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分析

2016-09-05齐俐梅米高琴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总医院内分泌肾病科山西大同037003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15期
关键词:降糖降糖药低血糖

齐俐梅,米高琴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总医院内分泌肾病科,山西大同 037003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分析

齐俐梅,米高琴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总医院内分泌肾病科,山西大同037003

目的该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1月因低血糖而收入院的T2DM患者83例,并选取同期非低血糖住院的T2DM患者114例作为对照。计量资料用(±s)表示,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 结果低血糖组平均年龄(78.63±10.8)岁,高于对照组[(62.78±9.6)岁,P=0.001];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低于对照组[(7.3±1.6)%比(10.3±2.1)%,P<0.00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低于对照组[(46.8±21.0)mL/min比(74.2±24.5)mL/min,P<0.001]。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降糖方案增加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病高龄、BMI低、胰岛素联用OAD,肾功能较差均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注意,对于高危患者应及早采取措施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2型糖尿病;低血糖症;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随着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的逐年升高,严格血糖控制导致的并发症逐渐增多,尤其是低血糖症,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导致神经系统受损,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筛查相关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及时有效的医疗措施干预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该院2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病史资料,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进一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 2012年11月于该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97例的临床资料,197例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其中有低血糖组83例,男38例,女45例,平均年龄:男(78.63± 10.8)岁,女(62.78±9.6)岁,病程:男(8.34±6.38)年,女(9.31±6.70)年。纳入标准为:住院期间曾出现过一次低血糖或者主因低血糖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搜集114例同期住院的未发生过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男67例,女47例,平均年龄:男(62.66±10.90)岁,女(64.57±8.26)。排除标准:排除l型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排除合并有甲亢、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恶性肿瘤等慢性自身免疫疾病或精神性疾病。

1.2研究内容

①调查类别包括一般项目: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②临床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③DM治疗方案: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a-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

1.3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否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参数呈正态分布时,95%正常值范围采用双侧正态分布法,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参数呈非正态分布时,95%正常上限采用单侧百分位数法,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法;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的Fisher's确切概率法。

2 结果

低血糖组平均年龄 (78.63±10.8)岁,高于对照组[(62.78±9.6)岁,P=0.001<0.05];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低于对照组[(7.3±1.6)%比(10.3±2.1)%,P<0.00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低于对照组[(46.8±21.0)mL/min比(74.2± 24.5)mL/min,P<0.001]。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降糖方案、糖尿病病程增加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不同降糖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影响[n(%)]

3 讨论

低血糖症(hypoglycaemia)是指因血糖浓度过低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轻度低血糖可出现心慌、出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昏迷,如没有及时纠正可导致死亡。T2DM低血糖最常见原因是医源性低血糖,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引起的心血管事件可能抵消患者一生把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所获得的益处,主要是应用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和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1]。新近有Meta分析也提示,严格的血糖控制导致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增加2.39倍[2]。

该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增加了低血糖的发生风险。病程长是低血糖的强预预警信号,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尤其是平素无明显不适得患者,往往对血糖控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容易出现漏服、自行调整药量或加用其他非正规降糖药物等情况,从而增加了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另外,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肾上腺素反应减弱,增加了无症状性低血糖发生率。

该研究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各脏器功能减退,拮抗胰岛素的升糖激素分泌减少。同时高龄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敏感性明显下降,追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高龄患者自主调节功能减低,当血糖偏低时,交感神经兴奋减弱,升血糖激素分泌减少或者延迟。②在生理上,高龄患者肾功能减退,胰岛素的清除率相对下降。③高龄患者使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医从性差,同时对降糖药物认识不足,擅自增加降糖药剂量或种类,以上多种因素均增加了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严格的空腹血糖(FBG)控制加重了低血糖发生风险。糖尿病治疗过程中,FBG是一个重要的监测目标值。严格将血糖控制在<6.0 mmol/L,增加了低血糖的发生率,DCCT和UKPDS这两个大型研究的强化治疗中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糖化血红蛋白(HbAIc)是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控制情况,该研究提示低的HbAIc可间接反映高的低血糖发生率,此与平素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密切相关。

该研究结果显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下降,低血糖发生增加。肾功能不全被大多数研究认为是发生低血糖的重要危险因素[3],低血糖的发生随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而逐渐增加,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在肾脏的降解和排泄均减少,导致体内药物积聚增多,造成的低血糖持续时间长且容易反复发生。因此在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使用降糖药物过程中适当减少药物剂量及严密监测血糖至关重要。

该研究提示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及磺脲类药物增加了低血糖风险。而二甲双胍、a-糖苷酶抑制剂为主的降糖方案对低血糖的发生无明显影响。因此选择个体化的糖尿病降糖方案尤为重要,2008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指南和其他权威组织也推荐“个体化达标”[4-5]正确的降糖治疗可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加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低血糖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坚持降糖的信心,导致部分患者出现精神抑郁,长期血糖控制不能达标,使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而低血糖的发生还可诱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特别是具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死亡率[6]。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不是简单的控制血糖,因为发生过严重低血糖事件的患者死亡率均更高[7]。对糖尿病低血糖症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控制,才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最佳途径。

表1 低血糖组与非低血糖组临床及生化指标

[1]Banarer S,Crder PE.Hyper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J].Med Cli North Am,2004,88(10):1107-1116.

[2]Hemmingsen B,L.und SS,Gluud C,et aL Intensive glycaemic control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sv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vsis and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of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J].BMJ,20ll,343:d6898.

[3]Samann A,L ehmann T,HeIler T,et al.AretrosDectlve study on the ine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severe hypoglycemia in primary care[J].Fam Pract,2013,30:290-293.

[4]Cryer PE.Are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responses to hypoglycemia relevant to iatrogenic hyp091ycemia in type 1 diabetes[J].Clin Endocrinol Metab,2000,85:2145-2147.

[5]Moghissi ES.KorytkowskiMT,DiNardo M,et al.Americs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and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concensus statement on inpatient glycemic control.Endocr Pract,2009,15:353-693.

[6]Hornick T,Aron DC.Manging diabetes in the eidrly:go easy,individualize[J].Cleve Clin J Med,2008,75:70-78.

[7]潘琦,郭立新.强化血糖控制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一ACCORD研究降糖结果解读[J].临床荟萃,2008,23(23):1673.

R4

A

1672-4062(2016)08(a)-0057-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5.057

齐俐梅(1969.4-),女,河北曲阳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内分泌及代谢病临床工作30年,尤其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的诊断与治疗工作。

2016-05-05)

猜你喜欢

降糖降糖药低血糖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快乐降糖“穴”起来
服降糖药要选对“时辰”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降糖“益友”知多少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