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鮰鱼、小龙虾病害的防与治
2016-09-03屈新家山西黄河鱼病研究所
■ 屈新家(山西黄河鱼病研究所)
剖析鮰鱼、小龙虾病害的防与治
■ 屈新家(山西黄河鱼病研究所)
屈新家,中国社科院甲型流感H1N1课题组成员,农业部国标渔药指导师,中国水产学会渔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成员,曾任北京市水产研究所鱼虾病防治研究员,北京兴邦工贸集团名特水产养殖场总顾问,天津蓟县于桥水库鱼虾病防治中心主任,现任山西黄河鱼病研究所所长、兼任山西乾泰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淡水鱼类养殖病害防治、水质调控、新特渔药的研发工作,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独创了从肝胆入手防治顽固性草鱼老三病的新疗法,在精养四大家鱼的水体中发现裸藻并非书本上所说的是益藻,首次提出了应正确对待裸藻的新观点,特别是在新增鱼病中,攻破了近几年高密度精养鲤鱼急性鳃坏死之顽症。
病害处理现场1
病害处理现场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了5月,按往年这个季节,各种鱼类已进入主要生长阶段,虾类刚完成放苗进入适应阶段。然而就在初期,各种鱼虾病害悄然而来。
近期,河南郑州一带精养的各种鮰鱼发生大面积的疾病,湖北的汉川、洪湖、仙桃等地饲养的淡水小龙虾发生突发性死亡,给不少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把当前在一线防治的成功经验跟大家分享,希望能对各位养殖户有所帮助。
从区域定种类而言,长江以南养殖的品种有鳜鱼、鲈鱼、鳗鱼、生鱼、罗非、鲮鱼、泥鳅、黄鳝、塘鲺、黄颡、翘嘴鲌及各种虾、蟹等多种水生动物,而长江以北的养殖种类主要为鲫鱼、鲤鱼、鲶鱼和常见的四大家鱼。但在近几年,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使某些品种的饲养已不受区域限制,特别是斑点叉尾鮰、淡水小龙虾在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下,养殖范围已普及全国各地。该品种养殖面积的迅速扩大,正是导致二者病害蔓延的一大因素。
1 叉尾鮰
有关当前鮰鱼发病情况与诊断过程,我以代表性案例与大家分享,位于陕西省合川滩涂,有一养殖鮰鱼的徐老板于2016年4月23日,打来求助电话,自称其养殖的15亩斑点叉尾鮰每天死亡百余条,每尾约重600g左右。技术人员赴现场对水质进行检测,未发现异常现象。塘内出现不少鱼儿有独游现象,并伴有交替的不规则游泳,常做环状游动。捞出病鱼可见头背颅侧部溃烂形成一深孔,有的病鱼头背部严重溃疡,裸露整个脑组织。镜检鱼鳃及体表粘液,可见大量杯体虫,解剖腹腔积水:脂肪组织、肝、肠、肌肉、体壁有紫色出血,肝、脾、肾肿大。
据塘主叙述,这塘已经死了十几天了,每天吃食减少过半,前半天喂颗粒饲料,傍晚投喂冰鲜鸡肠。开始每天死十几条,苯扎溴铵、戊二醛、聚维酮碘等消毒产品都用过,可就是不见效,治疗期间还用阿维菌素、氰戊菊酯等杀虫剂也不见效果。最后听别人说可能是塘底有毒,需要解毒,但调水改水王、解毒宝、底改、VC都用遍了最后还是越死越多,塘主最后还说“像我家鱼这种症状,附近好多家都是,你能治好我家的鱼,你就出名了。”
听完塘主诉说,技术员更是详细、仔细的检查,最终初步诊断为鮰爱德华氏菌感染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并建议以下治疗方案:
(1)停用所有的药品;
(2)次日上午9:00~10:00时向池塘泼洒菌虫料台净,亩用1,000~1,500mL,同天下午16:00~17:00,向池塘泼洒爱德唯它I型,亩用300g,第2天上午9:00~10:00时,管轮净亩用500mL用来杀灭鳃部及体表感染的寄生虫,以减少病原传播; 第3天,用爱德唯它II型,亩用500mL,当我们第3d进行回访的时候,死鱼明显减少,技术员告诉塘主,幸好该病原是通过鼻根的嗅觉囊侵入大脑,引起的脑部溃疡,在理论上称“头盖穿孔型”,如果该病原通过肠道侵入,那就损失更大了。因为头盖穿孔型属于慢性疾病,该病死得慢但不好治,而肠道败血性则死得快易康复。因此建议该塘还应结合内服的方法治疗一段时间,切莫让病原反弹。
目前,我们共治愈38家鮰鱼由爱德华氏菌引起的疾病。
2 小龙虾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当前淡水小龙虾为何这样大量死亡。
淡水小龙虾又名克氏原螯虾,在湖北汉川一带,其密度大,产量高,可以说家家户户都将鱼塘改为虾塘。但在4月中旬这里的塘口出现大批死虾。
据该地虾农说,在发病后,很多相关的技术员和专家来看过,但他们都束手无策,多数人认为是白斑综合症引起的病毒性疾病,还有少部分人认为是弧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关于此病的传言,说法不一。我所技术人员为弄清这一病症,赶赴现场,在当地经销商胡某某的引领下,对多发地段的虾塘进行了一一仔细的检。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池边有静卧不动或在水面兜圈的病虾,有的行动迟缓、弹跳无力。捞起病虾,可见虾体空肠无食,多数病虾头大身小,甲壳较厚,部分活虾有断须、断肢现象,局部呈白色,体表并未发现红斑或体色发红的特殊症状。
在多家虾塘诊断中,对水质都做了检查,并未发现异常现象,通过对鳃部及体表的镜检,也未发现可疑的寄生虫,就这样一连几天查不到真正的病因,眼看一塘塘红虾死去,就在关键时刻我们请教了江苏淡水研究所鱼病防治站薛辉主任,他告诉我们,会不会有微孢子虫的感染呢。
4月26日,我们再次特派相关技术人员对发病的虾塘再次进行检查,结果在虾体内的肝胰脏及肌肉部位发现了很多的孢子虫,这一结果让我们喜出望外,并在短时间内研发了适用于虾类病毒与寄生虫混合感染的新型产品——虾瘟灵,该品生产后,首次在湖北仙桃姚高华家中的虾塘试用,该虾塘8亩,每亩使用500g,用前水泡2h,用后的第2天,神奇的效果出现了,姚老板说:“你这药真管用,昨天还死300只,今天只死20多只。”直到现在,这一产品仍是成为湖北汉川、洪湖、仙桃的抢手货。
以上案例经验总结,告诉我们,不论是鱼病还是虾病都应做到对症用药,尤其在当今高密度、高产量的环境下,鱼虾一旦发病,并非是单一的病原,在诊断过程中,一定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特别提醒大家,当诊断用药后96h不见效果,那就是错的,因为药物可以帮助诊断。
集思广益,欢迎对本文发表见解,如需评论或投稿,
可发邮件:tschuanmei@126.com
QQ群:234902776
更多即时精彩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平台:ts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