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基腐病防治药剂筛选和田间防效测定
2016-09-09邱海萍柴荣耀孙国昌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004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300
张 蝶,邱海萍,柴荣耀,张 震,孙国昌*(.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3004;.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 300)
水稻细菌基腐病防治药剂筛选和田间防效测定
张蝶1,邱海萍2,柴荣耀2,张震2,孙国昌2*
(1.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试验采用杯碟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的室内毒力和其中4种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12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在商品推荐的最高有效成分用量时,20%噻菌铜悬浮剂、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20%噻森铜悬浮剂、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和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等抑菌效果相对较佳。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好在73.7%以上,而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溶性粉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孕穗期也均在50%以上。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室内毒力测定;田间防效
文献著录格式:张蝶,邱海萍,柴荣耀,等.水稻细菌基腐病防治药剂筛选和田间防效测定[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7):993-995.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由玉米狄克氏细菌(Dickeya zeae)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自20世纪80年代在浙江省首先发现后已蔓延至全国20多个省市[1-2],近年来更是南方稻作区发生较为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人工接种数据显示,不同生育期的水稻都能被细菌性基腐病菌侵染[3],但大田一般仅在分蘖期到穗期发病。分蘖期发病水稻分蘖减少,病株茎基部腐烂,产生枯心苗,孕穗期发病病株形成枯孕穗,半枯穗或枯穗,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水稻产量损失。
早期研究显示,水稻生产品种中存在对细菌性基腐病的抗性差异[4-5],但由于相关的品种抗性鉴定和抗病育种长期滞缓,目前生产中尚无明确的抗病品种可用。因此,当前化学防治仍是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最为主要的防控手段。生产实践表明,噻菌铜和氢氧化铜等铜制剂,以及中生菌素和农用链霉素等抗生素类药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6],但目前尚没有水稻细菌性基腐病防治的登记药剂。为了筛选出防治水稻基腐病的有效药剂,本研究在选用12种细菌性杀菌剂进行对基腐病菌室内毒力测定的基础上,选择适当药剂开展田间防治效果的研究,以期筛选出药效较好的药剂供生产使用。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病原菌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粮食病害研究室分离保存的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菌株Dz7。
供试药剂为市售细菌性杀菌剂12种,分别是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齐齐哈尔华丰化工有限公司),25%络氨铜水剂(山西永合化工有限公司),20%噻森铜悬浮剂(浙江东风化工有限公司),30%壬菌铜微乳剂(西安近代农药科技有限公司),20%噻菌铜悬浮剂(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33.5%喹啉铜悬浮剂(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春雷霉素水剂(青岛星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3%中生菌素可溶性粉剂(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丹东市农药总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河南银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20%噻菌茂可湿性粉剂(浙江斯佩斯植保有限公司)。
1.2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室内毒力测定采用杯碟法。将供试菌株用NA培养基活化,挑取单菌落于液体NA培养液中,于28℃培养24 h后,用液体NA培养液配制成D660值为0.8的菌液待用。取10 mL至冷却至40℃的100 m L NA培养基中,混匀后制成平板。根据上述12种杀菌剂商品推荐的田间最高有效成分用量,分别设置4个浓度梯度,取直径为0.6 cm的圆形滤纸片浸入药液充分湿润后沥干,然后将含有药剂的滤纸片贴在平板表面,于28℃培养24 h后测量抑菌圈大小。以清水为对照。每处理重复5次。
1.3田间防效
田间防效试验采用感病品种甬优12(籼粳型杂交水稻),试验地点位于浙江省宁海县茶院乡郑公头村。该地常年种植水稻,土壤类型为沙壤土。水稻品种经育秧盘育秧后以机插方式进行移栽,栽培管理按当地习惯常规,但全生产期不使用杀菌剂。试验采取大区处理,大区面积300 m2。供试药剂田间用量均参考生产厂家建议的推荐浓度,并以清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667 m2喷液量为50 kg,均匀喷洒,使水稻植株全株着药。施药药械为3WD-16型背负式自动调速智能型电动喷雾器,喷孔直径1.6 mm,工作压力0.2~0.4 MPa。
处理时间和田间调查。根据细菌性基腐病大田发病特点,药剂处理时间分别设在分蘖期(2015年7月17日)和孕穗期(2015年8月21日)。病情调查,分蘖期用药后2周进行调查,孕穗期用药后待对照区病情显著时,仅调查青枯穗病数。每区调查5点,每点调查至少50丛计为重复,记录调查丛数、株数和相应病株数。以株发病率来计算防治效果,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DMRT法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室内抑菌测定
按商品推荐的最高有效成分用量对12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1)显示,12种药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平均抑菌圈直径超过1.00 cm的有5个药剂,分别是噻菌铜、琥胶肥酸铜、噻森铜、溴硝醇和噻霉酮。6个铜制剂中,噻菌铜最好(平均抑菌圈直径1.23~1.44 cm),琥胶肥酸铜次之(平均抑菌圈直径1.00~1.31 cm),壬菌铜最差(平均抑菌圈直径0.70~0.82 cm);2个生物药剂中,中生菌素平均抑菌圈直径0.87~1.00 cm,春雷霉素平均抑菌圈直径低于0.80 cm;其他4个药剂中,溴硝醇抑菌效果最好,平均在2.49 cm;噻霉铜次之,平均抑菌圈直径1.19~1.49 cm;氯溴异氢尿酸和噻菌茂相差不大,平均抑菌圈直径均低于1.12 cm。
2.2田间防效
根据室内毒力测定的试验结果和避免单一药剂长期使用引起病菌抗药性的原则,从12种药剂中按不同种类选取商品推荐的田间最高有效成分用量时抑菌活性较高的4种药剂,铜制剂中噻菌铜、生物药剂中中生菌素、溴硝醇和噻霉酮进行田间药剂试验,进行田间防效试验。根据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大田发生的特点,4种药剂按商品推荐的最高有效成分用量,分别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进行试验。分蘖期用药处理后,与清水对照相比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为害程度受到不同程度控制。其中,噻霉酮处理丛病率和株病率均最低,分别在25.2%和1.6%;溴硝醇处理次之;中生菌素和噻菌铜处理丛病率相当,但株病率前者较低,仅为5.0%。孕穗期用药处理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丛病率噻霉酮<中生菌素<噻菌铜<溴硝醇,而株病率噻霉酮<中生菌素<溴硝醇<噻菌铜。
根据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株病率计算4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表2),分蘖期用药处理,防效噻霉酮>溴硝醇>中生菌素>噻菌铜;孕穗期用药处理,防效噻霉酮>中生菌素>溴硝醇>噻菌铜。噻霉酮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药剂,分别在83.2%和73.7%;溴硝醇、中生菌素和噻菌铜间无显著差异。
表1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表2 药剂处理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病程度及防治效果
3 小结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发现,但仅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区逐年加重。因此,国内尚缺少水稻细菌性基腐防治明确药剂。从现有杀菌剂中筛选有效的药剂用于大田生产,有利于对当前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为害日益严重的现状进行有效控制。本试验对收集的12个杀菌剂按商品推荐的最高有效用量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12种药剂中,噻菌铜、琥胶肥酸铜、噻森铜、溴硝醇和噻霉酮等均具有较佳抑菌效果。
鉴于避免单一药剂长期使用引起病菌抗药性的原则,选取4种不同类型的药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噻霉酮、溴硝醇、中生菌素和噻菌铜在商品推荐的最高有效成分用量时在水稻孕穗期的防治效果均高于50%,其中噻霉酮防治效果最佳。因此,生产中推荐噻霉酮用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防治,其他3种药剂虽然防效相对低些,但也可以作为替换药剂进行使用。
[1] 洪剑鸣,狄广信,谢良泰,等.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原细菌的鉴定[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3,9(4):339-342.
[2] 刘琼光,张庆,魏楚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4):2923-2931.
[3] 刘琼光,王振中.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菌侵染规律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25(3):55-57.
[4] 王金生,姚革,方中达.水稻品种对细菌性基腐病的抗性及病原细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9,16(3):181-185.
[5] 刘琼光,王振中,周国明,等.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品种抗性鉴定[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2):89-90.
[6] 刘安敏,陶秀珍.防治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药剂筛选试验[J].农药,2003,42(2):32-37.
(责任编辑:张瑞麟)
S481.9
B
0528-9017(2016)07-0993-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706
2016-03-16
浙江省公益计划项目(2015C32066);浙江省农业厅2015年“三农六方”项目;宁波市农科教结合项目(2014NK41)
张 蝶(1991—),女,湖北天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病理学,E-mai1:714019147@qq.com。
孙国昌,E-mai1:sungc0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