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骏:鲫鱼鳃出血病的防控关键点在于减少应激

2016-09-03卫丹凤编辑整理

当代水产 2016年4期
关键词:出血病投饵鲫鱼

文/图 卫丹凤 编辑整理

谢骏:鲫鱼鳃出血病的防控关键点在于减少应激

文/图 卫丹凤 编辑整理

说到鱼病,大家首先就关注到病原和防控问题,但是对鱼本身的状态却关注不多。从我20多年从事渔病研究体会来讲,所谓发病,就是鱼的状态出问题。我们一般认为鱼的状态主要分为健康状况和发病状态两种,其实还有一种状态更重要,就是应激状态,但大家关注并不多。判断鱼是否健康,我认为有两个标准:鱼吃食和游泳行为是否正常。

接下来,我想给大家讲一讲鱼的三个状态。

第一个是正常状态。很多人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鱼身上有病原菌、寄生虫,如锚头蚤,指环虫等,这条鱼就是一条病鱼,其实,如果它们吃食和游泳行为正常,我们也可以把它当做是正常的。

第二个就是发病状态。有明显的症状和组织病理。从病害的角度,大部分人都知道鱼的这两个状态。但是还有一种形态,大家忽略了。这是什么状态呢?——应激状态。就是鱼受到刺激以后,产生了应激。通常认为,病原是条件致病菌,池塘里病原总是存在的,水生动物是否发病,不取决于是否存在病原,而是取决于鱼体是否受到应激。

应激状态是一个耗能的状态,能量会重新分配,糖代谢是最急需的,蛋白质的代谢最迟缓。所以,在应激状态下,鱼体更需要中低档的饲料,高档料反而会影响鱼病情的恢复。此外,鱼的耗养和载氧状态是降低的。免疫系统全线下降,感染几率大增。应激后演变的方向也需要去关注。在应激状态里,如果得到有效的缓解,鱼就会恢复正常状态。如果应激迟迟得不到改善,鱼就会发病。

回到鲫鱼鳃出血病,是鲫鱼在应激状态下发生鲤疱疹病毒二型的感染。回顾我们的鲫鱼鳃出血问题,2011~2012年在鲫鱼出血后,不少养殖户用消毒剂,换水等产生更大应激的方式,只会雪上加霜。2014~2015年这些发过病的地区很少再有那种全塘覆灭的情况。

我们根据鱼的发病状态把鱼分为三个时期,正常期,发病期和应激期。

从病害的角度讲,在这三个不同时期里,我们希望正常期越长越好,发病期越短越好,应激机率越少越好。病害防控的关键是鱼,池塘养殖的关键是气候。

工厂化养殖屏蔽了气候,所有的系统都是稳定系统,池塘养殖是开放的水体。气候是中长期的影响,我们从病害防控的角度,让鱼塘里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形成一种和谐共处机制。哪怕鳃出血病毒一直携带,只要和谐相处,不会影响鱼的吃食和生长。

很多人10天消1次毒,其实从另一方面讲会加重鱼的应激。

下面举些小例子,一个是连续阴雨天,2015年7月前,水温始终在23℃~26℃,水中有机质太多,饲料蛋白较高,阴雨天投喂量较大,导致鲫鱼鳃出血病,草鱼的肝胆综合症或者“三病”爆发。

2015年8月中下旬,一场台风,让细菌性爆发出血病和鳃出血病同时并发。

还有一种是人为处理的鱼种入塘,因早春鱼价不好而压塘,同时又补充新鱼入塘,这样成鱼和新鱼的应激,也会造成鳃出血病。

此外,投饵也非常重要。在射阳建湖大丰,春季由于水温突然升高,价值商品鱼价格回升,养殖户希望尽快出鱼而加大投喂量,投饵率超过2.5%,最终导致水质恶化鱼发病。

对于病毒病,我们没有特效药,所以应激防控体系的构建很有必要。在正常期,预防技术体系里要严禁用药,包括消毒剂。在应激期,可以用消毒剂。

对于鳃出血病,预警技术也至关重要。病毒快速检测方法,全年气候整体走势都是养殖户必须掌握和关注的。2015年饲料产量是下降的,但是鲫鱼养殖户效益有提升。

第二个免疫技术,以前我认为鲫鱼不能打针,只能浸泡。2014年我们发现鲫鱼是可以打针的。还有是免疫增强剂的广泛使用,必须有针对性的护肠、保肝,保护黏膜健康。

第三个增氧技术,均衡增氧技术、增氧机、微孔盘、增氧剂等。第四个做好三道防线进行生态调控。肠道、气水界面和泥水界面是要做好的。关于粘液健康和黏膜健康,这个非常重要,粘液是鱼体的(转右)(接左)第一道防线。泥水界面不要用颗粒型的消毒剂消毒,它会把水底的微生物通通干掉。

第五,切断传播途径技术。传染源的隔离技术,在鲫鱼应激期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整个池塘的哪个季节的应激节点在哪里,如气候、捕捞、运输、分塘、用药等。在捕捞行为发生后,鱼势必受到很大的应激,一定要有效缓解。

应激用药技术,养殖户在防控时,可以把1,000元的药降低到200元,消毒的概率可以大大下降,以前7~10天消一次毒,我个人认为,可以适当降低消毒频率,减少应激。

发病时,在调水过程中,我们要防止造成新的应激。比如枯草芽孢,是耗氧型的,使用容易泛塘。比如说光合菌在应激期是不能用的。如果是阴雨天能用的微生物产品,应激期是可以用的。

如果发生鳃出血病,该怎么处理呢?

100亩的鱼塘,死亡量小于500尾的,可以用药物控制,减少投饵;如果死亡量在500~2,000尾,发病后的处理可以采用“三不”政策:不换水、不投喂、不用药。我们所讲的不投喂是三、五天不投喂,而不是一个月两个月不投喂;如果死亡量超过2,000尾,建议出塘或者熬塘。如果判断气温能够升上去,或者鱼太小,不值钱,就可以熬塘。

2011年那个时间段的鳃出血,症状是鱼一上岸就出血;2014~2015年,鱼不出血,但是像细菌性疾病,体表发红。这个变化说明,病毒的攻击力在下降,病毒的症状在变轻。

对于今年的判断,我认为鳃出血病整体比2015年大大好转,6~8月高温天气增多,注意细菌性疾病的爆发。

总之,鲫鱼鳃出血病的防控关键还是应该尽可能地减少鱼在塘里的应激,虽然现在这个病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做好防控工作。毕竟鲫鱼在我们华东地区是一条产量和效益都十分可观的鱼。

猜你喜欢

出血病投饵鲫鱼
草鱼出血病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防治
龙池鲫鱼 再跃龙门
草鱼出血病的综合防治
易捕鲤出血病的防治技术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
鲫鱼
投饵机的选用与维护
鲫鱼最鲜美的10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