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 作为当代公共空间景观意象的视觉信息

2016-09-09李大伟LIDawei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430070Wuhan

设计艺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意象空间环境

李大伟 LI Dawei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430070 Wuhan)

13作为当代公共空间景观意象的视觉信息

李大伟 LI Dawei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430070 Wuhan)

信息系统中存在多样化的信息式样,以消除不确定性为目标而服务于人。其中视觉化的信息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表述形态,除了其基本的功用之外还可以视为景观意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人通过经验、环境与视觉信息形成认知,构建景观意象。在定义“当代公共空间”与“视觉化信息”的基础上,阐明了视觉信息的三大基本功能以及视觉化信息在公共空间中借助信息技术所表现出的当代性特点;进而提出了可用于公共空间视觉信息设计的“交互设计思维”,强调在公共空间中的“用户体验”。

当代;公共空间;景观意象;视觉信息

一、前言

公共空间中的视觉信息作为视觉符号不仅有引导、辨异、感知的功能,而且还能参与景观意象的构建。尽管作为“附属物”服务于城市规划、建筑和景观设计,然而在人的日常活动中却肩负着重要使命,即既是作为人对环境认知的一个部分,也是营造景观意象的重要因素。当代依附于公共空间的视觉信息藉由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设计理念的不断革新,新的表现形式随之应运而生,从而映射出具有信息时代精神的景观意象。

二、当代公共空间的语义转变

按照“新城市主义”的观点,物质的公共空间应该作为邻里交往而存在。公共空间强调公众的可进入性,是城市在政治、经济、公共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当代人类在科技化的互联网组织中生存,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使人类对公共空间的认知也相应发生转变:公共空间的范畴已从传统的物质空间衍生出基于互联网存在的虚拟空间,而本文所探讨的范围则限定于“人们获得城市意象的物质公共空间”。因此,“现代公共空间”即可被定义为“信息时代的城市开放空间”。

公共空间的语义在信息时代社会语境下发生了微妙的转变:由于多样化的私有化进程导致城市形式越来越无法适应都市民众日常共处时的差异性,现代城市正在发生闭合[1]:一方面,人口的增长与城市范围的扩张,催生了大量城市生活综合体,郊区化和高速公路、“主题公园的发展”、监视技术、大型购物中心、门禁社区和公寓这些元素加固了该种生活形态;另一方面,首要公共空间(交通枢纽与中转节点、中心广场等)与次要公共空间(社区开放空间、街道等)的数量与日俱增,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布形态也相应发生了改变,空间事物的新的组织形式正在浮现。而处于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物质公共空间由于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其规模与分布形态也相应发生改变:城市人口的剧增以及高强度的工作、学习活动加强了人们对公共空间的诉求,城市交通的立体式发展促使大量的城市公共空间以节点式形态分布——一城一中心的历史形态早已不复存在,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型城市不胜枚举,公共空间的增多无疑满足了人类的生活需求。而在信息时代,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公共空间中的各类信息早已超越了声、光、电、形、色等传统媒介的范畴,个人通讯终端、全息投影、交互式媒体和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投入使信息的传递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了。

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再发展至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不难看出空间的转变是历史结构改变的物质表现[2],曼纽尔·喀斯特尔斯(Manuel Castells)认为信息时代的城市空间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发展正从侧面影响城市布局与建筑外部空间形态。信息科技革命自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发展至今,人类的社会活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当今人类正处于信息时代的洪流之中。有人断言城市会在信息时代消失,而曼纽尔·喀斯特尔斯则驳斥了这一观点,认为未来学家仅仅从信息科技的各种表征去断言这一预言是不科学的[3],因此根植于城市的公共空间依然作为一个精神场所而存在,与城市一样不会消融。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一部分,通过对其所传达视觉信息的认知与获取完成人们对城市内外部空间的感知,从而延伸至对城市印象的构建。

三、视觉化的信息

人类对信息的感知经由不同的感官获取,而眼睛是最为高级的方式。人类对视觉类的信息极为敏感,因此图形与色彩是人类世界中作为最主要的信息元素而存在,视觉元素是最为直观的表达方式,是人类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需要明确的是,“信息设计”这一术语是在平面设计领域中派生出来的,奠定了其“视觉传达”的特性和“为了更好的传达信息”的核心目的,是建立在对信息进行挖掘、归纳与筛选的基础之上并以视觉形态表现出来的一种手段。信息是事物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展示,是为了减少不确定性——即肯定性的确认。本文所探讨的视觉化信息,是公共空间中存在的至关重要的一种视觉符号,肩负着引导(Way finding导视系统)、辨异(Visual identify视觉识别)和感知(Space image空间意象)等种功能。

1.引导(Way finding导视系统)

视觉符号具有极强的空间导向性,此外还有空间解释、说明、警告和象征性功能。以视觉符号为媒介构建的引导系统称为“导视系统”,其中包括空间方位(Orientation)、路线选择(Route decision)、路线辨察(Route monitoring)与目标认知(Destination recognition)[4]。这种引导系统是伴随着公共空间而建立起来的,其分布形态依附于空间的“句法(Space syntax)”(见图1)。“引导”作为空间环境信息的重要功能,弥补了人类对方向感的缺失,是对空间与地理问题的解答,也在无形之中制订了人寻路的行为准则。

图1 在亨利贝克设计基础上改良了的伦敦地铁信息图

一个导视系统映射了空间的平面结构,除了表达空间地理信息之外,同时也阐明了节点之间的关系。地图、信息系统终端、城市平面肌理、标志物等都是系统的一部分,满足了人们获取空间位置与寻路的渴望。这样一些不同的信息获取方式与媒介构筑了一个复杂的信息感知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环境即是信源,同时也是承载信息、传递信息的信道,其终极目标则是服务于作为信宿的人。

置于城市空间的引导系统,其信息展现形式是多样的。除传统印刷纸质媒介之外,科技手段也是提高引导效率的重要途径,例如个人通讯终端与全球定位系统的联结、增强现实与物理环境的融合等技术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空间地理方位认知的便捷度。此外,各种包含相关信息的人工构筑物也从单纯的引导功能演变为物理空间环境中的一个部分。因此,当需要建立一个完整健全的导视系统的时候,功能、形式、材质、色彩、内涵与外延等因素都需要被纳入思考的范围之中。

2.辨异(Visual identify视觉识别)

城市与城市空间之间的视觉化异同,是为“辨异”。所谓的辨异,是依照视觉化信息来进行同质化的规避,从而提升识别的质量。城市空间应具备独特的“场所精神”,是其文脉所能传承的媒介,是以视觉符号的形式体现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区分城市之间的异同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的“城市色彩”就是其中的一个符号载体,与其相关的“城市识别系统”作为重要的视觉符号而从侧面反映出城市的不同型态。

尽管视觉符号在公共空间中并没有占据过高的比重,但却是体现场所地理、文化、历史等特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其建立城市识别系统,不仅是打造“城市名片”的有力手段之一,同时也能体现出城市之间的视觉差异性。城市与公共空间都应该具有差异,城市空间中的视觉识别差异性主要集中在可辨认的、难忘的、生动的场所。城市的这种可被辨异的系统是一种独特的视觉符号,包含城市的色彩、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等语义,并且从这些元素之中提取视觉符号以还原城市的独特性(见图2)。建筑风格、空间结构不仅是辨别城市异同的主要视觉元素,而且对于城市识别系统的建立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依据。

图2 伊凡诺·弗兰基维斯基市城市识别系统,是从城市标志性建筑、传统以及当地特有的植被提取元素还原而成的视觉语言

从规避城市或空间的同质化这一角度来看,这样的认知活动一定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发酵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城市身份的认同与识别、城市精神与人文气质、系统的空间与时间应用等都是必须考虑的。因此,视觉信息只是以一个系统的表现形态存在并辅助其它要素(建筑、语言、文化等)来完成人对城市的“辨异”活动。

3.感知(Space image空间意象)

意象存在于任何一个城市之中,是许多人印象的叠合[5]。人类通过对空间结构的解读、视觉信息的获取以及对其他因素的接收而形成了“环境认知(Environmental cognition)”,这种环境认知是人类建立在可观察的生理过程与事件之上的。可视化的信息使人类可以对城市的内外部空间建立“心理模型(Mental model)”或“心理图像(Mental image)”,优秀的视觉信息甚至可以提供愉悦的使用感受,这些感知的集合便产生了空间意象(见图3)。

图3 科隆波恩机场,除展现出具有极高辨识度的视觉语言之外,其导视系统中良好的引导功能也影响着公众对此空间的感知

人类对于环境的感知是立体化、多方面的,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处理过程,却不局限于城市空间的物质形式。人通过接收来自不同维度的信息完成感知集和,除了空间环境,时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视觉信息是影响感知众多因素的一个部分,在其功用中,引导与辨异都是重要的参与者:当人进入陌生空间环境与城市,优秀的引导系统就会帮助人完成地理空间定位与指引。极具风格的城市识别系统带来的是鲜明的地域文化或精神——在这些“景观意象”共同作用下影响着人类对于空间的感知。

四、基于视觉化信息的空间认知

许多学者认为,空间视觉信息服务于人与环境的交互关系。依照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的信息论而言,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系统必须经过信源、信道、信宿三个流程,这是一个完整的交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源、信道、信宿与环境、物、人以辩证关系存在:信息通过某些载体传递给人,获取信息的人做出相应的反馈,决定自己在空间中的行为。

人类对空间的认知不是片面的,是对其所感官事物认知的合集。空间结构、形态、氛围、光线、气味、声音和材质等因素都是人类感知的对象,对任何事物的体验和感知都需要与周围环境、前后序列和以往的经验相联系[6],对公共空间与城市整体的感受同样如此。人们借助经验与引导性的符号(标识、文字等)来感知自我的空间地理位置与环境辨异;通过空间形态、材质、色彩与其它元素在内心完成景观意象的构建。

人们具有想象和思考空间世界的能力,这种“环境认知(EnvironmentalCognition)”是人类建立在可观察的生理过程与事件之上然后以意象或地图的方式于大脑中存储与再现的一个过程。对于空间认知而言,视觉化的信息为人类提供了更为具象的环境语义,利用视觉符号解释了空间的某些特质以及与其它空间之间的关系,并更为准确地引导人的活动。具体来说,在城市视觉识别、空间导视系统、可视化视觉信息等一切媒介的参与下,人类形成自我的空间认知和意象构建,在此过程中视觉信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见图4)。

图4 人通过经验、环境与视觉信息形成认知,而构建景观意象

五、当代公共空间中的视觉信息

信息技术的发展令视觉信息的呈现方式变得多样化,同时也扩大了本学科的研究视域,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信息图表(Infographics)、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全息影像(Holography)等都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话题。这因此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佩·莫勒鲁普(Per Mollerup)在其经典著作Wayshowing Wayfinding,Basic & Interactive的再版中添加了关于“交互式导视系统”的研究,系统阐明了数字化的信息媒介是如何在导视系统中应用的。除此之外,莫勒鲁普还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强调导视系统要关注“人的需求”,并以“解决问题”为宗旨。

不难看出,在信息时代更加凸显“科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强调互动性与参与感并极为注重“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优秀的用户体验可以提升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将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视觉信息视作一件产品,这就如同一个操作系统,其中不仅包括美观的操作界面,而且同时必须有着友好的操作体验。实现这一目的除了要求具有优秀的设计技能之外,还需要对用户的心理、行为进行研究,这就涉及到很多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见图 5)。优秀的空间视觉信息设计,是极致的用户体验到城市人文关怀的升华,是城市特质、内涵以及文化底蕴的依附,除了参与景观意象、城市意象的构建,同时还影响着人对于城市的主观感受。

图5 微软宣传片《未来愿景》中展示的某机场空间,所有的信息均以增强现实的形式展现,营造出独特的信息环境美学

除了强调“用户体验”,当代公共空间中视觉信息传达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即时性”。这种特性主要源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与物联网思维的推广,在这种思想的指导和技术的支持下,人类世界正兴起一股构建“智慧生活”、“智慧城市”的浪潮,信息在环境、物、人三者之间的传递变得更为迅速,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无时无刻都在进行信息的更迭。同时,也颠覆了传统视觉信息的传达方式,无论是作为导向功能的“导视系统”还是城市识别系统,传统的呈现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个人通讯终端、交互式信息终端、虚拟现实、全息技术等信息设备的采用,不仅让信息的“可视化”表现形式变得多样,同时也构筑出一个迅捷的信息传递环境。从信源、信道到信宿,这种高效的信息循环对信息传播系统的影响是巨大的。

笔者认为,信息时代技术与理念的发展为公共空间中视觉信息的呈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互联网思维的引导、物联网的构建、数字信息媒介的硬件支持再加上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的共同作用下,整个空间环境信息展现的不仅仅是一种科技美学,同时也营造了符合时代精神的“景观意向”。

六、结论

公共空间的视觉信息早已从简单的标志、标识升华为城市景观的一个部分并根植于建筑空间环境之中。当代的公共空间视觉信息设计应当符合时代气息的形式与特质,并且要以超越本身功用的形态而存在。随着技术与理念不断地更新发展,视觉信息在空间环境的形式与功用一定会演变出更多新的可能性。对于所有相关从业者来说,这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此外,“公共空间中的视觉信息设计”作为一个与视觉传达、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同时又涉及环境心理学、色彩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科,其发展尚未达到高级程度,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亟待更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累积的推进。

[1]斯特凡纳•托内拉.城市公共空间社会学[J].黄春晓,陈烨,译.国际城市规划,2009(4):40-45.

[2] 魏宗财,甄峰,席广亮,王波.全球化、柔性化、复合化、差异化:信息时代城市功能演变研究[J].经济地理,2013(6):48-52.

[3] Manuel Castells.Public space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J].Barcelona:Centre de CulturaContemporània de Barcelona,1998 (Urbanitats;7).

[4] Lidwell, William, Kritina Holden and Jill Butler. Universal Principles of Design. Rockport Publishers, Beverly, MA,2010(4):260.

[5]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项秉仁,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41.

[6]保罗•贝尔.环境心理学[M].朱建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2.

Visual Information of Landscape Image in Contemporary Public Space

There are various information forms in information system which eliminates the uncertainty as a target to serve the people. Visual inform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on form of information. In addition to its basic functions, it can also be considered as part of the landscape image. The cognition is constructed by the experience, environment and visual information to form landscape image. On the basis of defi ning Contemporary public space and visual inform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ree chief functions of visual information and its contemporary characteristics in public space that expressed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n the interaction design thought which can be used in public space visual design is proposed, to emphasize the user experience in public space.

contemporary era;public space;landscape image;visual information

J022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6.01.013(0064-06)

2015-12-22

李大伟,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博士生。

猜你喜欢

意象空间环境
抚远意象等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