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大足石刻花卉鸟兽造型特征

2016-09-08唐玉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8期
关键词:鸟兽石刻物象

唐玉霞-文

试论大足石刻花卉鸟兽造型特征

唐玉霞-文

大足石刻的花卉鸟兽造型不仅具有艺术依托,更包含了个性化的造型特征。虽然大量的花卉鸟兽造型的存在形式均为装饰、衬景、补白,但是正因如此使得大足石刻的艺术感更加丰富与精美。本文旨在研究大足石刻的花卉鸟兽造型特征,通过写实、夸张等侧面为读者展现大足石刻的精湛艺术。

大足石刻花卉鸟兽造型

引言

很久之前,大足悬崖之上就铭刻了巧夺天工的花卉鸟兽造型,这些奇观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1]。大足石刻花卉鸟兽造型的存在,不但将石刻艺术进行了美化,还对大足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从布局上来看,大足石刻的花卉鸟兽造型将自然、艺术与宗教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从审美上来看,大足石刻的花卉鸟兽造型集世俗、神圣、民族于一身,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兼收并蓄的气质进行了塑造。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这些花卉鸟兽造型颠覆了传统的宗教模型,在自我创新的基础上,对世俗的题材进行了艺术再创造,不仅有写实的表现,也有抽象的概念,极具画面感[2]。

1.写实——展现民俗之美

运用写实手法是大足石刻中描绘花卉鸟兽造型的最为普遍的手段。通过写实能够将中国化表达得更为深刻,比如在表现佛门弟子修行的情景时运用写实手法等。这类本土生活题材不仅体现出了我国本土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与佛教的融合,而且对于石刻艺术的内容起到了丰富的作用。不论是题材,还是造型,花卉鸟兽都必将体现本土文化的民俗特征,基于这一点,写实就变成了承载民俗艺术的最佳载体。

纵观中华民族有记载的花卉鸟兽造型,均通过写实用于展现生命力的旺盛与生机勃勃、茁壮外形等属性。在大足石刻的花卉鸟兽造型中,运用写实手法还体现出了“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审美理念。

大部分花卉鸟兽的写实造型都可以说来自于线与面的配合,而线面的配合正是来自于古朴、淳厚的表达对象。妙不可言的强弱、动静、曲直、轻重的画面感,不只是为了更加贴近现实,还是为了突出题材生命的态势和运动感。

作为写实手法的著名代表作之一,《牧牛图》从造型上追求线与面的交融(见图1),在意境上追求完美地展现北国生活的情趣和审美的指向。该石刻中石牛表现出的野性与遒健,奇妙无比。栩栩如生的石刻正是雕刻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体现。

另一幅运用写实的著名石刻《养鸡女》也充分地展现了大足石刻中内容与造型特征的写实之美,运用艺术形态再现出中国传统女性辛勤劳作的民俗画面,笔者相信没有比写实手法更适合的造型手法了。

古代蜀人习惯运用单纯、朴拙、简约的线面组合描述自己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景象,大足石刻的花卉鸟兽写实手法的巅峰就在这时出现[3]。

2.展现意趣性的夸张之美

中国人在思考的时候通常倾向于自己的经验,这种思维模式称之为“直觉型思维模式”。这种模式侧重于个人体感和体验的程度,设计灵感来自于设计者的直觉,这种模式恰好与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不谋而合。道家讲究“会意”,在思维中侧重“神”这一审美倾向。不过,“神”这一概念却又是披着什么面纱的,人们根本无法预测。所以说,设计者在创作时就需要通过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心中那种稍纵即逝的感觉,在表现作品张力的同时,更能把握住作品的精神风貌与情感节律。

图1 牧牛图(南宋)(宝顶大佛湾第30号龛)

图2 从左到右依次为北山佛湾133号右臂金刚、155号、136号数珠手观音(南宋)

在我国以往的艺术理论体系中,对传神写意的要求也十分突出,要求艺术创作者要进行必要的夸张与形神兼备。这种强调理想化的艺术手法在大足石刻的花卉鸟兽造型当中也得到了相当多的展示——比如大足石刻中随处可见的具有显著概括性、复合性、抽象性的各种造型。花卉造型通常要表现出夸张性以及意象性,而鸟兽造型通常要携带自身的“张力”,这两种要求虽然使得作品的构图变得复杂,但是却不显琐碎。这是因为线面并重的表现风格使得石块石面中包含了所有的细微变化,石刻作品由此获得了整体上的感觉。在造型上大足石刻强调大胆创新,使得主次分明、多而不杂、繁而不乱的大足石刻具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

大足石刻中,最具夸张美代表性的作品为133号水月观音窟右臂金刚铠甲装饰的花卉与兽头造型(见图2)。在这个地方,作者将兽头的局部使用夸张的手法,放大了局部的特征,目的在于将物象本身具有的威武特性更好地展现。花卉的表达也稍显小巧玲珑,整体上给人精致肃穆的感觉。

图2中的155号孔雀造型的头部的五官使用了夸张的线条,使得物象的表情得以重点突出,对于翅膀的表现也淋漓尽致,在整体上夸张了细节,意趣性更为明显。

同样使用夸张手法的还有136号数珠手观音的璎珞花卉造型,利用单个元素的巧妙与精致,拉长了整个的排列组合,一直夸张到物象的膝部,让人回味无穷。

3.展现灵活性的装饰之美

以变形作为基础,装饰美对题材物象的真实情景进行夸张、变异、几何化或者规则化等相关处理之后,变形之后的纹饰不仅包含了物象本身具备的真实成分,也就是具象因素,还包含了抽象的成分,意境在似与不似之间[4]。

以宝顶大佛湾的18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为例子,在外部栏杆左右两株菩提树上花朵繁促,多种花卉与祥云一起结合组成了装饰性的花团,将花朵造型变得灵活、简易,花卉的线条更为圆润、韧性十足,最终呈现出一种自由奔放的艺术表现力。

再看北山佛湾的136号日月观音的花冠中,将花朵、叶子、花藤各自的造型进行提炼,突破传统写实手法的约束,将浪漫柔和、精细入微的感觉融合进去,使得物象烟火之气全无,曲直配合得当、参差流畅,各个元素之间灵活的自由排序,更给人一种灵动的装饰效果。

结语

大足石刻的花卉鸟兽造型以静态石刻表现出雕刻者的艺术情感,寄情于景,寄情于动。内容生动丰富的大足石刻花卉鸟兽造型,浑厚古拙、经典优雅,在整体上表现出了世俗化的内容与民族化的形式。本着这两个原则,再加上设计与雕刻技艺的精细准确、穿插适宜、错落有致,在造型上用国画的风格装饰,并用西方的写实技巧加以修饰,这都使得大足石刻的花卉鸟兽造型集合了写实、装饰与夸张,造型的每一处都呈现了大足石刻的艺术高度与中华特色的审美趋势。

[1]杨乐,马健. 大足石刻北山“转轮经藏窟”中的头冠装饰图形分析[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04:154-156.

[2]刘冠峰. 中国古代造型艺术具像特征流变的思考[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3]李小强. 大足北山石刻第254号造像题材探析——兼及大足五代十王造像的相关问题[J]. 敦煌研究,2012,04:21-26+129.

[4]龙红. 大足石刻艺术之世俗生活美探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13,07:140-143.

(作者单位:大足石刻研究院)

猜你喜欢

鸟兽石刻物象
西狭颂摩崖石刻
BALCONY
雷的尸体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潜入鸟兽争霸战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