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多元化需求分析调查及解决策略研究
2016-09-03拓春晔
拓春晔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陕西西安 710100)
近五年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多元化需求分析调查及解决策略研究
拓春晔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陕西西安710100)
通过对自2009年以来近五年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需求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分别从培训需求政策、培训动机需求、课程需求、模式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和策略,旨在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中小学;教师培训;多元化需求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2.033
一、对培训需求政策的解读
1999年,随着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出台,教师培训继而展开。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开始推进实施,教师培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程实施之初的教师培训主要集中在通识培训。2010年,教育部颁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各个省市的教师培训基本上转向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各项教育培训。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指出:要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完善培训制度,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机制,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1]在这里提出各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基础上,也突出了按需施训的观点。
2012年陕西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项目任务“(陕教师(2012)44号)文件指出:培训项目有中小学教师骨干体系建设计划;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包括阳光师训项目、骨干教师省级研修项目、农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项目、特殊教育项目、民族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推进计划(包括省市级校本研修实验区建设项目以及小学高中校本研修引领者研修项目)等,这些培训项目具有普遍性,突出针对性,说明培训一直在探索教师的专业需求,更加关注教师角色的转变和专业成长等研究。
“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指出:增强培训针对性,确保按需施训;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各地要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教师培训课程的50%。
从2011年到2013年出台的培训政策文件都突出了培训教师的专业需求,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丰富培训项目的划分,有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有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有学前教育培训和中小学培训等各个学段的培训等,培训项目一直在细化,满足教师各个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文件里面涉及到培训内容的更新,要求结合一线的实际需求,展开特色鲜明的培训内容,要求实践课程必须达到相关要求的比例;对于培训模式的创新也提出了要求,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这些政策文件和以往相比,更加的突出了教师的专业需求,并将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等板块做了细化,使得培训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根据国家培训政策导向,课题组专门研制了教师需求调查问卷,问卷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教师基本情况的了解以及对教师培训的需求调查。我们当时选定了西安市长安区香积寺小学,并和学校校长、教研室主任以及教师进行座谈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正和完善,利用网络调研的形式,供西安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填写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参与调查问卷的老师人数为100人。其中女老师为58人,占58%;男老师为42,占42%。这些教师来自西安市的各个区县,包括城区和乡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下,我们将通过对教师动机需求、课程需求、培训模式需求等方面数据进行分析。
二、培训需求分析
(一)培训动机需求分析
教师培训动机需求分析是教师培训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大体上,教师动机需求包含了对专业提升、职称晋升、课外充电等方面。本次填写问卷的100名老师,其中城市学校的老师占58%,县镇学校老师占到28%,农村学校教师占到14%;小学教师占48%,中学教师占33%,其他占19%。在这些教师当中认为最需要专业知识更新的占72%,提升师德和职业责任的教师占58%;教技提高的占58%;教研能力提高的占66%,心理辅导能力的提高的占50%等(见图1)。调查显示,教师认为当前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分别为:认为教学观念僵化的占44%,知识面窄的占38%,教法匮乏的占40%,教研能力不足的占46%,教学设计能力欠缺的占24%,研究学生能力不足的占46%,多媒体制作与应用欠缺的占20%,班主任工作经验缺乏的占22%,人际沟通技巧薄弱的占20%,学科教法弱的占22%,对新课标解析不足的占30%(见图2)。以上调查内容均有多选题。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老师能认识到自己教学领域的薄弱环节,希望通过培训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另外,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每位教师在五年一轮的培训中完成学时不少于360,这也是教师们评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很多教师在处理好工学矛盾的同时,希望通过参加培训来满足学时的要求。这也是教师参加培训的另一动机需求。
图1 西安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动机调查统计
图2 西安市中小学当前教育教学薄弱环节调查统计
(二)培训课程需求分析
课程培训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的核心组成部分。明确中小学教师对课程培训的需求,是培训有效实施并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具有代表性研究的有程焕玲的“对‘国培计划’课程开发的思考”,韩素兰、王全乐的“教师培训需求转化为培训课程的策略研究”, 苏文虹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启示”,胡庆芳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等文章。程焕玲认为课程设置分为三种类型:即模块课程、拓展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根据项目的需要来设置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践考察、文化考察、团队培训、教育沙龙等内容,同时对培训的内部外部环境对教师培训的影响来探究隐性课程。课程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培训理念的更新和教师培训需求的变化来更新培训课程,从而达到培训的实效和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2]
调查显示:教师认为最需要的培训内容为:学生学习发展心理知识的培训占72%,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占62%,教学内容的培训占48%,班主任的培训占44%,师德培训占28%。(见图3)
图3 西安市中小学教师最需的培训内容调查统计
(三)培训模式需求分析
通过查阅网上文献资料,对培训模式的需求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分别从培训路径、培训模式、师资力量以及培训考核等方面来进行探究。
1.培训路径需求分析。根据工学矛盾、家庭因素、培训内容、形式和地域远近等方面的需求选择。在处理工学矛盾和时间长短上,主要分为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研修、校本研修及网络培训等。调查问卷统计显示,认为培训时间应该为:平时上课和寒暑假结合的为46%;选择平时上课时间的教师占36%;周末和寒暑假结合的选择率为12%。由此已经看出,教师不愿意占用周末的时间,更愿意用平时上课的时间和寒暑假来参加培训学习。[3]在培训机构的选择上,根据项目的特点不同,主要有高校的培训学院、市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以及实验基地等。在培训方式上,主要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培训、送培下乡、校本研修、跟岗研修和境外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2.教学方式需求分析。教学方式的运用在培训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最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为:教学观摩占74%,实地参观考察占60%,课题研讨占48%。相比之下,教师们更喜欢观摩一线优秀教师现场课堂,实地考察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方式。在培训中,可以将教学模式分为教学观摩、课题研讨、专题讨论、系统传授、实地参观考察、下校实习等几种模式,以上的模式在教学中不是以一种形式出现,也可以几种形式同时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这样让参训教师能够更好地接受理论和实践的训练。
3.培训师资需求分析。优厚的师资能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培训师资来源于高校专业教师、教科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研究人员、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等。通过调查问卷显示,最受参训教师欢迎的培训者是来自中小学一线的教师,占总人数的76%,这些教师更能接近教学实际,为培训教师分享中小学教学经验和技能。其次,教科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受欢迎程度占总人数的50%,这些研究人员大都在中小学一线当过教师,对中小学的情况比较了解,而且在此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所以非常受欢迎。高校专业教师受欢迎的程度为48%,高等院校教师具有专业领域知识,能够满足参训教师的专业理论需求。教育行政部门的研究人员欢迎程度占22%,这部分人员对培训政策和情况研究和探索,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教师进修学校人员的受欢迎程度占14%。以上数据显示见(图4)。
图4 西安市中小学培训师资受欢迎程度调查统计
4.对培训考核方式需求的研究。考核的办法可以是多元的,不一定是单一的考核办法。考核办法可以渗透在培训中、培训结束时以及在工作岗位的跟踪等各个阶段。对教师而言,这是培训的质量的动态考察和交流。对培训机构来讲,将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反馈回来,提供给教育行政部门参考,有利于及时调整和更新,使得培训能跟上教师技能发展的脚步,让培训更有实效性。在我们所做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教师认为培训考核的方式应采取:提交心得占52%,汇报课展示占52%,专业知识考试的方式占34%,教学课件制作的方式占30%,考察出勤情况占12%。大部分老师更能接受汇报课展示和提交心得体会的方式来参与考核。
三、培训策略改进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加强培训需求调研
培训需求调研是做好培训的基础工作,一定要明确教师培训的需求和驱动力是什么,才能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培训需求调研:一方面,让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教师的目标需求、培训内容需求、培训模式需求、考核需求等各方面的需求,有助于我们做好实施方案,让培训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展开;另一方面,能够激发教师培训积极性,做教师所需要的培训,这能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培训解决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碰到的困惑和难题,让自己的教学工作更加的顺利,激发教师的兴趣和自信心。所以培训需求调研是培训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建议开通网上需求调研通道,可以适时监控教师需求变化,让培训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有效果。
(二)丰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是培训质量保证的关键。培训内容要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来不断地更新和丰富,不能按照老教案毫无新意地去完成教授任务。目前的培训内容稍显陈旧,有些内容已不能够满足教师培训需求。首先,教师认为最急需补充的知识是学生学习发展心理知识的培训,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培训内容的加强;其次,培训内容要根据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当中碰到实际问题进行更新和调整,应当有针对性的在学生管理、学生的健康教育、教师的多媒体技术学习、校本研修指导等方面适时地更新和培训;再次,培训内容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展开。最后,对于同一专业的老师,也要根据职称、教龄等因素的不同进行分类培训。总之,培训内容要根据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来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三)创新培训模式
1.培训方式改进:有效的培训方式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明确教师认为哪种培训方式和方法是实际需要的和最有教学效果的。通过之前的调研,多数教师还是比较喜欢传统的集中培训方式,使培训效果取得实效。但培训方式不能一成不变,根据不同的培训项目,更新培训模式,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不同的培训项目特点,也可以采取网络培训、校本研修和境外培训等方式。2.教学方式改进:教学观摩是最受培训教师欢迎的教学方式,可以现场聆听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学习和观摩,并现场和讲课的老师进行交流和探讨。我们也可以采用集中面授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教师们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对于教育资源贫乏的地区,我们也可以采取送培下乡的方式,将优秀的高校教师、特级教师、优秀教研员送到培训学校进行授课,这样加强了城乡交流,起到示范作用。3.培训时间改进:通过之前调研,我们知道培训教师最愿意利用平时上课时和寒暑假结合时间培训,以及利用平时上课的时间,这样可以处理好工作、学习以及家庭的矛盾,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培训学习中来。另外,在边远交通不便地区,可以请特级教师、高级教师进行课堂示范,可以节约时间成本。我们也可以整合网络资源,将优质教学资源上网,这样边远地区的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克服工学矛盾。
(四)强有力的培训师资
在之前的调查问卷中得知阻碍培训的因素涉及到师资力量层次不齐和结构不合理。优秀的师资是培训质量的有力保证。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机构要遴选知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精湛的老师来担任培训者。根据之前的调研显示,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最受欢迎的是来自一线的优秀教师,其次是教科所等机构研究人员以及高校专业教师。因此在师资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有所侧重。建立专门的专兼职专家库,供培训机构进行选择。专家库中各类培训者应有合理的比例,即建立由高校专业教师、教研所教研员、中小学优秀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研究员人员并存的培训师资,满足培训教师各个层面的知识需求,开阔专业领域的视野,确保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五)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据之前的调查显示,教师们最喜欢的培训考核方式为提交培训心得和汇报展示。也有少部分老师建议提交教学课件制作和专业知识考试的方式。在培训结束时,以上方式可以作为参考。我们要不断地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实效的追踪机制。即使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也能反馈培训的效果,这有利于我们不断地调整和更新培训的策略,及时纠正培训中出现的缺点和问题。柯克帕特理克“四层评价法”指出对教师培训完整的评价机制应该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面、结果层四个层面上的评价。[4]依据这一理论,我们从以上各个层面去完善和细化考核评价机制。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 [EB/OL].http://www.sxjspx.com/documents.asp?id=24&bh=48.
[2]程焕玲.对‘国培计划’课程开发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3(4):139-140.
[3]王莹.小学教师培训现状及其需求之分析—基于对甘肃省某市教师培训实效性的调查[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3(7):18-23.
[4]周玉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需求与现行培训矛盾的调查与建议[J].基础教育参考,2011(1):37-40.
[责任编辑李亚卓]
An Analysis of the DiversifiedTraining Demand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for Past Five Years
TUOChun-ye
(ShaanxiXueqianNormalUniversity,Xi’an710100,China)
Based on the data study of China’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training demands of the past five years since 2009,this paper studies the policy of training demand,training motivation,curriculum requirements,demand patterns,etc.The paper finally gives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training problem and strategy,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diversification needs
2015-05-12
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Y93)
拓春晔,女,陕西延安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职后教育
G650
A
2095-770X(2016)02-01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