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让学生畏惧的老师
2016-09-05李丹丹
李丹丹
不做让学生畏惧的老师
李丹丹
晚上和米的妈妈聊天,她坦言自己已经离异,米由她一个人带着。听完后,我的心里顿时觉得一阵难过,眼泪哗哗地就开始往下流。这不是出于造作,也不是出于矫情,而是悔恨。因为,米这个孩子自从上三年级以来,没少被我在班上点名批评。我一直觉得他不该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但本学期他的一些行为着实让我生气,我像大多数班主任一样,一遇到孩子做得不好就大发雷霆,用言语发泄怒气或者用作业让孩子没空讲小话。我没有做到从孩子的内心去关心爱护他们,我以为所谓的严格要求就是让学生达到我预设的目标,即便犯一点小错都是不可饶恕的。
得知米小小年纪就经历父母离异,再回想一、二年级时,他乖巧听话,门门功课都不需操心;上课积极发言,思维活跃,聪明不调皮,好动又守规矩……我突然很想把这个孩子拥入怀中,好好地疼爱他。之前,是我忽略了孩子的家庭问题。我从来没想过孩子课上举手少了,课间问题多了,是因为父母离异带给他的伤害。然后我为自己的粗心真诚地向孩子妈妈道歉,孩子妈妈跟我说:“李老师,没事的,不用抱歉,那么多孩子哪能都管得来,是我们做家长的还欠缺一点。”
整个晚上,我边看书边在想,是不是不应该动不动就责骂孩子,至少我们要先走进孩子的心,了解他们的思维,不能只让孩子适应大人,毕竟很多事情他们未曾接触,他们想做得更好。然而,如果身为引导者的教师没有耐心,甚至于孩子只是犯了点小错也会招来一场“血雨腥风”,那么孩子会越来越畏惧,越来越懒惰,直到越来越差劲。
前几晚,和班上一位平时表现不怎么好的学生家长聊天。那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很怕我,在学校被人打后不敢告诉我,而自己孩子一打人就会被告状到老师那里。家长还说,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孩子被谁打了就去找老师处理,她觉得孩子都这样,爱打闹是正常,有时眼泪没擦干又玩到一块去了。我想,《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的雷夫是对的,教师首先教给孩子的应是不恐惧——孩子不恐惧学校,不恐惧课堂,不恐惧老师,才能将学习当成一件乐心的事。老师与学生之间,应是教学相长的漫长过程,不能万事都是老师说了算,不可以用所谓的威严去扼制学生的主动权。真正与孩子亲近的办法,不是在他们面前高高在上,而是与他们成为良师益友,打消他们的恐惧念头,然后,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说到这,我又想起班上另一名女孩尧。刚读一年级时,大胆的她对我可亲切了,几乎每节下课都会跟着我,问我各种她不明白的事情,和我分享她生活中的小快乐。不管多忙,我都会耐心地听她讲完那些大人们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故事。后来,她在学习方面变得有点懒惰了,经常拖欠作业,我多次对她咆哮,质问她为何不写作业,她每次都用倔强的眼神盯着我,一言不发。刚开始,我只是觉得自己在帮她,所以吼她也属应当。渐渐地,我发现她不再一有空就跑到我的跟前,与我分享她的小秘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尝试与她交谈,便问道:“为什么你现在都不来找我聊天了?”尧的回答令我痛惜:“老师,你常骂我,我已经不敢和你多说话了。”
老师与学生之间,能推心置腹自然是最好,若是孩子成长周期较长,也请老师从孩子内心出发,关心、爱护他们。也许所有老师都知道这个道理,但能做到的少之又少。希望当下与未来的我,能抵达这理想彼岸。
(作者单位:怀化市钟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