功能

首先将商业金融机构的信用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简化贷款手续,增强对农民的贷款力度,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针对潜力巨大、效益良好、信誉良好的农户及企业尽量满足其资金需求;将贷款审批权限扩大至各基层网点,由其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自主金融支持。其次,将信贷支持的侧重点逐渐向农村中小企业倾斜,根据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特点,适当放宽其贷款条件,从政策上加以扶持,以更好满足其信贷需求。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借鉴印度的农村信贷利率补贴计划,即国有银行向农村弱势群体借贷的资金年利率不得高于4%,且此类信贷资金至少占1%以上的比例,以充分保证农民以优惠的利率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此外,合作性金融在农村金融支持中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在保持这一优势的基础上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规范,针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基层信用社要给予其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增加农村小额贷款的比例,推广农户联保办法,最大程度上满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专业户的资金需求。再次,将邮政储蓄银行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与合作金融机构相比,邮政储蓄银行不仅存款规模大,而且农村网点多,有着巨大的服务三农的潜力,要结合实际设计更可行的信贷机制及渠道,促进农村资金向农村地区的回流。最后,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是农村地区重要的金融支持渠道,要从政策面加以扶持,加大这类民间金融组织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一方面,要将特色农业、科技农业、龙头农业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对象。其中特色农业是指可以突出区域优势、产品优势的农业产品及产业,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及农业支持产业。科技农业则是指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农业专业户及科技示范户,加强与农村各种技术协会的合作,将其作为扶持对象,帮助其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增强其经济效益。龙头企业则是指辐射广、带动力强、经营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这类企业通常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及发展潜力,可以将其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对象。

另一方面,要对农村地区的金融信用环境进行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会对当地的贷币政策传导、资源配置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当地对经济金融资源的吸引力、金融发展的稳定性等也会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该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行农村信用评级制,对农村地区社会信用制度进行完善;持续推进征信管理系统的建设,逐步扩大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此外,还要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扩大对农村地区的征信宣传,在农村地区形成良好的信用文化,提高其信用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等。

(三)提高农村金融存贷款业务配置的合理性

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还处于一个不断成长的阶段,与城市金融市场相比,农村金融市场体现出显著的周期性特点,要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改革,就必须结合这一特点对农村金融业务存贷款业务进行合理配置,引导农村存贷资金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首先,建立科学的资金循环财政投入机制。现阶段农村金融的发展以政府投入为主,作为农村经济投资的主体,政府财政性投入会对整个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总量及其在总支出中的比例,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政府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另一方面,要明确农业发展过程中资金需求的重点方向,以提高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针对性,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其次,构建资金循环信贷投入机制。可以说信贷业务是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内容,国家要求农业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及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性银行的直接投入,政府方面则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对三农的资金支持力度。最后,构建资金循环导向激励机制。虽然政府的财政支持、政策性信贷资金是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主体,但是这部分资金毕竟有限,只有将这部分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其它社会资金向农村及农业流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资金匮乏的现实问题,通过担保、税收等经济手段,构建导向激烈机制,使得商业金融逐渐成为资金向农村回流的主要渠道。

四、结语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农村金融服务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新农村建设应该以切实改善农村的经济条件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为最终目标,加大资金的强力支持。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引导农村金融体系本身必须做出适当的改革和完善,以保障和促进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

参考文献

[1]张艳花.探寻农村金融服务契合点——两个农村信贷创新模式解析[J].中国金融,2014(8).

[2]杜一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1).

[3]陈军,曹远征.农村金融深化与发展评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许玫玫.对淮安市楚州区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情况的思考[J].江苏商论,2015(2).

[5]熊德平,余新平,熊皛白.中国农村金融效率与农产品对外贸易[J].中国软科学,2015(10).

[6]王玺,李璐.中国金融效率的现状分析及策略选择[J].特区经济,2015(10).

[7]张伟.现代农村金融理论及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模式的演进探索[J].现代经济,2015(10)

作者简介:白春霞(1973-),女,汉族,吉林吉林人,吉林大学金融学士,经济师。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问题分析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数据通信网络维护分析及网络安全问题探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