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化视野下的东陇海经济带物流产业再造
2016-03-16赵鸣
赵鸣
(连云港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江苏 连云港 222005)
同城化视野下的东陇海经济带物流产业再造
赵鸣
(连云港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江苏 连云港222005)
时隔十年,江苏省将东陇海产业带上升为东陇海经济带,助推连云港、徐州两地经济一体化。基于两地同城化视野下物流产业新常态,本文研究徐州、连云港的在物流网络、物流组织、物流体系、物流方式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并提出发展对策,助推东陇海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
同城化;东陇海经济带;物流产业
一、从徐连一体化到同城化的思变脉络
1992年12月,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的正常运营,徐州、连云港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联互通的徐连经济带,徐连一体化开启新的征程。新世纪以来,国家提出加快发展城市化、破解经济发展瓶颈的新思路,助推徐州、连云港两地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东陇海产业带发展被提上议事日程。2005年,《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指出,沿东陇海铁路沿线地区是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区域,该区域包括徐州、连云港两个市区和铜山、邳州、新沂、东海4个县(市),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影响区域包括徐州、连云港的全部市域和宿迁市的部分区县。2015年8月20日,江苏省政府出台《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建设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将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深化为沿东陇海线经济带,体现了从单纯的产业布局调整向区域经济整体布局优化的重要转变,将经济带范围扩大至以连云港、徐州为核心区,包括淮安、盐城、宿迁等地的更大区域,并相应增加了新型城镇化、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注重环境保护等内容。二是充分体现《江苏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的原则要求,重申了“一带一路”实施方案中关于连云港和徐州两市的战略定位、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目标节点等重要表述,又结合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在区位、资源等方面鲜明特色,提出了两市的共同发展目标和特色建设项目,并力求在政策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给予支持。
时隔十年,从“东陇海产业带”到“东陇海经济带”,体现了未来目标和核心价值理念的改变,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实践“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更为了尽快实现江苏苏北区域的协调发展,“徐连一体化”必将被“徐连同城化”取代,并成为助推东陇海经济带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东陇海经济带物流业发展步入新常态
物流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也是徐州、连连云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同城化视野下的东陇海物流产业亦步入新常态。
1.“一带一路”对东陇海经济带物流产业提出新目标
对比《东陇海产业带发展规划》和《东陇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可以发现,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期中,规划设定的目标有了新变化。原有规划认为:“东陇海铁路沿线地区是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区域。本区域包括徐州、连云港两个市区和铜山、邳州、新沂、东海4个县(市),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其规划目标是到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2150亿元,人均GDP达27950元,城市化水平达53%,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时隔十年,《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东陇海经济带的若干意见》要求:“着力打造沿东陇海线城镇轴,做大做强徐州、连云港。至2017年,徐连两市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至2020年经济总量超过万亿。重点是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沿东陇海线城镇轴,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构建绿色生态走廊,促进苏北地区联动发展,推动东陇海经济带成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支撑区域。”可见,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东陇海经济带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并为物流产业设定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定位。
2.同城化背景下东陇海经济带物流产业需要有新定位
徐连一体化的举措是历史的结果,现在需要从更高层级上开展两地的合作,徐连一体化必然将被同城化所取代。江苏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从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沿东陇海线城镇轴、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层次水平、构建绿色生态走廊、促进苏北地区联动发展这六个方面建设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并为东陇海经济带发展物流业带来新机遇,提出新定位。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苏北地区将构建快速便捷铁路通道,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青连、连盐、郑徐等铁路也都在加快推进中;在港口规划建设上,则提出以强化港口航道功能、构建快速便捷铁路通道、扩大国际集装箱班列业务、完善公路网络体系、推动航空提档升级为重点,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增强区域内外通行能力;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方面,提出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建设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中哈物流合作基地等平台,建设新型制造业基地,发展服务业、优势农业,其中现代物流业也是首当其冲。在东陇海经济带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还要求构建东陇海线城镇轴,做大做强徐州、连云港两个中心城市,促进苏北地区联动发展。构建与淮安立体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推进与盐城沿海港口的协同互动,深化与宿迁腹地的融合发展。
3.江苏省新规划明确了东陇海经济带物流业的新要求
《若干意见》对连云港、徐州在发展物流产业上提出了要求。连云港将在完善出海口功能、深化中哈物流合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强化港口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一体两翼”组合港和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设,争取到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5亿吨以上。同时,启动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二期、三期项目,开工建设多式联运中心。加快推进哈国东门特区物流基地和新疆霍尔果斯物流场站的互投共建,形成“一园三区”链式布局。加大在中西部地区无水港布设力度,力争两年内实现沿线节点城市全覆盖。加密“连新亚”班列,年内增至每周5列以上。积极开行至中亚其他国家及欧洲的出口班列,探索开行重庆等中西部城市经连云港的多式联运班列,扩大中韩陆海联运甩挂运输合作,吸引过境货源向连云港集聚。徐州的定位是建设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平台作用,高水平建设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区、矿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三大国家级园区,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和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推进徐连通关一体化、贸易便利化,创建铁路和内河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全面提高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
《意见》还指出,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发展目标以2017年和2020年为阶段性节点,到2017年,区域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20年,经济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对内对外互联互通能力显著增强,区域创新与合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使沿东陇海线经济带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新经济增长极,在对内对外开放大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东陇海经济带物流业发展对策
1.加快东西联通,夯实东陇海经济带物流业基础
实践“一带一路”的前提是实现互联互通,只有物流通道联通才能实现不同区域物资、人流和资金的流动。加快东陇海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首先要构建内部畅达、外部联通的物流通道。一是加快落实徐连水铁联运通道建设。提速徐连高铁项目,力争与沿海高铁、连淮高铁实施同步。尽早启动徐连运河通道建设项目,联通通榆运河、盐河与京杭大运河、洪泽湖之间的水运物流通道,形成苏北水运物流网络,实现水铁联运的无缝对接。二是加快连云港铁路运输网络建设。加速实施连云港至青岛、盐城、南通的沿海铁路和连云港至淮安、镇江、南京铁路线建设,提高物流基础设施水平。三是加快完成徐州、连云港江苏宿迁与山东、河南接壤处的高速公路运输通道,打通东陇海经济带与周边市县高速公路运输的“最后一公里”。四是加快连云港新机场、徐州观音机场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增加日韩航班密度,开通中亚、东盟航线。构建东陇海经济带与中亚、东亚、东盟等区域的海、陆、空联运物流网络。五是建议连云港港口集团选择徐州、西安、乌鲁木齐、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地,联合徐州大型物流企业,采取投资、入股、股份制、租赁等方式,建设内陆无水港、大型物流园等,充分发挥中哈物流园、上合组织物流园的综合效能,搭建新丝绸之路的物流大通道。
2.做好均衡布局,重构东陇海经济带物流产业网络
一是要抓住此次东陇海经济带升级的机会,由两地政府牵头专门制定该经济带物流产业规划,实现均衡布局,构建东陇海经济带与江苏苏北其他区域的物流网络。二是要牢牢把握徐连同城化的发展思路,坚持差异化、集约化、共享化的基本原则,找出现有物流网络中的问题,全面统筹东陇海经济带的物流产业网络的新构架。三是借力“一带一路”建设契机,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物流大通道建设为抓手,谋划东陇海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蓝图,使其快速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3.强化区域分工,做强特色物流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徐连两地的物流业在运输方式、运输货物和基础条件方面都具有各自优势。明确产业定位、细化物流分工是做强东陇海经济带物流产业的关键。一是依托连云港现代农业发展和东亚农产品需求旺盛的发展势头,推进双城冷链物流网络建设,深耕冷链物流业态;二是加快发展集装箱物流业态,拓展门到门、多式联运、重箱往返业务,促进装卸、堆存、运输、拆拼箱、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集聚与整合,搭建海陆空联运物流网络构架,提高集装箱物流专业化、综合化服务水平,高效发挥集装箱物流效能。三是借助“一带一路”、中韩自贸区、中澳自贸区的发展契机,拓展商贸流通和进出口业务,依托连云港综合保税区,实现双城共享,异地认同,推进保税物流业态大发展。
4.加快产业对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从产业对接和进出口方面来看,物流业效能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减少商品销售中物流成本。一是要加快推进东陇海经济带各类产业的竞合和重组。针对苏北地区产业发展状态和徐连物流商品的短板,提出有针对性的物流产业政策和优惠举措,提升物流业的综合效能。二是推进双城互惠,对于徐州东行的煤炭、工程机械、电子等产业和连云港西行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化工、新机械等产品,在运输成本上实现互惠互利,让利与区内企业。三是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构建一体化运作的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不断降低制造企业应用成本。四是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各制造业领域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互认通关、商品检验检疫、技术认证方面的便利,帮助制造企业向全国拓展生产销售网络,助力制造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优化布局。
5.建设信息网络,搭建现代物流产业运营平台
一是紧跟大数据时代物流产业的创新思路,构建多级信息互通网络,提高物流服务精准化与智能化水平。分步骤、分区域、分层次建设现代智能物流平台和信息化体系,提升现代物流业的总体水平及综合服务能力。二是探索“互联网﹢现代物流”模式,搭建P2P、O2O、O2P等形式的物流平台和便捷、智能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三是拓展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应用条码技术(BC)、射频技术(RFID)、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快速响应(QR)、企业资源计划(ERP)、订货系统(EOS)及数据仓库技术(DW)等物流自动化技术和软件,探索更加专业高效的物流作业及管理模式,提升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及服务效能。四是加快物流公共信息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实现客户、承运商、政府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平台的互通互联。
6.依托物流园区,做强物流产业整体规模
做大现代物流产业,需要布局合理、功能多样、规模化的物流产业平台作为支撑,打造多元物流产业园区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发挥现有物流产业基地和物流园区的功能作用,实现区域共享,出台适应同城化的优惠政策,对于双城企业实行“市民”待遇,消除区域物流壁垒。二是探索双城物流企业共同参与、相互参股的运营管理模式,使企业参与物流园区运营。比如吸引徐州物流企业投资中哈物流园、上合(国际)组织物流园二期工程,鼓励连云港物流企业投资徐州国际商贸物流园,通过投资和管理,深化双城合作。三是针对主动对接对方物流园的企业,举办物流展会、论坛、洽谈会等综合性的活动,搭建互联互通的交流合作平台,助推企业通过业务合作壮大发展规模。四是鼓励物流园区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业务流程,向企业提供信息发布、信息查询、电子商务、安全认证、软件租赁等服务,提升园区服务水平。
7.推动物流标准化建设,实现海陆空物流的无缝对接
一是鼓励苏北五市物流企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物流行业标准及海铁联运等重要标准的研究制定。二是贯彻实施国家物流园区、托盘等物流标准,结合本市物流重点领域和重点园区发展需要,开展物流标准化示范工程。三是推进东陇海经济带的标准化合作试点建设,加强区域物流标准联合研制,逐步建立区域物流行业标准对接以及协调互认的工作机制。四是不断推动政府物流信息平台的标准化,实现信息互联共享、数据兼容及格式统一,逐步形成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一体化监管平台。
8.坚持两地共进,再造东陇海经济带物流产业体系
一是以同城化视角重新审视徐连两地物流产业的通道系统、商品系统、运输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搭建双城共用的管理机制和互惠机制,为区域性物流产业经营提供便利。二是理性看待双城的差异和不足,发挥“一带一路”的区域协作精神,构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统筹合作机制,共同搭建双城物流产业发展机制。三是积极融合双城物流产业,同步推进两地物流基础设施进程,加快完善区域集疏运网络,打造东陇海经济带物流产业的新格局,最终形成基础设施先进、运输网络健全、运输成本低廉、发展环境优良的物流产业发展体系。
责任编辑: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