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甘蔗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

2016-09-06钟银宽欧滨邓军

中国糖料 2016年6期
关键词:糖业制糖食糖

钟银宽,欧滨,邓军

(1.海南省农垦设计院,海南海口570000;2.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0;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开远661699)

海南省甘蔗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

钟银宽1*,欧滨2,邓军3

(1.海南省农垦设计院,海南海口570000;2.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0;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开远661699)

通过深入分析海南甘蔗发展概况,并挖掘海南甘蔗产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提出了合理性对策,为海南省糖业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甘蔗产业;海南;对策

甘蔗是甘蔗属(Saccharum)的总称,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在温带也可种植。甘蔗是世界最主要糖料作物之一,是一种高光效的植物,具有喜高温光照、需大水大肥、生长期长等特点,在南北纬33°之间的范围均有分布,其中主要分布南北纬25°之间[1]。食糖是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我国是最大的甘蔗生产国之一,2014年甘蔗种植面积为176.04万hm2,甘蔗总产量为12561.10万t[2]。海南地处北纬18°10′~20°10′,东经108°37′~110°10′,年均气温22℃~27℃,年光照1750 h~2650 h,光照率50%~60%,年均降雨量1000 mm~2600 mm。海南的气候条件对于甘蔗生长十分有利,然而,几十年来海南的甘蔗产业发展非常缓慢,特别是近年来种植面积出现了明显的萎缩,影响了海南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对海南甘蔗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性对策,为海南省糖业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1 甘蔗产业发展概况

1.1 种植面积与产量变化

海南省甘蔗种植分为糖料甘蔗和水果甘蔗两种类型。近年来,海南省甘蔗种植面积与产量如表1所示,糖料甘蔗种植面积与产量远远大于水果甘蔗;甘蔗总种植面积和产量在2010—2013年间均表现为上升趋势,在2014年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2014年甘蔗总种植面积达6.19万hm2,较2013年下降3.73%,总产量424.88万t,较2013年下降3.61%。

表1 2010-2014年海南甘蔗种植面积与产量

1.2 产业区域分布

从区域分布来看,除了三沙市,甘蔗在海南省18个市(县)均有种植,但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种植较少,以西部地区种植为主。除了三亚、琼海、万宁、乐东、保亭、陵水以外,糖料甘蔗在海南省12个市(县)有种植。2014年,儋州甘蔗种植面积1.93万hm2,总产量达126.03万t,分别占全省的31.11%和29.66%,种植面积与产量均位于全省第一位(表2)。

1.3 食糖产销情况

海南甘蔗的单产、蔗糖分潜力在全国均最高,但是由于甘蔗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管理较粗放,加上近几年全国糖市疲软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甘蔗的种植面积下滑明显,导致糖企对海南的蔗糖产业失去信心。近几年海南甘蔗继续严重减产,2015/2016榨季共入榨甘蔗123.14万t,同比减少100.87万t;产糖15.09万t,同比减少12.54万t;混合产糖率12.25%,同比下降0.09%;一级品率89.20%,同比提高19.31%(上述数据不含土糖寮共收购甘蔗7万t~8万t,生产传统红糖0.7万t~0.8万t)。截至2016年5月31日止,海南全省已销售食糖7.58万t,同比减少7.71万t;产销率50.23%,同比减少3.93个百分点;库存食糖7.51万t,同比减少5.43万t[3]。上述数据表明,海南省食糖的生产与销售仍有较大的压力,且受国际低糖价的冲击,海南省制糖企业仍然无法摆脱困境,全省的甘蔗产业面临危机。

表2 2014年海南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

2 甘蔗产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糖价低,成本高,影响蔗农积极性

食糖进口量占我国国内食糖产量的比重从2008年开始逐年走高,而我国的食糖关税税率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加上配额进口数量较高,糖业极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4]。近年来,由于我国进口和走私食糖的增加,导致了食糖的“供大于求”,极大地冲击了国内市场,糖价由“糖高宗”跌至制糖成本价以下,制糖企业亏损严重[5]。随着甘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蔗农对种植甘蔗积极性不高,导致甘蔗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投入不足和生产管理粗放,甘蔗单产下降,种蔗收益下滑。2014年,海南甘蔗生产平均总成本2.47万元/hm2,同比减少13.36%;平均现金成本1.52万元/hm2,平均产值2.82万元/hm2,同比减少17.43%;平均净利润0.35万元/hm2,同比减少46.98%;平均现金收益为1.30万元/hm2,同比减少了32.45%[6]。蔗糖价格下跌,生产成本抬升,严重影响蔗农的积极性,从而造成甘蔗单产下降,收益低的恶性循环。

2.2 甘蔗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2014年,海南甘蔗种植面积6.19万hm2,人均甘蔗产量仅445 kg,远低于广西和云南的种植水平。长期以来,海南甘蔗生产一直都是以零星分散为主,不能适应现代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主要原因有如下3个方面:第一,甘蔗的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集中展示度低,示范推广效果差,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推广应用难度大,甘蔗单产水平难以提升;第二,甘蔗种植规模小而散,甘蔗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严重受阻,不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产量、效益的提高;第三,高标准蔗园面积偏少,蔗园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力差,不利于推动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绿色高产高糖高效糖料生产基地建设。

2.3 栽培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应用水平低

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甘蔗脱毒种苗”和甘蔗综合高产措施研究与推广以来,海南省甘蔗良种良法的推广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良种比例已逾75%,北部蔗区甘蔗蔗糖分偏低的状况也得到一定的改善。并已帮助海南省建成几个亩(667m2)产8 t以上的千亩甘蔗基地[7]。但是这些对于振兴海南省甘蔗产业来说仅仅是杯水车薪,究其原因是由于海南省的生产一直都是以零星分散为主,加上蔗农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新的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难于推广应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良种的本身遗传力减弱出现退化,落后的栽培技术仍是海南甘蔗种植的硬伤。

2.4 糖厂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

近年来,海南的甘蔗产业发展缓慢,甘蔗原料发展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制糖企业的加工需求。制糖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均不到40%,全省制糖企业平均产能仅为0.25万t/d,最大的也只有0.4万t/d[8]。由于产能利用率不足,蔗农基本无利,糖厂亏损巨大。加上海南制糖企业的设备普偏陈旧,即使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后设备仍满足不了产业的发展需要,糖分总回收率一般要比广西低2%左右[5]。海南制糖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制糖企业出糖率达14%,有的制糖企业则还不足8%[8]。同时,政府在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的力度也远远不够,上述原因都严重制约着海南糖业的生存与发展。

2.5 糖厂产品单一,综合利用率低,抗风险能力差

海南大多数制糖企业生产的产品较为单一,主要产品为白砂糖,且一级品率仅有70%左右[5],综合利用措施以利用糖蜜生产酒精为主,但此法属粗加工,环境污染严重;对蔗渣综合利用方面主要用作纤维板的制作,但市场趋于饱和,前景不容乐观;各糖厂在深加工方面虽看好独立包装、糖果、方糖等方向,但未能大规模推向市场[9]。而且海南省没有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产、销经常脱节,抗风险能力较差。

3 甘蔗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甘蔗保险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甘蔗良种补贴政策和进一步完善甘蔗政策性保险制度,提高补贴和赔损标准,巩固和完善蔗农收入补贴和保险政策。自建省以来,政府对蔗糖产业的扶持力度较弱,海南省可以适当增加甘蔗生产的各项补贴资金,如可从食糖税收中提取部分作为专项扶持资金扶植甘蔗产业[5]。除此之外,也可对进口的高效、节能的糖机设备给予减免关税、生产销售综合利用产品的免征增值税和减免其所得税等政策[5],减轻制糖生产成本负担,增强制糖企业支农能力。

3.2 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实现甘蔗种植规模化、机械化

通过田间水利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及其他农田防护等工程及耕地平整配套设施建设,进行土地综合整治,为甘蔗生产实现高产、高糖、高效奠定基础。同时,当地农机部门应加大对新型农机的引进、推广、示范应用,推广甘蔗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机械化中耕培土技术和机械化收获技术,以加快甘蔗产业的机械化生产。

3.3 加强科技普及力度,为甘蔗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海南省农垦科学院以及省级、市(县)农技推广中心等农业科研机构应加大对甘蔗科研项目的研究与成果的推广,走甘蔗产业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强对甘蔗高产高糖高抗新品种的选育、筛选和繁育工作,积极推广应用甘蔗脱毒健康种苗、高优良种,配套推广应用甘蔗缓释肥、高效低毒农药、完全生物降解地膜、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为甘蔗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科技成果推广服务设施,实施“互联网+甘蔗科技”行动,积极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率,实现甘蔗产业现代化。

3.4 注重规模效应,糖企重组改革

目前,海南的制糖企业产能严重过剩,产业结构调整已成必然。全省80%以上的制糖企业已通过改革改制,实现了民有民营、委托运营和承包经营,其中,海口市属国有性质的富汇糖厂已关闭;东方糖厂和白沙合水糖厂被广东恒福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收购。“糖老大”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已合并7家糖厂,为了实现规模效应,公司秉承“大厂经营”的理念,2003年公司对旗下的龙力、春江、海头、昌江4家糖厂投资近亿元扩建,使其日榨能力由800~3000 t/d增至3800~4000t/d[10]。行业的进一步整合使海南省制糖企业更加健康而富有活力。

3.5 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发展产业循环经济

海南独特的地理优势造就了海南的特有高品质甘蔗。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发展甘蔗产业循环经济是带动全省糖业走出历史性低谷的有效途径。经检测分析可知,海南传统土法生产工艺制做的红糖中,天然硒含量达到62.06 μg/kg,是云南红糖的17.23倍、浙江红糖的1.37倍,而口感更是远胜于其他地区红糖产品[11]。充分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开发生产富有特色的富硒甘蔗、富硒红糖、精细食糖、医药专用糖和高档饮料,形成全国具有独一性的热带高效糖业。同时,甘蔗全身都是宝,促进蔗渣造纸生产饲料、滤泥生产生物有机肥等循环链条发展,并大力发展“甘蔗—制糖—蔗渣—造纸—废液碱回收”、“甘蔗—制糖—糖蜜—酵母—排放物、滤泥—生物有机肥—甘蔗”、“甘蔗—制糖—蔗渣—蔗髓—发电”等循环生产模式是甘蔗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利用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工业增效的需要[12]。

[1]敖俊华,江永,黄振瑞,等.加强甘蔗养分管理,降低甘蔗生产成本[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3):31-34.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EB/OL].http://www.sdpc.gov.cn/.2015-06-05.

[3]海南省糖业协会.海南省2015/2016榨季蔗糖产销基本情况汇报[EB/OL].http://www.ynsugar.com/Article/channelcenter/Hain/ 201604/48002.html.

[4]许琳.对制约中国糖业发展的成因调查[J].甘蔗糖业,2003(5):47-51.

[5]梁振君,林诗婷.“甜蜜事业”缘何苦不堪言?[EB/OL].http://www.ynsugar.com/Article/channelcenter/Hain/201409/43569.html.

[6]海南省价格成本调查队.2013/2014年榨季海南甘蔗成本收益情况调查[EB/OL].http://www.ynsugar.com/Article/channelcenter/ Hain/201404/42392.html.

[7]梁振君.“两低一小”掣肘海南糖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已成燃眉之急[N].海南日报,2011-6-11(A05).

[8]刘峰.海南蔗糖连续三个榨季严重减产,产能利用率不足40%海南制糖业发展方式亟需转变[N].消费日报,2011-6-2(A02)l.

[9]蒋菊生,谢贵水,林位夫,等.海南蔗糖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1998(1):64-69.

[10]侯小健.海南糖业练好内功突出重围[N].海南日报,2006-2-16(012).

[11]郭嘉轩.富硒红糖能否让海南糖业富起来?[N].海南日报,2015-1-26(A04).

[12]岑健俊,张艳,肖广江,等.2015年广东甘蔗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6,43(4):1-5.

S566.1

B

1007-2624(2016)06-0074-03

10.13570/j.cnki.scc.2016.06.025

2016-08-17

钟银宽(1982-),男,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土地规划、项目咨询工作,E-mail:826692445@qq. com,Tel:0898-31664415

猜你喜欢

糖业制糖食糖
广西财政厅聚力促糖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多举措阻力糖业发展又好又快
巴西食糖产量在加速下降预期正得以实现
广西召开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甘蔗制糖澄清工艺优化及应用研究
自动控制技术在糖厂蒸发系统中的应用
制糖过程中还原糖问题的初步研究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