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模式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全自动摆药机口服安全给药的影响
2016-09-05李囿佑符晓艳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重庆400042
李囿佑,符晓艳(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重庆400042)
改良模式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全自动摆药机口服安全给药的影响
李囿佑,符晓艳△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重庆400042)
目的探讨改良后摆药发放方式联合口服药对照模板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全自动摆药机口服安全给药的影响。方法选取该科2015年1~6月首次发病的脑梗死且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173例(摆药次数4851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86例(摆药次数1 806次)和研究组87例(摆药次数3 045次)。对照组采用传统自动摆药机摆药、查对发放的方法;研究组采用改良后摆药联合口服药对照模板查对发放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降糖药物发放和服用时间的准确率、口服给药差错率、护士及患者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护士查对发放药物准确率、口服给药差错率及护士、患者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种类多,因降糖药物服用时间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做到准确及时给药,确保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临床用药安全。
脑梗死;糖尿病,2型;投药,口服;护理工作
随着药品种类不断增加,口服给药仍是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常用、最方便且比较安全的给药方法,是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动摆药机已开始大规模应用在国外医院,现在已逐步在国内开展。自动摆药机在一个药袋内摆入每餐用药量的胶囊剂和(或)片剂。在众多口服药中,降糖药物种类多,因降糖机制不同而服用方法不同,多与进餐时间有关,而且有相同颜色、形状、大小相似而药理作用不同的药片,这些因素不仅增加了护士查对辨认药物的难度,还影响了药物疗效。本文主要探讨改良后摆药发放方式联合口服药对照模板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全自动摆药机口服安全给药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选取本科2015年1~6月首次发病的脑梗死且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173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86例(摆药次数1 806次),其中男55例,女31例;平均年龄(64.2±8.9)岁。研究组87例(摆药次数3 045次),其中男49例,女38例;平均年龄(63.7±9.1)岁。两组患者均实施全自动摆药机进行中心摆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视力伤残、听力障碍、严重失语的患者。
1.1.3诊断标准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的诊断标准:(1)有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及不明原因的体质量减轻),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2)无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应再重复1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诊断为糖尿病。(3)无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者,可以诊断为糖尿病。患者有1~3种任意一项即可诊断为2型糖尿病。
1.2方法
1.2.1自动摆药机摆药主管医生通过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HIS)录入医嘱后上传至自动摆药机系统,药师通过审核,系统记账后,摆药数据转入自动摆药机后进行单剂量摆药,在一个药袋内自动摆入每餐用药量的胶囊剂和(或)片剂,护士依据汇总医嘱单再次核对后领取药物。按一日三餐顿服的频次核对发放患者[2]。
1.2.2口服药对照模板收集本科常用降糖药种类,按药物化学名、剂量规格、服药时间、不良反应归类建立模板,塑封成卡片贴于服药车台面,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更新,见表1。
表1 口服药对照模板
1.2.3改良后的摆药方式定制3个不同颜色的小药盒,分别为红、黄、绿,依次标注为餐前半小时、同餐服、餐后立即服用。护士将全自动摆药机摆放后的药物取回进行查对时,将患者降糖药物从药袋内取出,参照口服药对照模板,按药物种类服用时间分装到对应小药盒,注明患者姓名、住院号、药名、剂量。
1.2.4改良后的发放方式在原有3餐顿服发放的基础上增加发放频次,以每天3餐即早上08:00、中午12:00、晚上18:00为基础,增加餐前和餐后发放频次,即早餐前07:30、午餐前11:30、晚餐前17:30,早餐后08:30、午餐后12:30、晚餐后18:30。规范护士发放口服药的时间,定时查对发放,如遇患者未在病房则留红色提醒卡于醒目位置,以便患者联系护士领取口服药。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摆药(次数)中护士查对发放药物准确率、满意率、口服给药差错率(含漏发)和患者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摆药查对药物准确率及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住院患者安全用药是衡量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3]。全自动摆药机与以往传统的人工摆药模式相比,自动药品分配系统的应用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了标识性、准确性及安全性[4]。但是全自动摆药机在通过HIS系统录入医嘱方面,需要特殊时间、特殊文字说明的医嘱,还未建立完善的录入方法,只能摆入每餐的全部用药量,护士查对发放时以包为单位发给患者,导致患者无法正确服用降糖药,从而降低了药物疗效。本研究中,口服降糖药服用时间分:餐前30min、同第一口饭嚼服、餐后即服3种,为了保证糖尿病患者口服用药准时性、安全性、达到有效治疗效果,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通过改良后的摆药方式联合口服药对照模板,根据降糖药不同的服药时间,把药物分装于不同颜色的药盒里,责任护士以药盒为单位定时查对发放给患者,避免了患者所有口服药都一把抓一把服的现象,提高了药物查对准确率至100%。
脑血管疾病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5]。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绝对风险是1.28%[6],患者大多高龄、慢性疾病多,由于自身疾病的特殊性,服用的口服药种类繁多、次数多,服用方法、时间多样。老年人记忆力差、视力减弱,护理人员对患者药物知识的宣教不到位及发放口服药时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导致老年患者有过漏服药物的经历者占80%[7]。口服药的疗效不仅取决于医生拟定的给药方案是否合理,更依赖于护理人员对口服给药科学慎独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8]。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给药过程中处于第一线[9]。通过改良后的发放方式,增加发放频次,根据药物的特殊性制定详细的发放时间,由责任护士按点查对后准时发放到手,看服到口,减少了患者漏服药的现象和护士给药错误,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责任护士通过不断更新的口服药对照模板,及时掌握降糖药物的相关知识,做好药物宣教,提高了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改良后摆药发放方式联合口服药对照模板进行查对发放,其口服药差错率由1.3%下降至0.4%,患者满意率由89.3%提高至96.0%,护士满意率也提高至99.6%。研究组患者口服药差错的出现,归因于患者擅自离开医院未及时服药,而非摆药及护士查对发放错误。因此,减少口服药差错率的发生有待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及患者的配合。
综上所述,使用改良后摆药联合口服药对照模板查对发放口服降糖药的方法,有助于护士正确给药及健康宣教,使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时间的准确性和护士查对发放药物的准确率有效提高,降低了口服给药差错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保证了患者临床用药安全。
[1]邹建,罗比可.口服药样板资料在住院病人口服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9B):2383-2384.
[2]李巍,黄虹漩,向莉琳,等.专科医院应用自动摆药机前后摆药差错分析和评价[J].海峡医学,2013,5(6):39-41.
[3]张文光,荆科峰,赵爱玲,等.品管圈在降低住院病人未规范服药发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7c):2678-2679.
[4]郑子恢,李琼,潘慧杰.病房药房通过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实现摆药新模式[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4):1115-1116.
[5]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9-201.
[6]Coller BS.Leukocytosis and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is it time to intervene?[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9,25:658-670.
[7]钟华.老年患者口服药常见护理风险原因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0):1929-1930.
[8]潘建芬.持续质量改进在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33):3072-3073.
[9]王显红,朱贤枝.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27(2):238-239.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0.045
B
1009-5519(2016)10-1554-02
△,E-mail:fuxiaoyan82@sina.com。
(2016-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