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糖02205在国家甘蔗品种第十轮区试中的表现

2016-09-06潘世明张树河李和平李瑞美

中国糖料 2016年6期
关键词:蔗茎蔗区宿根

潘世明,张树河,李和平,李瑞美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漳州363005;2.广西大学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南宁530004)

闽糖02205在国家甘蔗品种第十轮区试中的表现

潘世明1,2,张树河1,李和平1,李瑞美1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漳州363005;2.广西大学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南宁530004)

在2014—2015年国家甘蔗品种第十轮区域试验中,闽糖02205(原代号闽糖02-205)表现为植株高度中等,中至中大茎,有效茎数较多,宿根性强。区域试验2年新植1年宿根平均蔗茎产量105.54t/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略减产0.41%;平均蔗糖产量15.79t/hm2,比对照ROC22增产5.13%;平均甘蔗蔗糖分14.83%,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加0.84个百分点。中抗黑穗病和花叶病。

甘蔗;区域试验;蔗茎产量;蔗糖产量

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是通过不同生态环境的多年多点试验,正确鉴定甘蔗新品种的丰产性、品质、抗性及对环境适应能力等的特性,为国家甘蔗品种的鉴定、推广、良种区域化提供科学依据,也是甘蔗品种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按照农业部农技中心的统一安排,2014—2015年在南方5省区14个区试点开展甘蔗品种第十轮区域试验,闽糖02-205参加了此次区域试验,并表现出较好的蔗茎产量和蔗糖分。2016年3月通过全国甘蔗品种鉴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闽糖02205。现将其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闽糖02205(国家区域试验中代号为闽糖02-205)等10个品种,对照种新台糖22号。

1.2 试验设计和管理

参试品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行距1~1.2m,种植密度为97500~112500芽/hm2,小区面积不小于33.3m2。

承担试验单位为我国华南蔗区5省14个试点,其中福建省2个试点,广东省2个试点,广西壮族自治区5个试点,云南省4个试点,海南省1个试点,甘蔗品质及抗性测定由农业部甘蔗及制品质检中心负责。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表现

闽糖02205在5省区14个试验点平均株高291cm,比对照种新台糖22号298cm略矮;平均茎粗2.56cm,比对照种新台糖22号2.73cm细;平均单茎重1.48kg,比对照种新台糖22号1.70kg轻;平均公顷有效茎数74041条,比对照种新台糖22号67273条多6768条(见表1)。

表1 闽糖02205在区试中主要性状表现

2.2 蔗茎产量与蔗糖产量表现

闽糖02205在5省区14个试验点2014年新植、2015年新植、2015年宿根及2新1宿平均公顷蔗茎产量分别为106.71t、107.25t、102.58t、105.54t,与对照新台糖22号的110.76t、107.56t、99.20t、105.97t相当,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闽糖02205在5省区14个试验点2014年新植、2015年新植、2015年宿根及2新1宿平均公顷蔗糖产量分别为16.25t、15.65t、15.44t、15.79t,比对照新台糖22号的16.03t、14.93t、14.00t、15.02t分别增糖1.37%、4.82%、10.29%、5.13%,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闽糖02205在区试中蔗茎、蔗糖产量(t/hm2)表现

2.3 蔗糖分表现

闽糖02205在5省区14个试验点2新1宿11—1月、12—2月、1—3月及全期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4.47%、15.07%、15.46%、14.83%;比对照新台糖22号的13.57%、14.31%、14.67%、13.99%绝对值分别提高0.9、0.76、0.79、0.84个百分点(见表3)。

表3 闽糖02205在区试中蔗糖分表现

2.4 宿根性表现

闽糖02205在5省区14个试验点宿根平均株高296cm,比对照种新台糖22号305cm略矮;平均茎粗2.56cm,比对照种新台糖22号2.70cm细;平均单茎重1.47kg,对照种新台糖22号1.69kg轻;平均公顷有效茎数75018条,比对照种新台糖22号69237条多5781条;宿根季平均蔗茎产量102.58t/hm2,比对照ROC22增产3.41%,平均蔗糖产量15.44t/hm2,比对照ROC22增产10.29%(见表1、2)。可见闽糖02205宿根性强,可作多年宿根。

2.5 适应性表现

闽糖02205在南方5省区:广东蔗区、广西蔗区、云南蔗区、福建蔗区、海南蔗区2新1宿平均公顷蔗茎产量分别为104.86t、111.02t、108.14t、106.76t、69.05t;对照新台糖22号在南方5省区2新1宿平均公顷蔗茎产量分别为102.47t、111.65t、103.57t、109.07t、98.11t。由上得知,除在海南蔗区,闽糖02205在各省区的产量表现都比对照新台糖22号高或相当,可见,闽糖02205适应性较好,适宜在广东蔗区、广西蔗区、云南蔗区、福建蔗区种植(见表4)。

2.6 抗病性表现

经农业部甘蔗及制品质检中心检测,闽糖02205接种花叶病发病率为17.42%,抗病等级3级,抗病反应型为中抗;接种黑穗病发病率为25.78%,抗病等级5级,抗病反应型为中抗。新台糖22号接种花叶病发病率为55.19%,抗病等级4级,抗病反应型为感;接种黑穗病发病率为53.03%,抗病等级7级,抗病反应型为感(见表5)。可见,闽糖02205在花叶病、黑穗病抗性方面均优于新台糖22号。

表4 闽糖02205在区试中各省区蔗茎产量(t/hm2)表现

表5 闽糖02205在区试中花叶病和黑穗病抗性鉴定结果

3 特征特性

闽糖02205植株高度较高,中至中大茎,植株生长直立,节间圆筒形,芽沟浅;蔗茎均匀,遮光部分黄绿色,曝光部分深绿色;蜡粉带薄,无气根;芽体中等,椭圆形,基部近叶痕,顶端不达生长带;根点2~3行,排列不规则;叶色青绿,叶片较长、宽度中等,心叶直立,叶姿挺直,植株紧凑;叶鞘遮光部分浅绿色,曝光部分深绿色;易脱叶,无57号毛群;内叶耳披针形,外叶耳缺。萌芽快而整齐,出苗率高,分蘖较早,前中期生长快、中后期生长稳健,有效茎数较多,宿根性能较好。中抗黑穗病,高抗花叶病,抗旱性强,属早熟、高糖、丰产品种。

4 小结

闽糖02205在5省区14个试验点2年新植1年宿根平均蔗茎产量105.54t/hm2,比对照ROC22略减产0.41%;平均蔗糖产量15.79t/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5.13%;11—1月平均甘蔗蔗糖分14.47%,12—2月平均甘蔗蔗糖分15.07%,1—3月平均甘蔗蔗糖分15.46%,全期平均甘蔗蔗糖分14.83%,比新台糖22号增加0.84个百分点。宿根性强,宿根季平均蔗茎产量102.58t/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3.41%,平均蔗糖产量15.44t/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10.29%。对黑穗病的抗性级别为5级,抗性反应型为中抗;对花叶病的抗性级别为3级,抗性反应型为中抗。属早熟品种。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符合2015年修订的甘蔗新品种鉴定规范中“4.1.1.1单位面积蔗糖产量比对照增产5%以上(含5%)”、“4.1.1.2单位面积蔗茎产量比对照减产不超过3%,甘蔗蔗糖分比对照增加0.5个百分点以上(含0.5个百分点)。”的要求。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5年国家甘蔗品种试验总结汇编[Z],2016.

[2]潘世明,李瑞美,李海明,张树河.甘蔗优良新品种漳州蔗区示范试验[J].中国糖料,2013,35(1):23-24.

[3]李海明,张树河,吴松海,李瑞美,潘世明.国家甘蔗品种第七轮区域试验在漳州点的表现[J].中国糖料,2012,34(4):10-12.

[4]潘世明,李瑞美,李海明等.9个甘蔗优良新品种漳州蔗区试验初报[J].中国热带农业,2013(3):64-65

[5]潘世明,张树河,李瑞美等.甘蔗产业体系第四轮集成示范漳州蔗区试验初报[J].中国热带农业,2014(3):54-55

[6]潘世明,张树河,李瑞美,李海明,李和平.甘蔗优良品种第三轮集成示范漳州蔗区试验[J].中国糖料,2014,36(4):30-31.

Performance of Mintang02205 on the Tenth National Regional Trial of Sugarcane Varieties

PAN Shi-ming1,2,ZHANG Shu-he1,LI He-ping1,LI Rui-mei1
(1.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Zhangzhou 363005,China; 2.Guangx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Sugarcane Industry,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

In the tenth national sugarcane varieties regional trial of 2014-2015,Mintang02205 had medium plant height,middle to big stalk,more millable stalk and stronger ratooning ability,Mean cane yield was 105.54 t/ha, sugar yield was 15.79 t/ha,and sucrose content of cane was 14.83%during the period of from Nov.to Mar., which increased by-0.41%,5.13%and 0.84%(absolute value)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ROC22,respectively. Moreover,Mintang02205 had middle resistance to mosaic and smut disease.

sugarcane;regional trial;cane yield;sugar yield

S566.103

A

1007-2624(2016)06-0020-02

10.13570/j.cnki.scc.2016.06.008

2016-07-11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16R1012-2);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CARS-20-6-1)。

潘世明(1965-),男,研究员,主要从事甘蔗选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Email:panshiming666@sina.com

猜你喜欢

蔗茎蔗区宿根
不同甘蔗品种蔗茎纤维组分差异分析
宿根花卉在城市道路上的营造与维护
果蔗新品种桂果蔗1号
果蔗新品种桂果蔗1号
耿马县宿根甘蔗管理技术研究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
甘蔗宿根性研究II.甘蔗种性宿根影响因子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2013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PCR检测甘蔗宿根矮化病研究简述
2012年南宁、河池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