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微创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16-09-05张亚军殷振华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陕西712000
韩 健,张亚军,殷振华,陈 轲(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陕西712000)
椎间孔镜微创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韩健,张亚军,殷振华,陈轲(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陕西712000)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微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椎间孔镜微创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后路开放式手术治疗。两组分别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腰椎功能脊髓功能评分(JOA)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和JO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感觉症状明显缓解,恢复比较满意,腰腿痛明显减轻,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应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微创术对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性更高,该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椎间盘移位;腰椎;外科手术,微创性;椎间孔镜;治疗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症,属于多发病,病程长且复发率高[1]。椎间孔镜很早就被应用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中,现由最初的经安全三角区进入椎间盘发展到如今的椎间孔进入法[2],手术技术在不断进步和提高,与传统的后路开放式手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本文以12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及后路开放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今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筛选出12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3~62岁,平均(37.6± 8.4)岁;病程7个月至5年,平均(3.4±0.7)年;其中单椎体病变54例,双椎体病变6例,L2/36例,L3/427例、L4/518例、L5/S11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1~63岁,平均(36.9±8.2)岁;病程为5个月至5年,平均(3.6±0.7)年;其中单椎体病变55例,双椎体病变5例,L2/35例,L3/424例、L4/519例、L5/S117例。本研究获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腰痛、坐骨神经痛及下肢不适。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maxmore椎间孔镜、Beis神经根松解术微创治疗[3]:患者取侧卧位,局部麻醉后穿刺定位,C型臂透视证实定位准确,利用穿刺针置入导丝,沿导丝切口并逐级扩孔,磨除部分上关节突[4];置入直径7 mm工作套管,顺置入的工作套管植入内镜,行髓核摘除术,松解神经粘连、减压,射频成形纤维环,射频止血,检查神经根滑动、血运、空间、随硬膜搏动良好,注入玻璃酸钠2 mL防止粘连,拔出工作套管,缝合1针并覆盖敷料。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后路开放式手术,硬膜外麻醉下行后路椎间盘开窗髓核摘除术,术后卧床。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1.2.2评价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对每例患者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腰椎功能脊髓功能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术前VAS、JOA比较两组患者术前VAS、JO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恢复均比较满意,腰腿痛明显减轻。研究组腰腿痛VAS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下降,JOA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JO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VAS比较(x±s,分)
2.2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研究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为术后神经一过性刺激反应,共发生3例,均在术后2周内自愈;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包括神经损伤3例、硬膜囊破裂5例,感染2例,经积极治疗后好转。
表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症或髓核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部疾病之一。其主要诱发因素有2种,一种为外力性创伤,另一种为腰椎的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突出后会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根进而产生腰部及下肢不适。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5]。但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明显且临床症状较重的患者,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6]。手术的目的是解除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解除神经根压迫所引起的不适症状,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及劳动能力[7]。
本研究患者采用的手术方式为椎间孔镜微创术及后路开放式手术。采用后路开放手术进行髓核摘除时,需要将包围在病变椎间盘周围的肌肉、韧带进行切割分离,以暴露手术部位。不但手术创口大,加大了患者后期恢复的难度,而且术中出血量也会明显增多。大范围的解剖切割会对创口处的神经组织造成严重损伤,如果手术操作不当,极易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术后每层组织均需进行缝合,预后会形成瘢痕牵拉病灶周围的神经、血管,抑制神经传导和血液循环。采用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切口0.8cm),安全(可视化,术中局部浸润麻醉,麻醉风险小,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可与术者进行交流,既避免了因手术操作不慎对神经根造成损伤的可能,又可及时了解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安全性高),恢复快(6 h后可下地活动,不影响饮食),不损伤脊柱稳定性,也不造成运动节段的丢失,脊柱的生物力学干扰小(稳定性/运动节段),可以从单侧手术一直减压到对侧神经根下,在L5/S1操作有独特优势[8],还明显减少了患者术中出血量。通过靶向穿刺、椎间孔扩大成形及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能在不对患部肌肉、韧带进行解剖切割的情况下,就达到解除神经根压迫的作用,不会对患部的神经、血管造成严重损伤,减少了术后粘连。
本研究结果显示,椎间孔镜应用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对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与开放式手术相比,不但术中出血量小、手术耗时短、术后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有效减少了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不但椎间孔镜技术能达到既往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而且手术简便、安全,适应证也比较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1]石立刚,杨林,焦书敏,等.椎间孔镜治疗7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4):2337-2339.
[2]李广松,乔荣慧,刘伟,等.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6):522-526.
[3]白一冰,李嵩鹏,王力文,等.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J].颈腰痛杂志,2015,36(1):16-19.
[4]白一冰,徐岭,赵文亮,等.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策略[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6):540-543.
[5]刘德敏,侯伟光.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4):241-243.
[6]李行浩,陶海涛,张志,等.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12):1121-1124
[7]白一冰,王力文,郭立新,等.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4,35(5):345-348.
[8]鹿洪辉,唐佩福.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0):33-35.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1.034
B
1009-5519(2016)11-1697-03
(2016-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