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吏
2016-09-09郑培亮
□ 郑培亮
刀笔吏
□ 郑培亮
郑培亮创作过程
郑培亮
1972年生,山东阳谷人。1991年毕业于聊城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艺术交流部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出版有《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史》《两汉书法艺术研究》《临摹与创作—墓志》《一笔一划》《刀笔吏》等。
秦汉时期的文吏是各级政府中负责笔墨文书的小吏,主要任务是“雕琢文书”“治书定簿”“案狱考事”“移书下记”。
文吏因随身携带书刀(削竹木简用)和毛笔,又被称为“刀笔吏”。这些人在各级政府处理笔墨文书,笔墨功夫精湛,熟悉法律条文,可以处理具体的日常事务。
做一名文吏很不容易。汉代通过考试选拔文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引《尉律》记载说:“学童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实际上,我们日常使用的汉字大约3000左右,也就是说,认识3000汉字,会写会用,就可以从事一般的工作了。但回到汉代,混个一官半职,就不够用。
我们现在看到的简牍与绢帛,大都具有较高的书写水准,这是因为文吏在担当之前,都接受过严格的书写训练。迄今发现的秦汉简牍出手于“刀笔吏”无疑。碑刻的书丹也应当是“刀笔吏”所为。
我想,今天的书法家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基础条件?一、认识汉字6000以上,最好9000字。为什么呢,一个书法家说自己文化水平高,光说没用,要有个杠杠,我觉得认字多少可以作为一个条件;二、秦有八体,今有五体,篆隶楷行草,可以有专长,不擅长的也要会写会认。
假如,一名写楷书的书法家,让他认篆书对联,识一篇大草,读不下来,能叫书法家吗?至于写得好坏,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考察一下自己,上面两条至今未做到。不是谦虚,一考就露馅了,实事求是。
这几年,单位里的活总是干不完,忙里偷闲,写写字抄抄书。秦汉简牍相关资料,竭力收集,一篇一篇地抄,读古文熟字形,浸淫其间,自觉像个“刀笔吏”。我希望布满尘土的简牍把我淹没。
希望我写的作品,能让大家感觉比较正常,不作呕,不较劲,就行。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郑培亮 杜甫诗 纸本 2015年款识:杜甫《赠卫八处士》。郑培亮。钤印:郑培亮鉨(白)
郑培亮 苏轼词 纸本 2014年款识: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甲午年夏,培亮草隶。钤印:郑培亮鉨(白) 上善若水(朱)
郑培亮 宋湘联句 纸本 2015年款识:清人宋湘联句。阳谷郑培亮书。钤印:郑培亮印(白)
责任编辑:韩少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