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区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2016-09-08孙艳雯杭州市西湖区统计局浙江杭州310007
孙艳雯(杭州市西湖区统计局,浙江 杭州 310007)
杭州西湖区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孙艳雯
(杭州市西湖区统计局,浙江 杭州 310007)
健康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杭州市西湖区健康产业的发展状况,了解特点、优势,发现问题,提出大力发展智慧型健康产业;重点发展复合型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民营型健康产业等建议,从而为今后全区产业制定政策规划提供参考。
健康产业;养老服务;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公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快速释放,且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健康产业这一重要民生产业也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杭州市西湖区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智慧医疗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提升,体育健身设施进一步完善,健康养老稳步推进,有效地保障民生建设,提升生活品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杭州市西湖区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
依据最新的省市健康产业统计监测实施办法初步核算,2015年,西湖区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55.56亿元,同比增长 13.12%,占全区 GDP的6.26%。其中,健康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3.82亿元,同比增长16.6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61%。
从健康产业分类来看,“健康制造业及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75亿元,占21.14%;“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增加值25.44亿元,占45.79%;“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实现增加值8.53亿元,占15.35%;“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实现增加值1.67亿元,占3.00%;以药品、医疗用品及器械批发零售为主的“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实现增加值8.18亿元,占14.72%。
图1 西湖区健康产业分类增加值及占比情况 单位:亿元
从健康产业单位的类型看,各类企业实现增加值27.95亿元,非企业单位实现增加值27.61亿元,占比分别为50.31%和49.69%。
(一)规模以上单位发展良好,重点行业支撑明显
企业规模及收入增长较快。2015年西湖区健康产业规上企业资产规模达130.18亿元,同比增长35.19%;实现营业收入141.81亿元,增长16.75%。
非企业支出稳步提升。2015年健康产业规上非企业单位支出合计为58.33亿元,增长15.36%。其中医疗卫生服务业支出45.75亿元,占规上非企业单位支出总额的78.43%。
从业人员平稳增长。2015年健康产业平均从业人员3.08万人,增长2.48%,其中规上企业平均从业人员1.62万人,非企业从业人员1.12万人。从分类来看,健康产业规上单位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服务,合计0.92万人,占比33.62%。
从分行业情况看,西湖区健康产业规上企业中营业收入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工业、金融业,收入合计121.03亿元,占规模以上健康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的85.35%。健康产业规上非企业单位中支出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科技服务业,支出合计55.17亿元,占健康服务业规上非企业支出总额的94.58%。
(二)医疗卫生服务持续强化,技术人员稳步增长
医疗卫生机构稳步增长。2015年,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91家,较上年增加4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占总数的87.72%。民营医院占医院总数的比重为53.33%,较上年提高5.19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西湖区医疗卫生机构情况
卫生技术人员增长。2015年末,西湖区卫生技术人员11739人,增长13.28%。其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上年增加810人,增长20.16%;注册护士比上年增加501人,增长12.32%。卫生技术人员的不断增长,为医疗卫生服务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医疗卫生服务加强。2015年末,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7213张,比上年末增加887张,增长14.02%。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2014年的9.49张提高到10.7张。卫生医疗机构全年总诊疗人次1210.53万人次,增长2.90%。
(三)体育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设施配套完善,协会社团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区拥有各类体育场地总面积达29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7平方米,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共1613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5%。全区已成立健身长跑协会、象棋协会、羽毛球协会等体育法人社团15个,依托辖区内中小学校建有求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育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10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各镇街及村社建有柔力球队、龙舟队、排舞队等特色体育团队400余支。
(四)健康养老产业稳步推进,居家养老亮点频出
截至2015年,全区共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53家,较2014年多了33家,其中城市社区123家,农村社区30家。全区共有养老服务人员582人,获得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533人。西湖区养老机构数和机构床位数逐年增加,截至2015年底,全区养老机构总数18家,其中民办机构7家,养老总床位达4598张。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打响品牌。以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积极创新为老服务内容,针对“失智老人”、“失独老人”等建立关爱机制,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二、健康产业发展中应关注的问题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
目前西湖区健康产业的发展在城乡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向基层、向农村优化。从医疗卫生服务来看,相对于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在城区街道集中的情况,周边镇街范围优质医疗资源比较缺乏,且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过度集中在城区街道和大医院。2015年,全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平均为7.14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0.66张,转塘、双浦等周边镇街范围均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从健康养老服务来看,全区153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中,农村社区30家,占比仅19.61%,远远低于城市社区。养老机构的床位总数虽然全市领先,但是城乡分布不均、内部运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出现部分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和“一人难求”的矛盾。从体育场地资源来看,大型体育场馆多集中在黄龙区块,周边地区场馆配套少,运动场地和健身苑点分布不均,需求冷热不匀。
(二)需求供给不匹配,服务产品有待进一步丰富
目前西湖区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无论是医疗、养老或是体育健身方面均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从医疗卫生服务来看,西湖区虽在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上占有优势,但受辖区内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多的影响,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等人均指标在六个主城区中排位较后。从健康养老服务来看,西湖区老年人口数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比例进一步提高,空巢、独居、孤寡、失能、经济困难、高龄等重点特殊老人2万余人。全区现有的养老资源及服务人员仍有较大缺口,部分服务未真正贴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医疗康复、心理慰藉等服务尚未普及,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提供机制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从体育场地资源来看,双浦、三墩体育场地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场地类型、硬件设施上与其他街道有较大差距;北山街道、灵隐街道等一些老小区的人口密度大,运动设施非常紧张,且城市地区土地使用基本饱和,新增体育场地基本不可能,体育场地供给与老百姓的需求矛盾加大。
三、发展西湖区健康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以“智”为引导,大力发展智慧型健康产业
贯彻实施杭州市发展信息(智慧)经济“一号工程”,结合“互联网+”,运用信息化技术及物联网,大力发展“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体育”等智慧型健康产业。在“智慧医疗”层面,将杭州市推行的“全城通”智慧应用、“全院通”智慧结算、“全自助”智慧服务进一步深化,实现区级医疗机构、社区医院和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同时,建立健全居民健康电子档案,打造区级健康管理系统,面向家庭和社区开展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形成以个人和家庭为对象,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依托的社区智慧医疗服务系统,有效维护居民健康。在“智慧养老”层面,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信息管理系统,扩大助老呼叫中心等区级平台的覆盖面,提升智慧养老云服务网络,探索开发手机APP及短信应用端口,提升优化养老服务。在“智慧体育”层面,进一步优化“杭州市西湖区智慧健身平台”系统,将全区所有体育场地纳入管理平台,实现网上查询、预约、付款、邀约、评价、积分等一系列应用,让居民群众通过网络感受到便捷、前沿的运动体验,真正实现体育的现代化。
(二)以“合”为抓手,重点发展复合型健康产业
健康产业是典型的复合产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关联性,通过有效拓展产业链条,释放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从而促进西湖区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是加强医疗与养生的融合程度。目前,国人大多仍停留在得病看病的健康理念上,对于保健和养生还缺乏重视。因此要加大保健和养生的宣传,在疾病的预防上抓起,与国际先进的理念接轨。发挥西湖区中医药服务的优势,医养结合,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产业,推广科学规范的中医保健知识及产品,传承及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二是深入推进医养护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的协同发展,合理布局健康养老机构,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三是拓展居住与养老的新型融合。近两年,养老地产这个新兴模式渐渐被人熟知,绿城等多家知名开发商在该领域也均有涉足。西湖区拥有优越的环境资源和区位优势,向来以“宜居”闻名,应积极发挥特色,将养老与居家紧密结合,打造精品养老楼盘。四是支持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注重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护理、健康旅游等行业,提高服务水平。探索建立保险公司与健康管理机构之间良性的合作机制,通过多样化的健康保险服务,支持高端健康服务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开展连锁经营,推动健康产业规模化发展。
(三)以“民”为辅助,协同发展民营型健康产业
当今社会,医疗、养老、体育等领域是政府占主导地位,民间资本参与不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惠民的事业中来,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实现政府与民间共同参与、互惠互利的局面。有效落实扶持政策,积极推动社会办医,加快落实民营医院在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等各方面与公立医院同等对待政策。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社会化管理、集中运营模式。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和参与力度,推出政府购买涉老服务项目,构建“三失老人”关爱体系。探索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为老服务场所社会化运行模式。
(责任编辑:施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