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汉字笔画搜索中局部加工优势研究
2016-09-05石晓辉
石晓辉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8)
自闭症儿童汉字笔画搜索中局部加工优势研究
石晓辉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8)
为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视觉加工中的局部加工特点,文章对自闭症儿童与智商及年龄匹配的智障儿童在汉字笔画搜索任务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加以测试。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反应时少于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与智障儿童的反应时随汉字笔画数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自闭症儿童的视觉加工过程具有局部加工优势;自闭症儿童在汉字加工中表现出笔画数效应。
自闭症;汉字加工;局部加工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2013年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对自闭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的一项重要调整就是将对感知觉刺激的异常反应作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之一。已有研究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者在视觉加工过程中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整体与局部加工特点。在等级图形、镶嵌图形、格式塔图形、面孔以及运动刺激的识别任务中,表现出了局部加工的优势,而存在整体加工的缺陷[1]。Happe&frith(2006)提出了弱中央统合理论概括自闭症谱系障碍者难以获取刺激整体意义的倾向,并将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这一认知倾向解释为一种认知风格,而不是缺陷[2]。Mottron和Burack(2001)提出了知觉功能强化理论,该理论认为自闭症谱系障碍者在对信息的表面特征的加工上具有优势,而缺乏对信息深层的、综合的分析,正是这种低级知觉加工的优势形成了他们的局部加工优势[3]。
仔细分析相关研究和理论解释,可以发现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局部加工优势已经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然而已有实证研究多是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者是否具有局部加工优势,而对于在不同任务难度条件下,其局部加工优势是否会有变化,尚少有研究涉及。
鉴于此,本研究重在讨论不同难度任务下自闭症谱系障碍者表现出的局部加工特点。汉字是一种特殊的图形,其基本构成单位为笔画。汉字认知过程中表现出笔画数效应,即对笔画数少的汉字的反应时比笔画数多的汉字的反应时要短[4],这说明汉字加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部加工,笔画数多的汉字比笔画数少的汉字在识别过程中的难度加大。本研究以汉字为材料,参考镶嵌图形测验的方法,要求自闭症谱系障碍者完成汉字笔画搜索任务,通过对比智商和年龄匹配的被试表现,考察自闭症组是否表现出局部加工优势;通过控制所搜索汉字的笔画数来调整任务难度,考察其局部加工优势是否会随任务难度而变化。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本研究中,被试分为两组,一组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一组为智障儿童,两组儿童均在此前得到权威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为右利手,无运动障碍,情绪及身体状况良好。自闭症组23人,男女比例为20:3,年龄范围:9.1~17.8岁,平均年龄为14.0岁,标准差2.4。智障组23人,男女比例为18:5,年龄范围8.4~19.1岁,平均年龄为14.9岁,标准差3.1。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儿童在年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1.15,p=.257。经韦克斯勒智商测验第4版测试,自闭症组被试平均智商为55.9,标准差为9.7,智障儿童组为51.7,标准差为8.1。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儿童在智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1.599,p=0.117。
(三)实验设备。所有实验材料均用E-Prime软件,在电脑屏幕上呈现。
(四)实验设计。采用2×3实验设计。被试类型为组间变量,分别自闭症组和智障组。笔画数为组内变量,分为三个水平,分别为1~5画,6~10画和10画以上。因变量为被试的正确率和反应时。
(五)实验程序。本实验的任务是要求被试在同时呈现的两个汉字中寻找之前呈现的笔画。电脑屏幕首先呈现注视点“+”,1000毫秒后消失。然后呈现目标笔画,待被试看清楚后,按“Q”键结束画面,接下来屏幕上呈现两个汉字,要求被试判断哪个汉字中包含刚才呈现的笔画。如果是左边的汉字,则按“D”键做出反应;如果是右边的汉字,则按“K”键做出反应(见图1)。由计算机记录被试的正确率与从汉字呈现到做出回答的反应时。同时呈现的两个汉字中,正确答案在屏幕上呈现的左右位置各占一半。每一个笔画的汉字搜索任务包括了12次任务,均按随机顺序呈现。6个笔画的汉字搜索任务在所有被试中进行了随机化处理。
图1 实验流程示意图
测验在一间安静的教室内进行。被试坐在电脑前,双眼与电脑屏幕中央齐平,距离约50厘米。正式测试之前安排了18次找“竖折”笔画的练习。在练习阶段达到80%的正确率后才开始进行正式测试。整个实验包括18次练习和72(12×6=72)次正式测验。完成整个实验大约需要15分钟。
(六)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由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46名被试的正确率均达到了93%以上,故未对正确率做统计分析。在对反应时进行统计之前,删除错误反应数据和反应时在3个标准差以上的数据,删除率为8.2%(见表1)。
表1 被试反应时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自闭症儿童在各种笔画数条件下的反应时均小于智障儿童。在总体平均时间以及1~5画的条件下,两组儿童的反应时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05)。
对反应时进行2(自闭症组和智障组)×3(1~5画、6~10画和10画以上)的方差分析,考察两组被试在不同笔画数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结果表明组别主效应极其显著F(1,44)=9.208,P=0.002,自闭症组的反应时间显著少于智障组。笔画数效应极其显著F(2,44)=81.844,p=0.000,对笔画数效应的事后多重检验表明,对1~5画汉字的反应时显著少于6~10画汉字(P=0.000)以及10画以上汉字(P=0.000),6~10画汉字的反应时显著小于10画以上汉字(P=0.000),这说明随着笔画数增加,反应时间也在显著增加。然而组别与笔画数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1,44)=0.395,P=0.764。将两组被试在不同笔画数汉字搜索中的反应时绘制成图(见图2)。
图2 组别与笔画数的交互作用
三、讨论
本实验通过对比自闭症儿童和智障儿童在汉字笔画搜索任务上的表现,发现自闭症组的反应时显著少于智障组,同时发现两组儿童的反应时随汉字笔画数的增加而增加。
(一)自闭症组的反应时少于智障组。本研究发现,自闭症组在三种笔画数汉字的笔画搜索任务中,反应时均小于智障组。这一结果与其他一些研究相同,如Shah&Frith(1983)以及Jolliffe&Baron-Cohen(1997)的研究均发现,自闭症儿童在镶嵌图形测验上比正常被试做出反应的速度更快[5][6]。
研究者认为,这首先反映了自闭症儿童接收视觉材料的优势。“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大都有正常甚至出类拔萃的视觉空间能力”[7],相比之下,自闭症儿童对部分听觉刺激,特别是言语刺激的反应较差,或容易出现对某些听觉刺激的排斥现象,由此可能使得他们在进行视觉加工时更为专注,从而知觉效率更高。本次实验任务主要考察的是视觉观察能力,自闭症儿童较快的反应速度以及很高的正确率验证了他们对视觉材料加工的优势。
另外这一实验结果也反映了自闭症儿童的视觉加工过程对局部特征的加工优势。本次实验要求被试从同时呈现的两个汉字中搜索到目标笔画,自闭症儿童表现出较少的反应时以及很高的正确率,说明他们能够更快地从一个大的视觉刺激中搜索到小的局部特征。
因此可以认为,自闭症儿童首先具有接收视觉材料的优势,在视觉加工过程中,他们还具有辨别细节特征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Happe&frith(2006)的弱中央统合理论。
(二)自闭症儿童与智障儿童的反应时随汉字笔画数的增加而增加。两组儿童都表现出:笔画数越多的汉字的笔画搜索,需要的时间越长。这与其他研究结论一致,即汉字加工中存在着笔画数效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笔画数越多的汉字,其构成越复杂,所需分析的特征越多,所要搜索的笔画也越隐蔽,因此需要的搜索时间更长。另一方面,笔画数越多的汉字,特别是10画以上的汉字,其在被试的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频率也少于笔画数在1~5画及6~10画的汉字,因此被试在平时对这些汉字的加工就较少,也会造成他们在实验中因为不够熟悉而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局部特征的分析并做出判断。因此可以认为,汉字笔画数越多,造成笔画搜索任务难度越大,从而需要更多的搜索时间。
综合本次实验发现,自闭症儿童与智障儿童在汉字笔画搜索任务中,正确率很高且均表现出笔画数效应,但自闭症儿童在不同难度任务条件下,反应时均少于智障儿童的表现,说明自闭症儿童在汉字加工过程中具有与其他儿童类似的加工模式,然而他们视觉加工的效率更高,且具有局部加工的优势。因为本实验任务相对简单,因此这种很高的正确率以及较快的加工速度可能与他们知觉加工过程中低级加工的优势有关,在难度更大的视觉加工任务上,自闭症儿童是否会表现出较快的加工速度,还需要相关研究的证实。
四、研究结论
(一)自闭症儿童的视觉加工过程具有局部加工优势。
(二)自闭症儿童在汉字加工中表现出笔画数效应。
[1]石晓辉,吕雯慧,甘诺.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整体与局部视觉加工研究综述[J].现代特殊教育(高教),2015(3):29-34.
[2]Happé F.,Frith U.The weak coherence account:Detail-focused cognitive style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6(36):5-25.
[3]Mottron L.,Dawson M.,Soulières I.,et al.Enhanced perceptual functioning in autism:An update,and eight principles of autistic perception[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6(36):27-43.
[4]曾捷英,周新林,喻柏林.变形汉字的结构方式和笔画数效应[J].心理学报,2001(3):204-208.
[5]Shah A.,Frith U.An islet of ability in autistic children:A research note[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983(24):613-620.
[6]Jolliffe T,Baron-Cohen S.Are people with autism and Asperger syndrome faster than normal on the Embedded Figures Test[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997(38): 527-534.
[7]周念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
[责任编辑 郑丽娟]
G766
A
2095-0438(2016)07-0082-03
2016-05-03
石晓辉(1980-),女,江苏南京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副教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汉字加工中的整体与局部视觉加工特点”(2013SJB190007);2015年江苏高校品牌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建设项目(ppzy2015b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