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智障儿童家长参与教育现状的研究
2016-09-07白峻瑜杨梦莹
白峻瑜 杨梦莹
【摘 要】 目的:针对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现状,探讨河南省智障儿童家长参与态度和参与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80名河南省智障儿童家长参与问卷调查。结果:家长对于参与教育总体上呈现出肯定的态度,在参与方式上比较被动。
【关键词】 智力障碍儿童;家长参与;参与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02
前言:
智力障碍,也称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缓;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损害或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1]以往研究表明,家长同教师一起参与到子女的早期教育中能够有助于特殊儿童的发展,有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也间接地有助于家庭生活质量的改善[2]然而,针对河南省智力障碍儿童家长参与教育康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所进行的相关调查研究目前还未见。因此,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智力障碍儿童家长参与教育康复的现状进行调查,讨论家长参与教育的态度和方式,并根据家庭基本情况来探讨家长参与教育康复的影响因素。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河南省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机构或者特殊教育学校的智障儿童家长随机抽取的80名儿童家长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资料分析为辅的形式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结果
(一)智力障碍儿童家长参与态度
关于态度的定义有很多,通常态度表达的意义是对某种事物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心理倾向,也有的把它具体为对某事物认知和情感倾向[3]。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参与重要性理解的均值为4.2319,大于同意一项的计分4,表明智力障碍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到了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对学校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认识较好。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家长主动性均值为4.2174,大于同意这一项的计分4,表明家长的主动性还是很高的,其对参与孩子的学校教育显示出较大的积极性。
从表3可以得出,家长参与态度的平均值为4.2258,即总体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态度是肯定的,说明家长对于参与学校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对参与子女的学校教育有较大的兴趣。
(二)智力障碍儿童家长参与教育影响因素
影响智力障碍儿童家长参与教育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问卷中包含的家长类型,家长文化程度,家庭月总收入,家庭结构,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几个方面。
三、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
1.参与主动性缺乏,对家长角色认识不够
家庭是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家长在智障儿童的教育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扮演着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多种角色。但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有些家长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对参与教育呈现无所谓的态度。西方学者(Hornby,G.1995[7];Delgado-Gaitan,C.1990[8])认为,特殊儿童家长的角色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经费的提供者,信息的接受者,老师的帮手,教育的消费者,学校的管理者,学校事务的评论员和孩子问题的专家[4,5,6]。我们发现,在前四项角色上,家长普遍来说扮演的还不错,可能是因为这几种属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角色扮演,而后三项,尤其是学校的管理者和学校事务的评论员这两方面,不仅家长对其作用认识较浅,有的学校对其也不重视,这对智力障碍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有一定限制。
2.对智障儿童家长需求了解不足
在以上研究中,我们知道智障儿童家长参与教育的态度是积极的,但由于对家长需求的了解不足,使得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例如,有的家长想要从专业人员那里获得指导,但由于专业培训机构少,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使得家长的需求被忽视,从而大大降低了其参与孩子教育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因此,加强对智障儿童家长需求的了解,为家长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对于家长参与子女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建议
1.学校和家长要提高认识,改变观念
首先,家长要改变观念,提高对参与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参与主动性。家长可以按时参加家长会,与教师交流孩子在家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使教师对学生有全方位的了解,从而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改变对孩子的教育。由于智障儿童的特殊性,在对其进行教育时要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参与,并需要家长发表意见,教师和学校要充分考虑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孩子进行教育的依据,因此家长必须重视起来,参与孩子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过程。除此之外,家长也应该参与到孩子课程制定和开发中来,智障孩子每天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只有父母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因此让家长参与课程制定和开发也是十分必要的。
2.建立新型家校合作模式
家校合作一直以来都是子女教育的热门话题,家校合作不仅指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也指孩子的家庭教育。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是伙伴模式,这种模式主张教师是教育的专家,家长是子女成长和发展的专家,两者在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成为伙伴分享专业。此模式包括:双向沟通,即家长向学校提供康复需求的信息,学校则提供儿童在学校学习的情况;相互支持,即学校向家长提供康复的相关知识、方法等,家长则担任义工协助学校的各项活动;共同决定,即家长和学校共同研究决定孩子的学习、训练计划;促进学习,即家长和老师共同合作提升儿童在学校及家中的学习成效[8]。
参考文献:
[1]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00-201.
[2]肖非等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第八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25.
[3]姚璐璐,汪琴娣.上海市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子女早期教育的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1,(1).
[4]关威,曹雁.家长参与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康复的现状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2).
[5]张红涛,王二平.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07,(1).
[6][11]谷长苏,陈耀红,王蕊等.北京市0-7岁残疾儿童家庭需求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0).
[7] Homby,G.Working with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M].London:Cassell,1995.
[8]Delgado-Gaitan,C.The Role of Parents in Childrens Education[M].New York:Falmer Press,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