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风险分析与安全措施研究

2016-09-07周彬彬

港口经济 2016年3期
关键词:引航员装置因素

周彬彬

(上海港引航站 上海 200082)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风险分析与安全措施研究

周彬彬

(上海港引航站上海200082)

引航员登离船是引航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到引航员和船员的生命安全。引航员登离船装置是引航员上下船的重要通道,攀爬引水梯是引航员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对引航员登离船作业的伤害风险机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针对各安全影响因素的防控措施。

登离船作业;引水梯;风险分析;应对措施

引航工作是保障港口生产与物资运输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引航员在执行引航任务过程中面临众多风险,其中影响其人身安全风险最大的环节是在登离被引航船的过程中,例如2011年湛江港引航员在登上被引航船的过程中,由于引航梯过于陈旧,导致引航员坠落。上海港在2014年8月至10月三个月间,由于4艘被引船舶的引航梯不符合规范,对引航员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2014年8月“泰洋6”轮在南槽上引航员时引航梯发生断裂,致使引航员双脚腾空;2014年10月,“安贝公主”轮长江下水准备在宝交交接引航员后去吴淞锚地抛锚等靠军工路码头,引航员在攀爬该轮引航梯时,梯子突然单边断裂造成险情。为保障引航员的安全,世界各国船级社和国际海事组织(IMO)非常重视引航员登离船装置及其在船上的布置。如何保障引航员登离被引航船的安全和降低事故率,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一、引航员登离船装置概述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是引航员上下船舶的重要通道,主要有4种形式:引航员软梯(引水梯)、引航员舷梯、引航员机械升降器以及组合梯(软梯和舷梯的组合)。最新公布的IMO关于引航员登离船装置国际规范已经禁止所有船只使用引航员机械升降器。当干舷高度小于9米时,可选用上述3种登乘方式的任一种,高度大于9米时,则不能单一地使用引航员软梯。

图1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示意图

攀爬引水梯是一项复杂的生物力学活动,需要出色的平衡与协调能力,对攀爬者的要求非常高。其挑战性主要归因于引水梯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处于垂直状态;可能出现负坡度;处于非平衡的姿势;侧向与竖向的移动,并可能产生扭曲等。引航船和舷梯的晃动加剧了攀爬引水梯的难度。此外,夜间与恶劣天气下的引航员登离船作业将更为复杂。

二、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安全风险分析

引航员在使用引水梯登离被引航船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的安全风险:坠落、溺水(因头部伤害导致昏迷)、挤压、坠落后的撞击等。由此导致的人身伤害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身体负荷伤害

身体负荷伤害指的是由于肌肉、肌腱、韧带和骨头的负荷导致的受伤或功能失常。导致身体负荷伤害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物理风险因素,例如重量、姿势、震动、疲劳、工作环境问题和工作设备问题等;(2)个人风险因素,例如年龄增长、已有的肌肉骨骼疾病、缺乏技能和经验等。

引航员登离船过程中的相关物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保持难受姿势进行活动(例如脖子弯曲、肩膀抬高、背弯、手腕倾斜)、力量保持(爬梯与绳索抓取)和疲劳等。以往有关引航员伤亡统计的研究报告已经表明了较高比例的由于身体负荷伤害导致的肌肉骨骼疾病,包括肘部、肩部、手腕、背部和膝盖。

2.撞击伤害

撞击伤害主要是由于物体撞击身体导致,例如船舶挤压、踏板撞击、绳索的鞭打等。此外,撞击伤害还可能来自于被引航船舶坠落物撞击到引水梯或者引航船甲板。由于被引航船和引航船各自独立运动,导致没有固定的工作区域,所以引航员的工作环境存在巨大撞击风险。此外,由于引水梯并没有完全固定在船体上,引水梯常常出现沿船体反方向的钟摆式运动。此运动的幅度和速度也与撞击伤害风险密切相关。由于恶劣天气造成的船舶摇晃同样增加了撞击伤害的风险。

3.坠落伤害

坠落伤害通常伴随着较高的伤亡率,并且伤亡程度随着坠落高度和坠落人年龄的增高而增加。以往的医学研究表明,坠落死亡率随着坠落人年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年龄为16~19岁时每100,000人的坠落死亡率为0.23;年龄为25~34岁时,死亡率为0.40;年龄为55~64岁时,死亡率为0.86。当坠落高度小于3米时,59%的坠落伤害为中等(例如脑震荡和轻微骨折)或者严重程度(例如股骨骨折和脾破裂);当坠落高度大于4米时,86%的坠落伤害为中等或者严重程度。引航员登离船的作业最小高度一般为2~3米,SOLAS规定引航员爬梯的最大离水面高度为9米。日本水先人协会手册规定5米为最大的安全攀爬高度,加拿大和墨西哥规定的安全攀爬高度也同样低于9米。

爬梯坠落事故通常与下面因素密切相关:引水梯布置与养护不规范、夜间工作、疲劳工作、恶劣的工作环境、作业流程不规范、缺乏经验等。引航员登离船作业的转移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坠落风险,例如从甲板到引水梯、从引水梯舷梯、长距离抓绳索等。

三、保障引航员登离船安全的主要措施

对于引航员登离船的安全管理,需要从“事故应对型”向“风险管理型”转变,重点放在事故的预防上,把管控风险的范围拓展到可能存在危险因素的各个方面。具体来讲,可从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两方面入手。内部系统主要是指引航员系统,包括引航员自身的技术、经验、能力、心理、生理等因素及负责引航工作人员调度、安全管理等人员和部门。外部系统是指引航员以外的其他因素总称,主要包括被引船、环境等因素。

1.规范引水梯的设计、布置与养护

引水梯的设计与布置直接关系到引航员登离船的安全,与引航员登离船安全密切相关的引水梯设计因素主要包括引水梯长度、定位、引水梯角度、材料、踏板间距、踏板尺寸、扶手绳、永久性标记、系固等。目前,针对引水梯设计和布置的规范有:(1)SOLAS第5章第23条:引航员登离船装置;(2)巴拿马运河规范第10条:登离船装置;(3)2009年7月11日生效的国际海事组织MSC.1/Circ.1331号文件关于登离船装置的结构、安装、维护及检验的导则。2010年12月3日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88次会议上,通过了第308号关于SOLAS公约修正案的决议,该决议对SOLAS第5章23条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进行了较大的修改,相应地也对引航员登乘装置的标准作了修改,A.1045(27)号决议取代了A.889(21)号决议,均自2012年7月1日起生效。

被引船必须为引航员提供符合公约规定、安全可靠的引水梯装置。在保证引水梯设计与布置满足规范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其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和整改老化、腐蚀、霉变和强度不够等不安全因素,确保其安全使用。

图2 SOLAS V/23新规范示例

2.加强登离船作业流程的安全管理

为了保障引航员登离船的安全,世界各国对引航员登离船的作业流程都作了具体规定。例如,加拿大规定如果引水梯长度大于4米,引航船需要尽早离开引水梯,避免引航员坠落到甲板造成严重伤害;美国规定引航员身体不适,不能引航船舶。我国《船舶引航管理规定》为了保障引航员登离船作业的安全,也明确规定了暂停和终止引航服务的相关条款。

严格规范的操作同样是引航员登离船作业安全的重要保障。在被引船进港前,提醒被引船对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施可靠性,并按规定放置。引航员在登船前必须确认拖轮或引航艇靠拢稳妥,被引船是否按照规定安置登离设备,若不符合相关规定可要求船方更换不合格的设备后再登轮。

根据上海港引航站2014年公布的《关于引航梯不符合规范的应对措施(试行)》规定:如果发现引航梯明显不符合规范,可能对上下引航员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时,现场人员应拍照取证并按程序向引航站调度汇报,经核准后暂停引航计划,要求该轮更换引航梯,当值引航员待命。该措施同时明确了报告制度,即申请上海港引航的船舶由于引航梯明显不符合规范,必须暂停或取消引航计划时,站调度、引航船或当值引航员应及时向所在辖区的VTS报告,以便海事主管部门掌握该轮的动态。

3.提升引航员职业素质与自身安全意识

引航员的人为因素同样是保障引航员登离船安全的重要的一个因素,例如引航员的技能、经验、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和行为特点等方面的情况。

第一,最为基本的因素是登离船作业的技能和经验。引航员的技术培训需要着重突出技术水平、规范化操作和应变能力。通过实际训练和实践获得登离船作业的安全作业规范和技巧,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自身安全意识。

其次,引航员的健康状况也是保障作业安全的重要因素。引航员需要有足够的体力和强健的体魄去适应船上多变的自然条件以及登离船作业紧张工作的要求。同时需要有较强的自救能力应对应急情况。健康状况不良和精神状态欠佳,会导致反应和判断能力降低,增大了登离船作业的安全风险。

再次,引航员心理和行为状态对登离船安全的影响同样不能忽略。引航员需要极强的安全意识、抗压能力、顽强的毅力、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临危不惧的应变能力。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引航员大胆盲干或胆小畏缩,都可能导致引航员在登离船过程中发生事故。

4.采用必要的坠落防护装备

高空作业的坠落防护装备的主要功能在于保护高空作业者不受到高空坠落威胁,也可使作业人员在发生坠落后能够安全悬挂。坠落防护装备的基本组成部件包括带、连接器、缓冲器、安全绳、自锁器等。被引船应当配置足够安全强度的安全带供航员登离船的过程中使用。

责任编辑:张明

猜你喜欢

引航员装置因素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风险分析与安全措施的探究
资料链接:中国引航员情况简介
解石三大因素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日本引航员培训与考证体系研究与借鉴
轰趴装置指南
关于引航员梯国际规范的使用研究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
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