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修民:以玉载道 寄意云水山林

2016-09-03付秀宏

藏天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籽料百花奖万山红

文/付秀宏

丁修民:以玉载道 寄意云水山林

文/付秀宏

DINGXIUMINYIYUZAIDAOJIYIYUNSHUISHANLIN

人物名片

丁修民,1981年出生于山东巨野,进入雕玉行业20载,现为工艺品雕刻一级(高级)技师。2010年10月在上海成立“中庸玉道”工作室,擅长玉器的立体设计和雕工写意。

2013年,丁修民的和田白玉籽料作品《观音牌》荣获第11届全国艺术品博览会金奖。2015年,和田白玉籽料作品《西方三圣》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和田白玉籽料作品《普渡众生》荣获第7届上海玉石雕刻玉龙奖铜奖,和田墨玉作品《秋香》荣获第7届上海玉石雕刻玉龙奖铜奖,和田白玉籽料作品《带子上朝》荣获第8届中国玉石雕刻神工奖优秀奖,和田白玉籽料作品《五子登科》荣获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优秀奖。2016年,和田青玉籽料作品《万山红遍》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和田白玉籽料作品《文殊菩萨》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和田白玉籽料作品《粉墨人生》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和田青玉籽料作品《圆满和谐》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奖。

玉为石之美 心为玉之臻

◎丁修民 《圆满和谐》

◎丁修民 《花样年华》

丁修民擅长雕和田玉,能够从和田玉的惟一性中找到创作灵感,对于一些有特色的“绝货”把握独到,发掘出它的“稀缺之美”。他说:“能带给我想象的和田玉才是十足的好玉。”

丁修民肯于学习和实践,擅长从和田玉材质中看出生命质感,挖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这种智慧基于他的聪灵之心,觉于他的气质之感,形于他的精工之道,历经修学、悟道、审石几个环节,于是,和田玉材质在他手下变得通透、鲜活起来。究其因果,玉为石之美,心为玉之臻也。

丁修民的和田玉雕作品屡获大奖,往往通过其巧妙的艺术表现形式,运用独具性灵的构图设计,将中庸、和谐之美细密呈现,实现了工写兼备、情景交融的审美效果。他的和田玉雕作品讲究顺应玉石内在的流线走势,繁复工艺与留白意蕴相结合,隽永中求取自然之态,同时注重远景与近景的呼应,使观赏者悦目赏心。

丁修民从小就对书格外钟情,来到上海后,他常常潜入书城淘书,那些散发着艺术情韵的美术和玉雕书籍,就像风光无限的丛林,吸引着他探寻追索。

◎丁修民 《粉墨人生》(正面)

◎丁修民 《粉墨人生》(反面)

◎丁修民 《带子上朝》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有美术、玉雕书籍在身边,就像多了一位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知己,让丁修民无比庆幸和珍惜。读书,是在与许多美好的镜像与灵魂对话。读书时,常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共鸣,更有激情澎湃出灵感的喜悦,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滋味,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因而,丁修民的玉雕艺术是上海这座国际都市最妩媚的裙裾,每一件玉雕作品,都在唱着他内心的歌,每一条纹理都牵动着一段深情,宛如他和着一根吉他弦一样摇摆弹跳。如果一直紧紧抓住海派文化的裙裾,我猜想丁修民一定能够像一架秋千一样带着我们荡起来,轻轻触碰前方的梦想。

◎丁修民 《秋香》

大奖屡归囊中 心性藏于其中

丁修民的和田白玉籽料作品《文殊菩萨》,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并不是偶然。这块和田白玉籽料油润细腻,所雕文殊菩萨高簪华服,圆脸凤眼,从神达意,一派沉静笃定、丰腴柔美之态,充分表现了丁修民以唐佛造像的艺术才华。

玉雕创作是静与动的结合,最妙是在原石上刻画出有意味的线条,从常态中超然溢出,纵肆飞舞,追求一脉艺术生命的清流。丁修民的和田白玉籽料作品《粉墨人生》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就是利用原石正反两方面的独有元素,使戏剧艺术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空间中,产生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粉墨人生》正面是满张的秋栗皮,丁修民依其色形巧妙地雕刻了一个京剧脸谱,运用西方美术透视的表现手法,使脸谱稍稍微侧,于是戏曲的悲欢离合都在其中聚散、走动。其反面是细润的白玉,那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二胡、双铎、相鼓、箜篌等戏剧器具传出的优雅旋律在空中缓缓飘荡,委婉迷人,荡人心腑。

丁修民的和田青玉籽料作品《万山红遍》,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丁修民说:“前些年,我得到一块和田青玉籽料,为沙枣青,其玉质非常细腻、无结构,更为难得的是玉料前后两面都是满面枣红皮,喜爱至极。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表现题材,今年我翻阅到李可染先生的国画《万山红遍》,又联想到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长沙》,突然眼前一亮,于是我在冰清玉洁的青玉上开始做文章,利用浅浮雕的手法,在两面枣红皮上雕刻上层层的山石、树林和瀑布等,在玉石作品中非常少见,自有一番元气淋漓、真宰上诉的情致。”他以“万山红遍”的绝妙构图,层层雕饰,笔笔融通,焕发出一种令人目眩的艺术感染力与视觉冲击力。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玉雕作品达到一定深度形成某种意境,便具备了感染人的魅力。丁修民玉雕艺术主旨在于心灵的拨动之上,他几乎用朝圣式的精准刀法,让观赏者领略到真、善、美,并有所感、有所思,然后进行吸纳和升华。

丁修民玉雕作品呈现多彩多面、多种情结和多种角度,源自他独特的艺术理解和创作脉路。艺术在于发现,有了自己的发现才能被灵感的阳光照耀。一旦丁修民与玉石材质之间实现了真挚的交流,心灵碰撞便随之而来,于是在狭小的设计空间里,他容天下之大,海纳百川,寄意佛仙人寰、云水山林,让观赏和收藏者感受到一个宁静博爱、生机盎然的艺术世界。

◎丁修民 《普渡众生》

◎丁修民 《文殊菩萨》

◎丁修民 《万山红遍》

责任编辑 陈朝晖 肖凌霄

猜你喜欢

籽料百花奖万山红
百花奖:薪火相传助教育,百花齐放共教研
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网络投票启动
飞奔——在希望的田野上第十届『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览入围作品
徐境怿《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看万山红遍》汉字艺术
第15届中国当代玉雕大师(籽料作品)拍卖会
浅谈和田玉籽料的肉眼鉴定
拍一叶知秋 摄万山红遍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李可染《万山红遍》欣赏
慧眼识玉辨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