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在意的是“小民尊严”
2016-09-05陈艳萍
陈艳萍
我们要在意的是“小民尊严”
陈艳萍
在教师例会上,我将一位作家说的“要在乎小民尊严”的话与大家分享,并做了进一步的诠释:“对于今天的博才咸嘉学校而言,我们在乎的不是获得了多少荣誉与掌声,而是每一个人——包括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他是否获得了‘小民尊严’。”
过去的某些时候,无可否认,我感觉自己一直有点带领老师们为荣誉而战的心理。那是因为,我和团队成员都渴望获得一种集体身份的认同感。而今天,在经过五年的打拼之后,我想:我们应该将心思沉淀下来,共同探讨一些接近教育本质的问题。
我们获得那些所谓的教育教学的第一,真的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有价值与意义么?如果在我们的班级还有所谓“学困生”“差生”的概念,如果我们的教师因为孩子的一点点小问题便动不动将家长找来谈话,如果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经常会受到老师的训斥,如果我们的课堂里还有教师用高声叫嚷甚至呵斥的方式来组织教学,那么,我们所获得的那些第一,只是别人眼里的荣光,只是外界的喝彩——它对于具体的学生个体而言,毫无意义与价值。
学生需要的仅仅是“小民尊严”。
这种“小民尊严”体现在当他成绩不好的时候,老师会鼓励他,安慰他,想方设法帮助他恢复信心;当他在课堂上走神的时候,老师会善意地提醒他,或叫他回答相对容易的问题,而不是让他整节课游走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所事事;当他有时候情绪失控,干了不合理的事情,老师能找个地方让他安静下来,和颜悦色地跟他聊天;当班级举行任何活动的时候,不总是少数几个精英在台上唱主角,而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到台前去展示自己的风采,哪怕那个最胆小的孩子,在老师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与帮助下,也能走上舞台……诸如种种,全都是所谓的“小民尊严”。
今天,我们来谈论一所学校的文化与品位,其核心和灵魂应该仍是“小民尊严”。生活在校园里的每一个孩子,要受到我们百分之百的呵护与尊重。如果不是百分之百,那么,我们的教育便是不完美的,有瑕疵的。也许有老师会说:这有点苛刻,老师也是人,又不是圣人,怎么能够做到那么周全呢?可是,我想说:如果要让我们的学校真正成为一所有文化、高品质、充满人性与理想的学校,那么,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将目光聚焦于“小民尊严”,因为教育和别的行业不一样,它负责塑造人的灵魂。一颗幼小的灵魂交由我们打磨,我们岂能随便应付?灵魂没有打磨好,那会成为一辈子的罪过。
带着这种思考,在校园巡视的时候,我会更多关注教师的语言行为等方面的细节。说实在的,有时候,我感到心痛——在某个教室,会传来高声训斥的声音;在某个办公室门口,会看到一个泪眼婆娑的学生;当某个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我们的老师跟孩子一样激动,然后束手无策;当某个孩子积习难改,我们的老师在谈论他的时候,话语里尽是嫌弃与指责……当然,这些不是普遍现象,而是个别现象;不是经常发生的现象,而是偶尔发生的现象。但是,只要它们仍然存在,我们就必须思考:这些所谓的“小民”获得了尊严么?
每一位老师都深知:我们唯有同心同德,建设并发展好学校,才会赢得家长与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从而赢得身为人师的体面与尊严。可是,“过体面、有尊严的生活”不仅仅是从教师层面提出的,更重要的是要落地于学生层面。“如何让每一位学生体面、有尊严地活着”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如果在我们的学校,有学生是长期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如果在我们的学校,有学生一个学期从未在任何场合展示过他自己;如果在我们的学校,有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一无是处;如果在我们的学校,有学生一个学期从未评过任何奖项;如果在我们的学校,有学生一个学期从头至尾没有在课堂上发过言……我想:不管我们的学校获得多少荣誉,我们的教育仍是悲哀的,因为我们让有些个体没有获得尊严。
今天,之所以我要郑重地提出“小民尊严”,是因为我们的学校在过去的五年里,走的是规模扩张的道路。在这种规模扩张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急于渴望获得外界的认同与尊重,从而忽略一些人与事,忽略一些细节。如果我们想要走得更远更持久,那么我们的学校接下来,应该走一种精细化、内涵化的发展道路。我们必须让自己的心灵平静下来,作深入细致的思考:我们每天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每天的所作所为真的考虑了每个孩子的尊严了么?如果没有考虑,我们是不是在心理与灵魂上有所不安?如果面对那个智障的孩子,我们的心里想的是如何让他父母早点接走;如果面对那个经常不做作业的孩子,我们一个学期都想不出好的办法;如果面对那个沉默寡言的孩子,我们让他在学校待了六年仍是沉默寡言;那么,我们的学校不管外界评价它有多优秀,我认为,它不是高品质的,也不是一所理想的学校。
我需要看到的是“小民尊严”。
春游的时候,我跟教育处交待,一定要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想去的地方,每个班必须做调查,每个孩子必须投票,不能走过场。如果谁走了过场,这就是侵犯了“小民尊严”。我不希望我们的学校有这样的现象存在,如果有,它意味着我们的教师没有很好地体会“如何让孩子过有尊严的生活”。这个学期,我让音乐组带领17名孩子去了北京七一小学参加他们的“海洋嘉年华活动”。孩子们在开幕式上演唱了花鼓戏《补锅》,也许这个节目跟北京的节目相比,算不上最高档次,但我想:这不是最重要的,我让孩子们走出去的初衷,不是要让他们感觉多么地荣光,而是要让他们获得成长的经历。就在前些天,我又将我们的篮球队派到了扬州参加全国篮球比赛,尽管我知道,我们的篮球队在长沙市的水平都算不上一流,到全国去比赛,可能获不了奖项,但是,我想要给我们的老师与孩子最好的见识,让他们看到更远的地方,让他们知道校园之外更广阔的天空是什么模样。我希望给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个孩子更多的机会,让老师感知到来自学校的尊重,让孩子感知到来自教师的尊重。身为校长我深知,要实现学生的“小民尊严”,首先在于校长要实现教师的“小民尊严”。通过这两次外派教师与学生队伍的出省交流,我期待我们的教师能领悟到:我们的教育在发生实实在在的转向,我们不再单一地将目光聚焦于学校的荣誉,而是将目光进一步深入地投射到师生的心灵。我们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与条件,让每位教师、每个孩子获得欢快地舒展自己的机会,让每位教师、每个孩子在校园里充分获得“小民尊严”。
(作者单位:长沙市博才咸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