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发展观的进化

2016-09-08田茂鑫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6期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零增长辩证法

田茂鑫



论发展观的进化

田茂鑫

本文从发展的基本概念出发,引出了两个基本发展观的大框架,梳理了传统发展观、零增长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基本内容,并对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进化进行了哲学思考。

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形而上学发展观;辩证法发展观

发展从哲学上讲,指的是事物的由小到大、简到繁、低到高,由旧到新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的发展原因与事物发展的根源分别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事物的内部矛盾。唯物辩证法始终坚持,物质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发展的本质也自然而然地应当理解为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替代掉旧事物。唯物辩证法一个最突出的观点就是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始终相信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变化着变化,发展着发展,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在古今中外哲学界,围绕着事物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历来就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即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即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通称为两种基本的发展观。

一、两种基本的发展观

古希腊哲学中,赫拉克利特用“一切死的就是不死的,一切不死的是死的:后者死则前者生,前者死则后者生”的命题,表述了关于发展变化的思想。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则认为:“没有事物是变化的”。巴门尼德“一切不变”的思想同赫拉克利特的“一切皆变”的思想是完全相异的。而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王充曾提出:“不清不见坐,不高不见危,不广不见削,不盈不见亏”。在古代,这些关于事物是否发展的见解,都带有朴素的自发的性质。近代以来,黑格尔第一次将历史和世界的本质描述为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并揭示了这一发展,系统辩证地介绍了发展的内在联系。但是,黑格尔说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运动,他的发展观是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观点进行批判地吸收,并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发展观。

1.形而上学的发展观

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在东西方各国,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都是与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主义和唯灵论是它的意识形态。由于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片面追寻静态的、孤立的东西。因而它在总体上是脱离实际的,是一种无稽之谈,它提供不出,也不可能提出关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的真实图景,所以这种发展观是僵硬的、空洞的、非科学的。但它的存在也有一定的道理,这种僵硬的、空洞的、非科学的发展观从长远来看是万万不可的,但在一定的特殊时期,也有其存在与适用的价值。

2.辩证法的发展观

时光飞逝,古代朴素辩证发展观和近代唯心辩证发展观这两种形式历经了千年的发展之路,在19世纪,最终形成了更高一级的发展观形式——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着的,并且由于事物内部所固有的矛盾而处于永恒发展的过程中。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和“自己运动”的原则,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和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区别。

这在这两种基本发展观的思维模式下,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随时间的变迁,又具化出多种发展观,这些发展观是逐步递进的,它们在一定时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状态。时至今日,发展观有以下几种具体的模式:即传统发展观、零增长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这些发展观都是基于形而上学发展观与辩证法发展观的前提下而具化出来的,符合当时社会及国家的发展观念,这也是发展观内涵与外延的辩证统一。

二、发展观的进化

1.传统发展观

传统发展观是一种非理性的发展观,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之下经济增长中的负面效应被放大了,笔者常常在想形而上学的发展观是否需要彻底抛弃,在今后国家的发展道路上只用辩证法发展观去指导我们社会新的发展观?笔者认为也不全然,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传统发展观在欧洲经历了上百年,我们国家前前后后也有几十年,非洲等国家还在进行中,既然知道传统发展观的诸多弊端,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呢?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都是通过对资源地肆意掠夺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等一系列传统的发展模式开始的,但反顾历史,我们又不得不这样做,包括我国的改革开放之路,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就很能概括当时的国家状态。本来经济基础就薄弱的我们,没钱没技术,只能通过粗犷的发展模式来发展我们自己,在改革开放那一特定时期,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占据了优势,如果当时不任由传统模式的静态发展,就必然没有经济上量的增长,技术上的突飞猛进,直至国家的稳定,当然从这点上看,它也是辩证的。所以,在一段时期内,形而上学的发展观是可以指导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而传统的发展观在特定的时期也有它存在的意义。

2.零增长的发展观

零增长的提出还需要追溯到40多年前,一本名叫《增长的极限》一书。首次提出了零增长的概念,这在当时可以说是闻所未闻的新词汇,也不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主流,可书中所讲的,在今天都应验了。经济增长背后的代价是牺牲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当环境恶化后,它的反作用也越趋明显。随着书中问题的应验,人们产生了诸多悲观情绪,同时也引出纷繁复杂的环境保护组织。零增长的核心实质上是抑制人类无止境的贪欲,抑制为了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而进一步损害环境的无知行径。诚然,零增长的发展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破坏了就需要时间去修复,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倒退的历史没有其必然性。

表1 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比较

3.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与着眼处在于它的可持续性,在纵向上可能做到均衡,这一点是很难得的。不仅保证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为后代子子孙孙留下了可发展的空间,既不损害当代人的利益又关切了后代们的需求,从而使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得到有效的均衡。可持续发展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这种发展观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长远的积极意义。可持续发展观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最终得益的依然是身处在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人们。正是由于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所以它的提出,被世人所接受,也让人们把它与之前的发展观进行着各种比较与讨论。人类发展观的讨论和转变,正是人类生存方式和相关生产方式在意识上的反映的深化和提高。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只有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才促成了发展观的演变。

三、传统发展观与现代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比较

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本质上根本不同的两种发展观,二者之间的种种差异可以概括在表1中。

通过表1的比较,可以看出,现代的可持续发展观不再认为自然单向索取可以持续地维持人类的生命,发展也不单纯是经济问题,或单纯是社会问题,或单纯是环境问题;而认为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应该是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复杂系统,发展中强调的是人类与自然和睦共处、共存共荣。可持续发展观在发展的总体理念、社会经济环境协调一致、发展的时间、空间、效率和速度方面较之传统发展观均更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一种可信赖的目标导向。

[1]田治威.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观[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2]王迎川.物辩证法诸范畴的演变与发展[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71.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6.024

猜你喜欢

唯物辩证法零增长辩证法
No.5 中国提前5年进入人口零增长时代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肥药使用零增长的前世今生
唯物辩证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双重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
我国提前三年实现化肥零增长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绿色环保 控肥增效 实现化肥零增长
转诊率下降背后的“辩证法”
WADA运动员行踪报告制度的合法性基础——基于唯物辩证法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