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烧伤病房2011~2014年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2016-09-05宋新刚马爱矿朱维平上海电力医院烧伤科上海200050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5期
关键词:抗菌药铜绿单胞菌

宋新刚,马爱矿,朱维平,张 平(上海电力医院烧伤科,上海200050)

某院烧伤病房2011~2014年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宋新刚,马爱矿,朱维平,张平
(上海电力医院烧伤科,上海200050)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性应用抗菌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集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1 057例烧伤患者样本进行细菌培养。用VITEK2进行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选择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利福平、亚胺培南等常用抗菌药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820株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08株(37.5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首,为175株(21.34%);革兰阴性菌512株(62.43%),以鲍氏不动杆菌为首,为167株(20.37%),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15株(14.0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为敏感的药物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对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和碳青霉烯类耐药均在70%~80%,并且有泛耐药菌株产生。鲍氏不动杆菌除部分对替加环素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均广泛耐药。结论该院烧伤病房耐药情况严重,尤其是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出现,应引起重视。

烧伤;抗药性;抗菌药;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烧伤病房

烧伤患者由于皮肤屏障的破坏及机体抵抗力的下降,感染成为烧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烧伤转归、造成重度烧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由于广谱抗菌药及局部抗菌药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使耐药菌株和耐药性不断增加,给临床有效治疗感染带来诸多困难。掌握引起烧伤病房的常见细菌分布和各细菌的耐药性,对抗菌药的选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统计并分析本院2011年11月新病房投入使用至2014年10月烧伤病房患者各类标本分离的细菌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经验性用药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收集1 057份样本,分别来源于本院烧伤病房创面分泌物833份,痰液110份,血液36份,导管55份,粪便19份,尿液4份等。

1.2方法

1.2.1抗菌药纸片所有抗菌药纸片均由Oxoid公司提供。

1.2.2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用VITEK2进行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

1.2.3耐药性诊断标准按卫生部抗菌药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规定的标准判定。

2 结 果

2.1病原菌分布情况3年共进行1 057次送检标本,培养出820株菌株,检出阳性率为61.11%,其中创面分泌物标本占送检标本的78.61%。细菌构成由高到低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1.34%)、鲍氏不动杆菌(20.37%)、铜绿假单胞菌(14.02%)、奇异变形杆菌(10.98%)、肺炎克雷伯菌(6.95%)、溶血性葡萄球菌(5.98%)、粪肠球菌(4.15%)、大肠埃希菌(3.17%)、表皮葡萄球菌(2.56%)、缓慢葡萄球菌(1.71%)。其中阳性球菌占37.56%,阴性菌占62.44%。见表1。

2.2耐药性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为敏感的药物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对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和碳青霉烯类耐药均在70%~80%,并且有泛耐药菌株产生。鲍氏不动杆菌除部分对替加环素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均广泛耐药。见表2、3。

表2 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

表3 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

表1 2011~2014年烧伤病房细菌分布情况(n=820)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烧伤病房重新启用的3年来,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位于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首位。分析原因可能与第三代头孢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广泛应用有关,这些广谱抗菌药的广泛使用使敏感菌株被杀死,筛选出多重耐药菌株,使条件致病菌的概率逐步上升。

金黄色葡萄球菌位于培养菌株首位,这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达73.14%,并呈逐年增高趋势[3],本研究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而较为敏感的药物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但是国外有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的报道[4]。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很高的耐药性发生率,并存在明显的多重耐药性,使治疗选择越来越受限,因此,应严格掌握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的适应证,以防止或延缓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产生[5]。

鲍氏不动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无论是潮湿或是干燥的物体或是人体表面均能生存,院内传播主要通过医疗设备[6]和医疗人员的操作[7]。其中位于人体咽部的细菌占7%[8],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越来越多,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达90%以上,但对替加环素仍有较高的敏感率(80.00%)[9]。联合用药对治疗耐药菌株变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利福平联合亚胺培南及利福平联合舒巴坦复合制剂对所有分离株有协同抗菌作用[10]。

铜绿假单胞菌在本院烧伤病房中一直占有很高的比例,尤其是在春、夏季多雨天气,环境湿度大,大面积烧伤患者包扎范围大的情况下,其一直是烧伤科侵袭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11]。该菌耐药率居高不下,头孢类和碳青霉烯类耐药均在70%~80%,并且有泛耐药菌株产生,随着本科烧伤大型远红外治疗仪的普遍应用,以及强化换药使得铜绿假单胞菌造成的严重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不再是造成本科严重感染病例多发的首要危险因素。

肺炎克雷伯菌是易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菌株。由于是质粒介导的,通过细菌的质粒传导和传播,易引起院内的暴发流行。对头孢类耐药率大部分在63%以上,只有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碳青霉烯类对产ESBLs的菌株全部敏感。在选用抗菌药时应避免选用第三代头孢,而选用碳青霉烯类或含有酶抑制剂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奇异变形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是条件致病菌,产AmpC酶和产ESBLs菌出现,使得多重耐药菌逐年上升[12],应选用碳青霉烯类和含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

综上所述,理想的烧伤病房应该每例患者一个单独病房,有独立的治疗设备和专用消毒设备,目前受条件限制,烧伤病房能做到相对隔离状态,往往是2~3例共用一间病房,病房中无独立的消毒系统,无法做到常规病房轮换消毒,很容易造成细菌在各病房患者之间相互传播。必须加强防护隔离,同时加强意识,提高标本送检率,有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经验性使用抗菌药,应根据一段时间内病房内菌群分布情况结合创面情况,慎重选用抗菌药。除了给患者敏感的抗菌药物,还应重视提高患者抵抗力,加强隔离措施,强化创面换药和使用非抗菌药如烧伤治疗仪的使用;加强环境和医疗器械的卫生消毒,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预防交叉感染。只有所有医护人员一起努力,病房细菌耐药情况才能得到缓解。

[1]廖镇江,方培耀,史济湘.烧伤治疗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7-165.

[2]窦懿,张勤.烧伤病房六年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华烧伤杂志,2014,30(1):9-14.

[3]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Emergency medical system responses to suicide-related calls—Maine,November 1999-October 2000[J].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02,51(3):56-59.

[4] Thati V,Shivannavar CT,Gaddad SM.Vancomycin resistance among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olates from intensive care units of tertiary care hospitals in Hyderabad[J].Indian J Med Res,2011,134(5):704-708.

[5]Liebowitz LD.MRSA burden and interventions[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9,34 Suppl 3:S11-13.

[6]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s among patients at military medical facilities treating injured U.S. service members,2002-2004[J].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04,53(45):1063-1066.

[7]Markogiannakis A,Fildisis G,Tsiplakou S,et al.Cross-transmission of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lonal strains causing episodes of sepsis in a trauma intensive care Unit[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8,29(5):410-417.

[8]岳文香,黄绍光,饶洁,等.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20(2):108-110.

[9]凌保东.鲍氏不动杆菌抗生素多重耐药:耐药机制与感染治疗对策[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35(4):241-254.

[10]Tripodi MF,Durante-Mangoni E,Fortunato R,et al.Comparative activities of colistin,rifampicin,imipenem and sulbactam/ampicillin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againstepidemic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olates producing OXA-58 carbapenemases[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7,30(6):537-540.

[11]窦懿,章雄,张勤,等.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及抗菌药使用变化[J].中华烧伤杂志,2011,27(2):109-113.

[12]苏国娟,王国庆.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AmpC酶和ESBLs的检测及其耐药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5):719-722.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5.066

C

1009-5519(2016)05-0794-03

(2015-10-29)

猜你喜欢

抗菌药铜绿单胞菌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川白芷抑菌活性及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14种市售抗菌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某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