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
2016-09-09赵丽稳凌舟洋王明湖顾国伟许燎原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浙江宁波50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浙江北仑5806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浙江余姚5400
赵丽稳,凌舟洋,翟 婧,王明湖,顾国伟,许燎原(.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浙江宁波 50;.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浙江北仑 5806;.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浙江余姚 5400)
吡唑醚菌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
赵丽稳1,凌舟洋2,翟婧1,王明湖1,顾国伟3,许燎原1
(1.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浙江宁波 315012;2.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浙江北仑 315806;3.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浙江余姚 315400)
用2种浓度10%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对水稻穗颈瘟进行防治,以三环唑、春雷霉素作为对照药剂。结果表明,三环唑和吡唑醚菌酯2种浓度均能有效控制穗颈瘟发生,防效无显著差异,且极显著优于春雷霉素。
吡唑醚菌酯;三环唑;春雷霉素;稻瘟病;防效
文献著录格式:赵丽稳,凌舟洋,翟婧,等.吡唑醚菌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7):1000-1001.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Pyricularia grisea(Cook)Sacc]引起的水稻真菌性病害[1],是为害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此病害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的可达40%~50%,局部田块甚至颗粒无收[2-3]。
稻瘟病在宁波市平原稻区已经20多年未见发生,2014年8—9月由于遭遇罕见的低温寡照多雨天气,在一些品种上发生较为严重,面积达6 533 hm2。2015年虽整体发病程度轻于2014年,但仍有2 333 hm2发病。10%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是德国巴斯夫公司研制出的新型杀菌剂,为了解其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2015年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在余姚市朗霞街道天中村农户符双苗田内进行,该田块为连晚抛秧,品种为宁88,8月10日左右发生叶瘟,8月底叶瘟已经非常严重,叶发病率100%,水稻植株明显矮化。试验开始前,整块田农户已经用药防过2次:第1次9月3日用三环唑防治,第2次9月10日用三环唑+春雷霉素+稻瘟酰胺防治,叶瘟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病斑集中在老叶,新叶几乎没有发现。
供试药剂10%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稻清,试验样品,巴斯夫公司),2%春雷霉素水剂(延边春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75%三环唑水分散粒剂(浙江世佳科技有限公司)。施药器械采用电瓶喷雾器。
1.2处理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吡唑醚菌酯800 m L·hm-2,吡唑醚菌酯1 000 m L·hm-2,春雷霉素2 250 m L· hm-2,三环唑450 g·hm-2,清水对照(CK)。小区面积66.7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5次。针对穗颈瘟共施药2次:第1次为9月17日,此时水稻刚刚开始破口;第2次为9月24日,此时水稻正处于齐穗期。每次施药用水量均为600 kg·hm-2。
1.3调查时间与方法
在水稻乳熟至蜡熟期(10月19日)对穗颈瘟发生情况进行考查,采用跳跃式取样法,每小区调查200穗,逐一查看每穗发病情况,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
0级,无病;1级,每穗损失5%以下或个别枝梗发病;2级,每穗损失5%~20%,或1/3左右枝梗发病;3级,每穗损失20%~50%,或1/2左右枝梗发病;4级,每穗损失50%~70%,或2/3左右枝梗发病;5级,每穗损失70%以上。
病穗率/%=100×(发病穗数/调查总穗数);
病情指数=100×(∑各级病穗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穗数×最高级代表值);
相对防治效果/%=100×(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虽然试验田前期已防治过2次叶瘟,对稻瘟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9月下旬穗颈瘟初见后病情上升仍然很快。10月19日调查时,空白对照病穗率达53.0%,发生程度重,大多为整穗发病,病情指数达45.9。从表1可知,不同处理对穗颈瘟均有一定的防效,防效最好的是三环唑处理,病穗率3.2%,病情指数2.1,防效达95.4%;其次是吡唑醚菌酯2种浓度的处理,病穗率控制在10%左右,病指控制在6左右,防效分别为84.9%和89.2%;此3个处理之间防效无显著差异;平均防效最低的是春雷霉素处理,病穗率为38.8%,病指为28.0,防效仅为39.1%,极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
表1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水稻穗颈瘟效果表现
3 小结与讨论
根据多年的经验,在稻瘟病流行或品种抗病性丧失期间,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化学防治。化学防治的优点是经济、方便、高效、迅速,它一直都是综合治理稻瘟病中不可缺少的部分[4]。本试验用2种浓度10%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对穗颈瘟进行防治,并以75%三环唑水分散粒剂、2%春雷霉素水剂作为对照药剂,结果表明,三环唑对穗颈瘟的防治效果最好,吡唑醚菌酯的防效次于三环唑,但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吡唑醚菌酯1 000 m L· hm-2的防效稍好于吡唑醚菌酯800 m L·hm-2,但差异不显著,均能有效控制穗颈瘟危害;春雷霉素防治穗颈瘟不理想,防效极显著低于前面2种药剂。因此,生产上建议用吡唑醚菌酯800 m L· hm-2进行穗颈瘟的防治。本试验前期叶瘟如此严重,在选择对症药剂的情况下,掌握好施药时间,通过2次防治,穗颈瘟得到了有效控制。说明只要选择好药剂,在水稻刚破口时第1次施药,水稻齐穗期第2次施药,就可防控穗颈瘟为害。
[1] 刘国权,孟昭河,任艳军,等.水稻抗稻瘟病研究进展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1):211-214.
[2] 吴降星.水稻病虫识别与防治图谱[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4-68.
[3] 孙国昌,杜新法,陶荣祥,等.水稻稻瘟病防治研究进展和21世纪初研究设想[J].植物保护,2000,26(1):33-35.
[4] 温小红,谢明杰,姜健,等.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190-195.
(责任编辑:张才德)
S435
B
0528-9017(2016)07-1000-0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709
2016-05-20
赵丽稳(1981—),女,河北唐山人,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水稻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工作,E-mai1:807893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