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2016-09-05夏桂梅张登峰

运动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龄职业倦怠显著性

朱 舰,夏桂梅,张登峰

(太原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朱 舰,夏桂梅,张登峰

(太原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高校办学历史较长的8所高校的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整体上并不十分明显,情绪耗竭比工作怠慢和专业效能更加严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随教龄的增加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变化趋势,尤其教龄在11~15年的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最为严重。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

高等教育改革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他们是较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的群体之一。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对教师及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长期面对压力环境、缺失有效减压策略会导致高校体育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对高校体育工作和教育事业产生消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调查,力图从中探索出一些状况和特征,使体育教师对职业倦怠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增强体育教师自我管理和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 职业倦怠的界定

“职业倦怠”是费登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概念,并于1974年引入心理学研究。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耗竭的现象。1979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职业倦怠作为年会的中心议题;1980年第1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召开,职业倦怠从此被视为现代生活的疾病。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山西省高校中办学历史较长的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中北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8所高校的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查阅、检索、收集与“职业倦怠”“职业压力”“体育教师”有关的期刊资料以及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马氏量表(MBI),在8所高校中抽取样本含量160人,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85%,经信度与效度检验符合课题研究要求。

2.2.3 访谈法 在调查过程中,由被试当场集体填写问卷并回收。填写结束后,选取部分教师进行访谈。就研究所涉及的职业倦怠相关问题与其面谈并做好笔录,对笔录的内容整理和分析。

2.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表1 职业倦怠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3 结果与分析

3.1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3.1.1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采用的职业倦怠量表为5等级记分,包含3个维度,即情感耗竭、工作怠慢、专业效能感。三级评分标准:1~3(含3)表示倦怠并不严重;3~4(含4)表示倦怠比较严重;4以上表示倦怠非常严重。(表1)

结果显示,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整体上并不严重。从职业倦怠的均数来看,体育教师的工作怠慢最低,情绪耗竭程度相对严重,低专业效能感居中;从标准差上分析,低专业效能感存在的差异最大,工作怠慢存在的差异最小,而情绪耗竭存在的差异居中,说明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中专业效能感低表现的较为普遍,这可能是由于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繁杂,劳动成果在短期内很难得到体现,自身价值无法得到充分认可。此外,在体育工作方面各高校重视程度不同,体育教师普遍感觉缺乏成就感和工作热情。

表2 体育教师性别和婚姻状况在职业倦怠及其三维度上的差异表

3.2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性别差异和婚姻差异比较

表2显示,女体育教师的情感耗竭、工作怠慢的均数低于男体育教师,低专业效能感的均数明显高于男教师,但t检验显示性别在职业倦怠3维度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表2数据表明,体育教师的婚姻状况在职业倦怠的3维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在情感耗竭上已婚的体育教师的和未婚的体育教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低专业效能感上已婚的体育教师和未婚的体育教师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而在工作怠慢的维度

3.1.2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 从教师教龄来分析职业倦怠的特征,结合以往研究基础及本研究的特点,把教师教龄分为5个层次,分别用 5、4、3、2、1 代表,1即5年以下;2即6~10年;3即11~15年;4即16~20年;5即21年以上。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首先是以情绪耗竭表现出来,情绪耗竭和工作怠慢的发展趋势趋势相同,两者的发展均随教龄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3个维度中,情绪耗竭比其他2个维度的问题都突出,专业效能感则随教龄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由于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倦怠感在教学工作开始的最初5年内开始出现,后随着教龄的不断增加,倦怠感也逐步加重;而专业效能感在工作的6~10年降到最低;情感耗竭、工作怠慢在工作的11~15年均达到最严重。究其原因,教龄在 11~15年的体育教师,正处于职业发展的中期,对职业发展的期望值比较高。在较高期望值和较低现实感间的差距会使他们产生对工作极度的不平衡。同时,来自教学科研的压力体验逐渐加深,使其工作热情逐渐减弱。上已婚的体育教师和未婚的体育教师具有不显著性差异。

3.3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情绪耗竭的职称差异和工作怠慢的学历差异

如表3所示,情绪耗竭在职称的表现上差异显著,经过均值多重比较,显示正高和初级职称的体育教师情绪耗竭具有显著性差异。正高职称的体育教师的情绪耗竭力最为明显,可能由于体育课程对教师体力的要求较高,而正高职称的体育教师的工作年限较长,体力到一定年龄后呈下降趋势所致,再加上承担一定量的科研工作及行政管理工作负荷重,故而也更易产生情绪耗竭。表3数据显示,工作怠慢在学历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经过均值多重比较,显示硕士学历的教师和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工作怠慢具有显著性差异。硕士学历的体育教师工作怠慢最为明显,可能由于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中,已基本硕士化,具有硕士学位的体育教师目前是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中的中坚力量,工作重复性多、强度和量度大,而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大都工作年龄较长,部分已进入管理层所致。

4 结论与建议

4.1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整体并不明显

从职业怠倦的3维度看,情绪耗竭比工作怠慢和专业效能更加严重。可通过多种方式预防和舒缓体育教师的情绪压力,调动他们到积极的情绪状态。

4.2 山西省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随教龄的增加而变化

山西省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随教龄的增加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变化趋势。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龄在11~15年的体育教师,这一阶段相比其他阶段职业倦怠表现的最为严重。在职称和学历方面,正高级和初级职称的体育教师情绪耗竭具有显著性差异,且正高职称的体育教师的情绪耗竭表现最为明显,硕士学历的体育教师和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在工作怠慢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硕士学历的体育教师工作怠慢最为明显。为此,必须加强这一群体的关注力度,增加体育投入,改善教师待遇,使其能以健康的、稳定的平和的心态做好教学等相关工作。

表3 高校体育教师职称在情绪耗竭、学历在工作怠慢上的差异表

注:** P<0.01, *** P<0.01。

4.3 山西省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受性别和婚姻状况影响不同

性别在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的差异并不具有显著性,而婚姻状况在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或多个维度上则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性别上,尤其需要对女体育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认可,使其能真正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 1 ]卞冉,龙立荣.工作倦怠的理论研究及其进展[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 (4):317-320.

[ 2 ]刘维良.教师心理卫生[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999.

[ 3 ]黄晓俊.基于价值观的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分析[ 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31(6):67-72.

[ 4 ]颜耀南.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变项之后设分析研究[ D ].台湾:国立中正大学教育研所,2002.

[ 5 ]梁建平.重庆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情感结构特征[ J ].体育学刊,2014,11(6):26-28.

[ 6 ]杨清元.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J ].运动,2015(20).

[ 7 ]吴国栋.南京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原因探析[ J ].运动,2015 (21):133-134.

G807.4

A

1674-151X(2016)06-04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1.028

投稿日期:2016-04-14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041057-5)。

朱舰(1969—),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教龄职业倦怠显著性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基于教龄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