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4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对称美在斯特拉文斯基复调音乐组织结构中的体现

2016-09-09李洋LIYang1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430070Wuhan郑州师范学院郑州450000ZhengzhouNormalUniversity450000Zhengzhou

设计艺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卡农文斯基复调音乐

李洋LI Yang1.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430070 Wuhan)2.郑州师范学院,郑州450000 (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450000 Zhengzhou)

04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对称美在斯特拉文斯基复调音乐组织结构中的体现

李洋1,2LI Yang
1.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430070 Wuhan)
2.郑州师范学院,郑州450000 (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450000 Zhengzhou)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对称美不仅使实用功能得以体现,而且提升了建筑自身的美学价值,重要的是这种对称美的美学品质作为一种外部驱动力,对包括作曲家在内的艺术创作主体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以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复调音乐作品作为研究对象,阐释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对称美在作曲家对称的整体结构思维与音乐要素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与显现。

建筑结构设计;对称美;斯特拉文斯基;音乐要素;结构思维

一、前言

作为凝固的视觉艺术的建筑与作为流动的听觉艺术的音乐同为艺术领域的两大分支,尽管在材料组织、符号形态等方面具有截然不同的特质,但二者在追求诸如“对称”等“美”的共同价值取向上却毫无二致,以至于形成了结构形式上的相互影响。如建筑结构显现出节奏的、韵律的音乐性美感,就被音乐大师所接受,如“欧洲音乐之父”巴赫的音乐透视出建筑式的、精密的组织结构而被喻为“流动的建筑”,便是极好的例证。

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F·Stravinsky)作为一位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的20世纪作曲家,在音乐乃至整个艺术领域居于显耀地位,在其新古典主义时期复调音乐创作中,各音乐要素的组织结构显现出建筑结构设计中对称美法则的影响。西方学者曾指出斯特拉文斯基痴迷于故乡圣彼得堡融合了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这些体现出均衡感与对称美的建筑风格特征对其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建构起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以下笔者将尝试着从对称美法则在圣彼得堡建筑中的显现、斯特拉文斯基“对称”的整体性结构思维、斯特拉文斯基音乐要素的“对称”组织结构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对称美在圣彼得堡建筑中的显现

对称美是指“平衡或和谐布置所产生的美”[1]而俄罗斯圣彼得堡众多融合了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就体现出这种平衡、和谐的对称美。如建于1704年的由著名建筑师扎哈洛夫设计的海军部大厦,融合了巴洛克建筑风格与俄罗斯建筑艺术的特点,使其成为圣彼得堡的象征之一(见图1)。

图1 圣彼得堡海军部大厦

如图1所示,海军部大厦最醒目的标志是一根高达72米的金色“长针”,它处于大厦顶部的正中位置,从而使建筑物整体呈现出对称的结构特征。

此外,竣工于1858 年的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则结合了巴洛克与俄国19世纪晚期的建筑风格特征(见图2)。

图2 圣彼得堡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

如图2所示,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最显著的标志是其直径为22.15米的巨大金色穹顶,它位于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正中,显示出整体对称的结构特点。

俄罗斯音乐理论家米哈伊尔·德鲁斯金就曾指出圣彼得堡的海军部大厦与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是青年时代斯特拉文斯基每周必去的场所,这些融合了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建筑所透露出的对称美,对作曲家新古典主义时期崇尚巴洛克音乐形式的风格转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反映在他这一时期音乐创作中的“对称”的整体性结构思维与实践。

三、斯特拉文斯基“对称”的整体性结构思维

包括音乐艺术在内的各艺术门类的创作,从本质上讲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是哲学、美学思潮支撑的形式体现。当我们回顾20世纪西方重要的哲学、美学思潮的产生,可以看到它们大多发轫于文学、语言学领域,如结构主义起始于索绪尔对语言学的研究,并逐步渗透到艺术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其他学科。

斯特拉文斯基在哈佛大学所作的《音乐诗学六讲》中谈到,“对我来说,创作欲望一旦激发,我就会开始对那些感兴趣的音乐要素进行组合排序”[2]。这段话表明了作曲家新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是从各音乐要素之间整体关系的角度出发来建构音乐作品的。这种整体性的结构思维显然与发轫于20世纪初的结构主义思潮不无联系。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L·Wittgenstein)在1922年出版的《逻辑哲学论》中指出,世界是由许多“事态”组成,而各个“事态”又是一条包含多种事物的“链条”,它们之间特定的关系就是“事态”的“结构”,哲学的任务就是在对这些关系的考察中达到对整体结构的把握与认知。维特根斯坦关于结构、关系的哲学观念与同一时期反映在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思潮相呼应。如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结构主义”潮流对当代西方哲学、美学与文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最初却起端于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F·D·Saussure)所著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的正式出版(1915年)。索绪尔在书中阐述了“语言是一种结构,它不是以要素、以词为中心,而是以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中心;要素本身并不具有任何意义,而是从它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中获得意义,这些同时存在着的(即共时的)‘关系’是结构性的,它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3]。

此外,英国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C·Beel)在1913年出版的《艺术》一书中,阐述了视觉艺术背景下“有意味的形式”的含义,即“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4]。还值得提及的是,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英国形式文论领域的“新批评派”也强调了应从语词、音响、节奏和文体等形式要素的整体结构中对文学作品展开研究。

毋庸置疑,艺术创作也体现出个体意识的影响因素。在体现对称美的建筑风格浸染下,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复调音乐作品中显现出“对称”的整体性结构思维,各音乐要素(如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经过缜密的组织与设计,形成了其自身富于对称美的逻辑结构,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下面就以《圣诗交响曲》第二乐章的赋格等5部复调音乐文本为例,对斯特拉文斯基音乐要素的“对称”组织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四、斯特拉文斯基音乐要素的“对称”组织结构

根据斯特拉文斯基5部复调音乐整体的结构特征,分别从音乐要素对称的二分性组织结构、音乐要素对称的三分性组织结构以及音乐要素对称的拱形组织结构这三个类别进行阐释、探讨。

1.音乐要素对称的二分性组织结构

对称的二分性组织结构是指音乐要素依据作品曲体结构的二分性特征,而形成的整体对称结构。

以《七重奏》第三乐章赋格为例——它是由音高材料高度统一的四首赋格组成的。其中,赋格I、II与赋格III、IV在主题形态上形成了倒影对置,体现了对称的二分性特征。

在赋格的规模上,赋格I、II与赋格III、IV两部分的规模大致相当。其中,赋格I、II共88小节,赋格III、IV为98小节,趋近于对称的二分性组织结构。

在整体音色调配上,赋格I、II与赋格III、IV两部分形成照应,体现了对称的二分性特征。

2.音乐要素对称的三分性组织结构

对称的三分性组织结构是指音乐要素依据作品曲体结构的三分性特征,而形成的以中间音乐部分为轴心的整体对称结构。

以《圣诗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双主题二重赋格为例——它的曲体结构是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组成的。

在音高组织方面,第一主题的四音动机通过节奏加密与音程转位等手法生成,而第二主题是在第一主题及其对题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从主题材料的整体分布来看,显现出对称的三分性组织结构(见图3)。

图3 《圣诗交响曲》第二乐章赋格音高对称的三分性组织结构

在节奏组织方面,如以第一主题为对象,其在呈示部的节奏密度为1.6,展开部的节奏密度为1.0,再现部的综合密度为1.7,即赋格的三个乐部之间的节奏密度依次是1.6→1.0→1.7,显现出对称的三分性组织结构。

再以《双钢琴协奏曲》第四乐章赋格为例——其曲体结构也是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组成的。

在调性布局方面,赋格呈示部主题建立在D调上,答题分别建立在在C调的下属调G调与属调A调上,从而形成了扇型的调性布局。在再现部中,如果排除D调在乐部前半部分的进入,调性布局便形成了以E调为中心,其属调B调和下属调A调为两翼所构成的扇型调性布局——这就与呈示部调性布局的手法形成呼应,于是在调性布局上体现了三分性的组织结构。

另外,以《D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托卡塔为例——它的曲体结构也是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组成的,并在音高组织、音色调配等方面呈现出三分性组织结构的特点,赋予托卡塔以丰富的表现力。

在音高组织方面,展开部音高材料由主、副部主题衍生而来,再现部的副部主题首先再现,与呈示部对照形成倒装的再现。因此,乐章在音高组织上整体呈现出三分性组织结构的特点。

3.音乐要素对称的拱形组织结构

对称的拱形组织结构是指音乐要素的组织逻辑整体显现出以中间音乐部分为轴心的拱形对称结构。

同样以《D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托卡塔为例——在音色调配方面,主部主题最后由小号声部奏出,与呈示部主部主题第一次呈示的音色调配形成照应,并结合倒装再现的小提琴声部奏出的副部主题的相关情况,从而在整体音色调配上呈现出拱形结构的特征。此外,再以《康塔塔》第四乐章9首卡农曲为例,在音色要素的组织逻辑上形成了对称的拱形组织结构(见图4)。

图4 《康塔塔》ⅠV 卡农曲音色调配对称的拱形组织结构

如图4所示,以卡农曲V为拱形结构的“拱顶”,卡农曲I 与卡农曲IX、卡农曲III与卡农曲VII、卡农曲IV与卡农曲VI形成音色调配的照应。而在卡农曲II与卡农曲VIII中,则更体现出乐器声部逐渐递减与逐渐增多的逆行关系。因此,9首卡农曲在音色调配上显现出明显的对称拱形组织结构特征。

五、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艺术强调结构形式与实用功能的和谐统一,以达到适用、安全、经济与美观的要求。同样,在音乐艺术领域也强调音乐文本的整体建构与审美的实用功能之间的协调,作曲家通过对音高、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组织结构之间关系的考量、设计,使音乐作品形成严密的、逻辑的整体性结构,并赋予深层次的艺术表现力。而两者对于对称美的美学价值的追求不仅使建筑满足了平衡的力学原理基础之上的实用要求,音乐获得了整体性的结构力,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建筑、音乐的审美趣味,赋予建筑作品、音乐作品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以建筑结构设计所显现出的美学取向为外部驱动力因素,它对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建构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时期复调音乐体现出受到建筑结构设计对称美影响的整体性结构思维,各音乐要素在整体结构上展现出明显同步的关系的特点,凸显出音乐要素富于逻辑的对称组织结构,并形成了二分性、三分性与拱形等多元化的对称结构,构成了复调音乐文本结构力生成的重要途径,加强了作品内部各音乐要素结构的整体性与聚合力,赋予复调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1]郭亮.建筑结构设计中对称美法则的运用[J].民营科技,2010(5):251.

[2]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音乐诗学六讲[M].姜蕾,译.杨燕迪,校订.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31.

[3]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62.

[4]克莱夫·贝尔.艺术[M].周金环,马钟元,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4.

Embodiment of Symmetric Beauty of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in Stravinsky’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of Polyphonic Music

Symmetric beauty in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not only embodies its practical function, but also improves the buildings’own aesthetic value. The aesthetic taste of symmetric beauty, as a kind of external driving force, generates a corresponding impact on the artistic creation subjects, including composers. This thesis, taking polyphonic music works in Stravinsky’s neoclassical period as the analysis object, explains the infl uence and embodiment of symmetric beauty of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in composers’ symmetric overall structure thinking and music elements organization structur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beauty of symmetry;Stravinsky;music elements; structure thinking

J60-05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6.01.004(0017-04)

2015-12-11

李洋,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博士生,郑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卡农文斯基复调音乐
如何一眼辨认出班德卡农自行火炮
浅析《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创作
斯特拉文斯基早期芭蕾舞剧中音乐主题的结构方式及特征
拟声势之态厚实歌唱之本
中国复调音乐理论分析
对韦伯恩《交响曲》op.21中各卡农开始情况的思考
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音色组合分析
作曲技术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复调音乐教学探讨
复调音乐形式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体现
·智 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