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2016-09-05张淑美李霞胶州市三里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胶州66300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胸外科山东青岛66300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15期
关键词:餐后血糖社区

张淑美,李霞.胶州市三里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胶州 66300;.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胸外科,山东青岛 66300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张淑美1,李霞2
1.胶州市三里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胶州266300;2.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胸外科,山东青岛266300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以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疾病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社区护理干预,使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价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同时测量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水平。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CA各项指标评分显著提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高疾病控制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老年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自我管理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代谢病,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糖尿病发病患者数量快速增长,并成为我国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1]。糖尿病也是终生性疾病,临床缺乏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疾病病程长。由于患者的不良生活及行为习惯是主要致病因素,改变患者的不良习惯、加强良好的疾病自我管理行为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该文以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患者均符合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年龄>65岁;未合并其它严重并发症或慢性疾病;患者神智无异常,具备学习能力;知晓该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男性患者66例,女性84例。年龄66~84岁,平均(72.4±3.5)岁。病程0.5~15年,平均(3.2±1.7)年。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53例,中学71例,专科18例,本科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教育水平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发病机制、原因、预防和控制措施介绍、并发症介绍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有社区护理干预小组制定的护理干预。由资深糖尿病护理管理护士建立社区糖尿病干预小组,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等特点以及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内容,总结患者的生活方式及行为存在的问题,从而有计划和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收集患者的问题,护理过程中进行一对一交流,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对于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群体教育互动,集中开展教育,设计小组交流讨论环节,在互动中解决疑问;②护理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状态,检查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患者个人心理状态水平。如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方式、治疗原则及目的。随访过程中询问并观察患者的饮食、运动及用药情况,如是否根据医嘱服用降血糖药物、是否纠正吸烟喝酒习惯等。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发挥家属督促患者加强自我行为管理;③加强疾病管理指导。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和现场讲解相结合,指导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方式,如指导患者自我检测血糖、自我观察疾病表现、开展足部护理等,提高老年患者管理疾病的能力和水平;④运动指导。介绍锻炼的必要性,根据患者的年龄和合并症制定运动方案,首先从中小强度有氧运动开始锻炼,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等,开始阶段每次锻炼30 min,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观察患者运动中和运动后状态,如发生不适状况,要求患者立即停止运动,并重新制定运动计划。告知患者禁止空腹状态下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两组患者接受为期6个月的护理。

1.3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开展社区护理,使用SDSCA评价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行为,量表包含5个大部分共20道题,每部分得分相加之和为总得分;并测量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

1.4统计方法

2 结果

2.1血糖水平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s)

表1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护理前 护理后餐后2 h(mmol/L)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125 125 13.1±3.4 12.9±3.6 (5.9±1.4)*#(8.7±1.9)*17.2±3.3 16.8±3.0 (7.5±2.4)*#(9.4±3.2)*

2.2自我管理行为评分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CA各项指标评分显著提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SDSCA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SDSCA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指标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依从性血糖监测足部护理总分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1±0.8 4.0±0.7 4.2±0.7 4.3±0.9 3.9±0.7 3.9±0.6 1.4±0.7 1.6±0.5 1.6±0.5 1.7±0.5 18.6±2.7 19.1±2.6 (4.8±0.9)*#4.1±0.9 (5.8±0.6)*#4.2±0.7 (5.5±0.8)*#4.1±0.7 (2.3±0.6)*#1.7±0.5 (3.7±0.4)*#2.0±0.6 (22.6±4.3)*#19.3±2.1

3 讨论

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糖尿病将成为我国面临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我国病患基数大、医疗资源不足,无法满足所有非住院患者的要求[2]。因此,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预防及监管成为糖尿病患者护理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护理行业的新课题。由于疾病病程长,疾病自我管理也是一个长期过程,护理人员无法为患者提供实时护理,患者需要提升疾病管理能力[3]。但是,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管理能力较低,主要表现在对疾病发病机制认识不足、不合理用药、生活方式不健康等方面[4]。因此,该文对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影响进行分析。

社区护理干预是一种社区护士、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该模式以患者为核心,将患者作为疾病管理的主体[5]。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监督、制定计划方式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提升疾病处理能力、督促患者管理疾病。同时护理人员通过获取患者家属的支持,让患者家属发挥监督、帮助作用[6]。该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社区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控制效果更好,患者的SDSCA评分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社区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有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高疾病控制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何叶,王俊星,何伟明,等.同伴支持对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3(1):49-51.

[2]欧阳间英,黄月婵,等.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5(2):179-181.

[3]黄奕燕.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1):1575-1576,1579.

[4]杨秀芹.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32):100-102.

[5]解东,代维松,徐旸,等.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综合自我管理教育对患者自护行为和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2(31):6921-6922.

[6]陈敬欢,邓晓霞,张卓.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2010(8):2618-2620.

R473.2

A

1672-4062(2016)08(a)-0169-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5.169

张淑美(1976.7-),女,山东胶州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2016-05-04)

猜你喜欢

餐后血糖社区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自由散步乐成一派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浅谈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