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初探
2016-09-10郭晓朝
郭晓朝
【摘要】会计信息不仅是企业经营者了解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的关键途径,也是企业内部的利益相关者针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及投资性决策、评价运营成果、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经实际调查,大部分会计信息失真源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失效。本文论述了企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据以提出治理对策。
【关键词】会计控制 问题 对策
会计控制是会计职能部门利用一定的方法,对会计信息质量及资金安全等问题所实施的控制手段,是内部控制在会计职能部门的具体运用和体现。随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应重新以新的视角去审视。基于此,本文就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谈以下几点思考。
一、实施动态管理,促进良性运行
内部控制是个动态管理过程,根据《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要求,逐渐将关注重点专项整体系统化发展,管理视角从强调控制点、制度化、流程化转变为从整体出发,统领全局。会计控制若要完全融合于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及时更新思想观念,从全新角度进行思考。对于会计控制系统而言,由多种因素组合而成,且在此系统中,各种因素之间互相联系,最终形成动态过程。由于企业每项管理业务的实现,都在各业务部门的动态操作中达成效果,因此,会计部门必须积极促进各业务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形成管理流程的良性循环,使业务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如此一来,能够有效促进会计控制的正常运行,最终实现资金风险的有效防范,保障资金安全。
二、创设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对于内部控制工作而言,良好的内部环境是有效保障内控管理的重要基础。作为一项有效机制,会计控制在不同内部环境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及效果。会计控制的具体效果,与内控环境有很大关系,如单位相关管理者对于内控工作的关注与重视情况、单位职工对于内控工作的具体认识情况等。从以往发生的具体案例,我们可以吸取以下教训:负面事件的发生并非是因为缺乏管理制度,真正的原因在于管理制度未得到有效利用与真正落实。而管理制度难以获得有效利用的关键因素在于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人的行为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力,导致道德风险事件的发生。所以,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氛围的创设。将内控管理意识贯穿到单位所有职工、所有岗位、所有部门。与此同时,必须强调单位内部全员参与,促进良好内部环境的形成。这是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得以有效建立和运行的基础及保证。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执行力。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实施依赖于人,同时也服务于人。因此,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设计、实施、决策及反馈等均要求有较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因此,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必须重视对专业管理人员的选用与培训;其次,要加强会计稽核,实行过程控制,并使之制度化;另外,要对会计人员实行不定期的轮岗制度,既让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全方位发展,又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人员的不轨行为。同时,会计人员光有专业知识,对生产经营过程不了解,同样也不能达到更好地实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目的。
四、提升风险意识,做好风险评估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要防范风险。作为单位管理人员,应对单位内部各层级风险密切关注,发现风险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问题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ERP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逐渐广泛应用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同时,所涉及的有关风险也逐渐超出传统定义,主要体现在法律、资产、信息技术、系统操作方面,以上风险因素的存在大多与核算业务流程有关。基于以上风险因素,第一,应进一步加强对业务流程的全面分析,将风险要素进行归类,并分析各要素的主要风险来源;第二,以风险要素的信息结构及风险来源的属性,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第三,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风险受控。完善的风险评估程序是确保会计控制有效的前提。
五、加强预算管理,实行内部会计控制的事前控制。
预算是企业为达到既定目标而专门编制的年度收支计划,以进一步保证单位内部控制结构的运行质量。预算控制,即对企业经济业务制定全面预算,同时经授权后,由特定部门有效控制预算执行情况。内部会计控制由查错纠弊延伸到提高效率和效益、保证管理决策和目标的实现,这对预算控制提出了要求。为此,通过对预算的制订、实施过程中的监控等工作,来达到计划、协调及控制企业活动的作用。
六、强调过程控制,深化效果分析
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进一步保证单位内部经营管理规范化,保证财务报告及资产安全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以有效提高经营效果,促进发展战略的有效实现。这是从经营运作到战略实现、从降低风险到风险受控的一个过程。对于会计控制而言,也必须通过强调过程控制和事后分析,保证控制效果。一般情况下,会计事后控制仅对核算结果实行监督,而事后控制仅仅审核核算资料的形式,或者对于反映结果进行被动接受,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与滞后性。也可以说,事后控制的出现就是因为事前、事中控制一定程度上的缺失。所以,要想将风险因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就应首先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事前监控与事中控制,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细化,保证对风险因素的及早发现与及时处理。如果以上工作完成好,事后控制工作发挥的作用就相应减小。
七、加强信息沟通,消除控制障碍
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个动态系统,若要取得最大的管理效益,就应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第一,强化部门沟通,保证信息共享。通过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有针对性地实施各项工作,消除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隔阂。第二,部门内部加强人员沟通,树立全员参与意识。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对于内控动态过程的有效实现产生重要影响,且与控制环境的完善有较大的联系,因此,为避免各部门之间沟通状态封闭导致信息资源浪费现象的存在,应进一步加强部门内部人员沟通,树立全员参与意识,保证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应促进信息沟通制度化的实现,逐渐形成企业内部约束机制,进一步消除各职能部门的控制障碍,促进会计控制目标的最终实现。
八、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创设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
要想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效果,不仅需要内部审计与内部会计控制自我评估制度的保证,而且需要创设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因此,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互通信息,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监督,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管,使之社会监督职责到位,从而真正建立起包括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在内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形成外部约束机制,进而促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外部环境的改善,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