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的巨轮接受“营改增”的考验
2016-09-05李敬
◇李敬 罗 娟
银行业的巨轮接受“营改增”的考验
◇李敬罗娟
2016年5月1日我国全面推开营改增,包括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在内的多个行业均被涵盖,自此营业税正式退出中国历史舞台。作为金融业主要部分的银行业,其重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该行业是营改增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银行业营改增的内容,然后阐述了受到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策略,希望能对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一些想法和建议。
营改增;银行业;策略
一、引言
2016年3月23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文件,银行业的贷款、金融服务、投资、固定资产等日常业务在改革范围内。今年的5月1日对于很多行业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劳动节,其中当然包括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银行业。这一刻,营业税在中国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银行业的巨轮驶进了增值税的汪洋大海。
银行业是营改增一块难啃的骨头,特别是对于规模大、交易量大、业务复杂、组织结构复杂的大型商业银行,营改增肯定是一场持久战,难度和风险都是其他行业不能比的。那么在营改增的巨潮中,银行业经受了哪些考验,又需要采取何种措施才能“长风破浪会有时”呢?
二、银行业“营改增”内容
直接性收费业务间接盈利金融业务金融中介一般商品买卖同业往来跨境借入跨境借出收取手续费金融工具投资资金所有人使用人提供中介贵金属、抵债资产交易等同业资金融通境内借款人向境外银行借款境内银行向境外提供借款原营业税政策按手续费全额收入的5%缴纳营业税不同类别的金融产品正负差同一年度内可以相抵计算营业额国内银行提供金融中介业务取得的收入按5%缴营业税按销售增值税应税货物缴纳增值税同业往来收入免征营业税借款人在中国境内境外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需缴营业税向境外提供金融服务取得的利息收入按5%缴纳营业税现增值税政策按“一般征税”方式缴纳增值税,税率为6%免税或者差额征税按6%缴增值税,不可就存款利息支出抵进项按“一般征税”方式缴纳增值税适用免税或不征税采用代扣代缴方式由境内服务接受方代缴适用免税或零税率业务范围
三、银行业“营改增”影响
1.全面实行营改增冲击银行业会计系统
冲击包括会计核算、预算管理、税收管理、报表管理等流程在内的会计系统。同时对其他职能部门也有影响,包括业务前端的营销部门和中后台的技术部门等。定价策略、采购流程、合同条款等都需适应增值税新环境。特别提出的是IT系统,以前不具备增值税相关模块,是营改增的重难点工作。
2.营改增影响银行业的税负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 [2016]36号)明确了金融业试用税率为6%,存款利息免税,接受贷款向贷款方支付相关的投融资顾问费、手续费、咨询费等费用进项税不得抵扣。所以贷款利息收入销项税无法传导给下游贷款企业,银行业实质上未纳入增值税抵扣的大链条中,只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营改增,与原有的税率5%相比,银行业增值税负与原营业税相当,而且营业税下的优惠政策在增值税下基本予以保留,同时购置不动产可进行抵扣,只是如果不能取得足够的进项税额会存在税负上升的风险。
3.营改增影响银行业全部业务线的经营模式以及内部工作流程
营改增落地实施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单个企业的转型,为保障营改增工作顺利展开和推进,银行业需要尽早制定总体规划和工作方案,总行和分行之间应建立“由上至下”及“由下至上”的指导、沟通和反馈机制,避免出现重复性工作或责任空白点。
4.营改增影响银行业的绩效
当前银行利润增速放缓,经营压力增大。由于接受贷款向贷款方支付的相关费用不得抵扣,那么支付代价全部计入融资费用,会降低当期利润,增大经营风险。
四、银行业应对策略
1.加强内部控制,严密防控风险
目前现阶段,我国对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实行“凭票抵扣、以票抵扣”的办法,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用、保管、开具等环节具有严格和复杂的要求。为防范增值税给银行业带来的各类风险,在实施“营改增”后,对空白增值税发票的严格管理、对发票专用章的管理、对税控机的管理等均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加强内部控制,严密防控风险。
2.积极税收筹划,降低税负
财政部36号文件倒逼银行业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税负,具体措施包括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角度入手进行税负转嫁;区分不同税率的业务进而拆分出不征收、免征收增值税的业务,达到合理降低税负的目的;考虑将不能进项抵扣的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等措施。
3.继续推动完善银行业“营改增”
目前,银行业“营改增”实行免税的范围在出口金融服务方面较为有限,只限于货币资金融通及其他金融业务提供的直接收费金融服务。在西方发达国家均对金融出口服务实行零税率或免税服务的背景下,为加强中国银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这部分“营改增”继续推进改革仍有较大空间。
4.改善成本结构,拓展业务
适应税制变化,剥离成本高的非主营业务,拓展金融创新服务,激发银行业活力,拉动银行业绩效。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