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灌阳县集全村现状调查及精准扶贫研究
2016-09-05吴友强
吴友强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航空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桂林市灌阳县集全村现状调查及精准扶贫研究
吴友强*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大改革,也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工作要求。精准扶贫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8个“新词”之一。在全国进行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对桂林市灌阳县集全村精准扶贫进行了精准调查。在摸清集全村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致贫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脱贫对策。集全村是灌阳贫困村的典型代表,可以为全县其他贫困村脱贫攻坚提供宝贵的经验。
精准扶贫;现状调查;集全村
1 背景
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大改革,也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工作要求。早在2013年11月份,习近平主席在湖南贫困地区湘西自治州进行视察扶贫工作时就提出来,扶贫开发要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就提出:“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8个“新词”中,赫然包括了“精准扶贫”。习近平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提出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扶贫工作开发开始,到现在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贫困情况家底不清、具体情况不明、帮扶措施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不够严格。精准扶贫是一种扶贫、脱贫的方法,具体来说是根据不同贫困区域自然社会环境、不同贫困片区农户现在的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通俗来讲,精准扶贫主要是哪个贫困就扶持哪个,谁家的贫困程度更深,那么对谁家的扶持就应多些。近期中央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等系列扶贫文件。此次对桂林灌阳县集全村的精准识别是在全国进行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开展的。
2 调查过程
2.1调查方案
对集全村的精准识别工作,是在学习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准识别方案后,在灌阳县和文市镇两级直接领导下开展的。调研工作队由镇包村干部、集全村两委主要成员、贫困村第一书记及队员组织。调研时间为期3个多月,从2015年10月9日开始,到2016年1月25日结束。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制作的入户评估表,采用“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识别法,按照“两入户、两评议、两审核、两公示、一公告”程序深入细致开展调研工作。以农户为单位,共计发放评估表509份,收回评估表509份,有效率为100%。调研时,由村两委干部带工作队员进入农户家中,由工作队员根据评估表的内容对农户进行逐一询问填写表格,最后还需要给农户确认后进行签字按手印,确保调查内容符合农户所描述的内容。
“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识别法具体是指:
一进:精准识别工作队员进入到农户家中,与农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摸清农户的家底,如家庭收入情况、生活质量状况、家庭成员健康情况、子女读书情况等。
二看:在和农户交流沟通的基础上,精准识别工作队员对农户情况进行进一步核实。如看住房结构和装修,看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电器,看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看农田、山林、种养等发展基础和状况。
三算:算农户各项收入,如种粮种菜,退耕还林补助,60岁以上政府老人补贴、打工等收入,算支出,如买粮食种子,农药化肥等各项支出。
四比:与本村(屯)其他农户进行比较,如比住房结构和装修情况、比身体健康状况、比子女读书情况、比外出务工等情况。
五议:议估计评分是否准确,是否存在漏户拆户现象,是否弄虚作假,隐瞒虚报等情况。
广西采取“两入户、两评议、两审核、两公示、一公告”程序识别贫困户,以确保精准识别全过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两入户具体是指:第一次是入户调查评分,根据农户家庭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打分;第二次是贫困户名单公示确定无问题后,精准识别工作队员再次入户,根据《贫困户建档立卡登记表》逐项逐条对贫困户进行登记计算。两评议分别是指村民小组评议和行政村两委评议,两评议只评分不评人。两审核是由乡(镇)政府和行政村两委对贫困户名单进行抽验审核。两公示:在每个村民小组进行第一次公示,公示农户的入户评估的分数,在行政村、每个自然村(屯)或村民小组进行第二次公示,公示贫困户名单。一公告是指县扶贫领导小组在政府网站和行政村进行公告。
2.2调查阶段
此次调研,总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根据自治区精准扶贫工作统一安排,进行了第一轮入户精准识别。工作队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集中调研了集全509户,1 960多人。
第二阶段,核实确认。对照自治区的文件,对入户识别的509户农户的分数进行反复核实。根据自治区的补充文件,60岁以上的老人不能单独户头识别,合户识别48户,最终确定集全村入户识别打分为461户(根据政策要求,五保户不用入户评估打分,集全村五保户为21户)。
第三阶段,评议公示。按照上级要求对入户识别的分数进行了村小组评议,行政村级评议,同时按要求时间进行了公示。
第四阶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
3 集全村现状
集全村是文市镇的9个贫困村之一。集全村位于文市镇东北部,距镇人民政府9公里,全村9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482户,2 002人。贫困户数为92户,贫困人数为362人,留守儿童为67人,空巢老人为73人,少数民族为25人,残疾人为49人,五保户为21人。全村耕地面积为2 250亩,其中水田1 004亩,旱地956亩;林地面积9 140亩,其中果林面积为1 077亩,荒山荒坡面积3531亩。集全村主要种植水稻、红薯、玉米、黑李、雪梨、绿化苗等。
根据灌阳县划定的贫困分数线为67分,集全村贫困农户数为92户,贫困人口为362人。经计算得出集全村的贫困发生率为18.08%,高于2014年全国贫困人口发生率7.21%两倍多。
3.1劳动力情况分析
有学者提出衡量人口红利有无及大小的标准——抚养比。抚养比=非劳动人口数量/劳动人口数量,其中非劳动人口数量是指16以下和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劳动人口数量是指16-60岁之间的人口数量。学者陈友华在其论文《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数量界定、经验观察与理论思考》中指出:当抚养比低于53%时,进入人口红利期;当抚养比超过53%时人口红利消失。根据表1集全村劳动力情况统计表计算,集全村的抚养比为89.94%,集全村的人口红利早已经消失了,抚养老人和小孩的生活压力是相当大的。据了解,中国2015年的男女比例是105∶100,集全村的男性劳动力人数为644,女性劳动力人数为410,男女比例失衡严重,远高于全国水平。
表1 集全村劳动力情况统计表
3.2农户文化程度分析
通过对集全村农户文化程度情况统计,由表2中的数字可计算出,文盲或半文盲占总人数比例为26.07%,小学学历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为27.82%,初中学历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为27.57%,高中和高职学历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为16.14%,大学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为2.40%。扶贫需要优先扶智,教育扶贫就是营造起扶贫扶智的环境,解决人的素质先脱贫,转变一些贫困人群的“等靠要”观念,引导贫困农民家庭主动发展致富。集全村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之和为81.46%,教育扶贫是集全村彻底脱贫的重要推手。在进行调查时,许多老人家,还有些中年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要实现脱贫,务必要让农民学习和了解政府的扶贫政策。同时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必须要扶智,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因此教育扶贫需要包括新生代农民的学历教育扶贫,中青年的职业技能教育扶贫等多个方面。
表2 集全村农户文化程度情况统计表
3.3外出务工情况分析
集全村外出务工人数为666人,占全村人口的33.27%,约占所有劳动人口的63.20%。集全村村民外出务工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为农村的推力,另一方面为城市的拉力。
具体来说农民外出务工的推力有:人口与耕地、资源的矛盾严重,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全村人均土地面积不足1亩,因集全村缺少水源,水田的人均面积不足0.5亩, 一个人的田地不足以养活一个人。所以,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减少生活压力,就需要外出打工。同时,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农业所需要的劳动力也相应减少,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就不得不另谋生计。
城市对农民外出务工的拉力有:城市高收入的吸引,城市便利的生活条件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吸引,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需要。农民进城务工,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挣钱,外出打工的收入比以前在家务农时要明显增加。城市发展需要许多农村劳动力和进城务工者,修建各种建筑物,发展基础设施,为城市人口提供各种服务。
从集全村村民外出务工的时间来分析(见表3),外出务工的时间为半年以内的272人,占比为40.84%;半年到一年之间,这个区域占比为43.99%;一年到五年的为15.17%。集全村村民外出打工地域分析(见表4),本县内务工的为102人,占比为15.32%;本县外省内务工为251人,占比为37.69%;省外务工为313人,占比例达到47.00%。村民外出务工在一年内的占比超过80.00%,主要是因为过年的氛围较浓,过年时回家是必须做的事情。到省外务工占比接近一半,主要得益于交通的便利,目前不仅有国道S302,而且灌凤高速都经过文市镇。
表3 集全村外出务工时间情况
表4 集全村外出务工目的地情况
3.4农民人均纯收入分析
人均纯收入在2 800元以上的户数为101户,占比为20.95%;人均纯收入在2 000-2 800元之间的户数为192户,占比为39.83%;人均纯收入在1 000-2 000元之间的户数为166户,占比为34.44%;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户数为23户,占比为4.77%。相对全国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1 0772 元,广西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 246元,集全村的人均纯收入是相当少的。
据调查了解,集全村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农产品收入、外出务工、政府低保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主要支出包括教育支出、看病支出等,生活开支较少。调查组在调查期间和村民同吃,同住。当地饮食习惯,早餐基本就是红薯、玉米或自家鸡生的鸡蛋,中餐和晚上就是一锅煮,一个菜。燃料以山上的木柴为主,水电费用每个月也不高。
4 集全村致贫原因分析
4.1因病因残致贫
长期以来,许多村民患上了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内风湿等病,还有一些患有精神疾病等,还有一些因意外事故或生病导致残疾,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据调查,集全村主要因病因残致贫的有38户,160人。
4.2因学致贫
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集全村完小只有一年级到三年级,等学生上四年级后,就需要到文市镇就读。集全村的初中生则选择到文市镇就读或者去灌阳县城就读。到了高中学习阶段就只能到县城就读。为子女解决后勤保障,许多家长选择在学校边上租房子进行陪读,教育成本进一步加大。据调查,集全村主要因学致贫的有11户,43人。
4.3要素缺乏致贫
一是集全村水资源严重短缺,灌溉条件差,以红薯和水果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二是集全村约80%的人口学历在初中以下,学历低下,自身发展能力有限,同时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据调查,集全村因自然资源、缺少技术资金和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导致贫困的有32户,124人。
4.4人口老龄化致贫
集全村80%的青年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存村里的多为老人。农村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也就不外乎土地养老和社会保障养老这两种方式。伴随年龄的增加,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衰退,目前有些留守老人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外出务工的年青人多半过年才能回家,由于外出打工收入低,又要供养子女读书。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更加孤独,精神没有寄托。据调查,集全村因缺少劳动力致贫的有11户35人。
4.5存在畏难和等靠要依赖思想
在与村干部和群众交谈中,发现有些贫困户虽有脱贫的愿望,但由于畏惧困难、害怕失败,存在等靠要依赖思想,这也是他们缺乏主动性难以脱贫的原因之一。
5 集全村脱贫的思考
5.1改善基础设施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没有道路,农民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影响收入,同时农村要发展,也需要从外面运送物资到村搞建设。所以,要在摸清各村屯的情况,了解基础设施现状的前提下,先将最缺、最差的基础设施进行修建、改建和完善。灌阳要在2016年实现全县138个行政村通水泥路,率先解决20户以上贫困屯通路问题。集全村从水晶坪到玉江段0.8公里道路硬化项目已经获批,获得30万专项基础建设资金。同时,还需要分批分步解决行路、饮水、住房、供电、通讯、环卫等基础设施制约问题,治好脱贫工程的“硬伤”。
5.2培植特色产业
立足集全村的实际,因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集全村种水稻缺少水利资源,适合种植雪梨、奈李等水果。可以组建种植类专业合作社,引导企业入村、农户入股,形成种植、深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产线。扶持发展特色养殖,扶持养猪大户和养鸡大户,鼓励他们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5.3实施移民搬迁
对于资源贫乏、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如小鲁屯老村,寨山坳等村屯的贫困户,在尊重农户意愿的情况下,实行特殊政策,实施移民搬迁。将移民搬迁的贫困户在中心村进行集中无地安置。同时,完善后续保障措施,如通电、饮水等基础设施。使贫困户能够真正搬得出,住得下,能创收,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愿望。
5.4智力扶贫
智力扶贫对象主要是贫困家庭的子女。进一步完善智力扶贫制度,如对贫困家庭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助学贷款、捐资助学、费用减免、帮扶制度等。确保贫困农户子女不因经济原因而掇学,要使他们有学上、上好学,提高文化素质和智力水平,阻隔贫困代际传递。同时,针对青年贫困人群开办各类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创业、就业的技术含量,促使收入“水涨船高”。
5.5社保政策兜住底线
对于“两无”贫困人口(无业可扶的贫困人口和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进行社会保障兜住底线。健全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制度,编密织牢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托底安全网,确保到2020年前“两无”贫困人口和暂时不能脱贫人口全部脱贫,基本生活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相适应,共享全面小康成果。
5.6精神脱贫
部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动性不强,依赖性很重,存在“等、靠、要”贫困思维、“吃政策”功利思想。在开展扶贫工作时,需要帮助他们摆脱精神贫困,增强战胜贫困的勇气。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和标兵,利用榜样的力量为他们脱贫致富引路开道。
[1]任春丽,王余丁,赵邦宏.农村贫困状况调查分析[J].经济论坛,2011(4):68-73.
[2]张文胜.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的经验和对策[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11):45-46.
[3]李正图.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与贫困的消除:两个三十年之比较[J].学术月刊,2009(08):23-25.
[4]许燕沼.中国农村减贫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5]蒋军华.中国农村贫困的制度致因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6]沈荔芳.马头村贫困状况调查与灌阳县脱贫攻坚思考[J].当代广西,2016(2):40-41.
[7]沈荔芳.马头村贫困状况调查与灌阳县脱贫攻坚思考[N].桂林日报,2016-01-24(02).
[8]吴友强,李玉玲.新旧人口红利转化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J].经营与管理,2015(11):157-159.
[9]自治区扶贫办.西藏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路及对策[N].西藏日报,2014-10-14(07).
(责任编辑陈葵晞)
吴友强,男,湖南益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F323.8
A
2095-4859(2016)02-01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