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滕峰:河蟹健康养殖节点管理

2016-09-03当代水产本刊编辑部微信公众号tsfish

当代水产 2016年11期
关键词:轮叶伊乐藻黑藻

■ 《当代水产》本刊编辑部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滕峰:河蟹健康养殖节点管理

■ 《当代水产》本刊编辑部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在华中地区,小龙虾养殖技术相对较为成熟,而河蟹养殖技术仍较落后于华东地区,最明显的就是两地今年对河蟹“水瘪子”的应对措施。但华中地区河蟹、小龙虾的养殖面积遥遥领先其他地区,如果能摸索出适合本地区的养殖模式,前景非常广阔。

河蟹养殖如何走出困境

近年,不仅华中一带,各地河蟹养殖均陷入困境。在这一行业我做了20年,也养了5年的河蟹,现在还在养,我们的河蟹养殖基地有300亩。但我发现河蟹越来越难养,尤其是这几年,除病害情况严重外,抗生素、重金属、消毒剂、农药、饲料等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今年5月河蟹“水瘪子”病横行,而8月“抖抖病”也有所抬头,这些我们都有目共睹。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我建议大家做到两手抓,一抓外部环境,二抓内部环境。外部环境重点把控水草、水质、底质3大方面;内部环境则从肠道、肝脏的健康着手。

上海三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服务总监滕峰

外部环境:水草的管理

首先,是水草的选择。我们都在养河蟹,对水草非常熟悉。但大家是否都认真对比了解过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这3大主养水草的作用?仔细观察对比的话,它们是有差异的,且对我们养殖河蟹影响巨大。

伊乐藻的根茎较大,所以白天的时候产氧量很高,但同样其在夜间时的耗氧量也非常大。且伊乐藻不耐高温,当水温达到30℃的时候它就会停止生长。一旦伊乐藻停止生长,就无法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因此,我们会发现在种植伊乐藻为主的池塘里,水温达到30℃以上时,池塘的水就会开始肥起来。

与伊乐藻对比,苦草根茎小,白天产氧量低,夜间耗氧量较少能为河蟹脱壳提供的空间较小,但它能耐高温。而轮叶黑藻则是河蟹非常喜食的一种水草,但如果是虾蟹混养,建议不要种植轮叶黑藻,在投喂饲料不足的情况下,河蟹首先就会摄食轮叶黑藻,破坏池塘轮叶黑藻的生长。

水草的选择与养殖密度密切相关。当池塘养殖密度较小时,建议大家种植苦草,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另外再种些轮叶黑藻,其作用主要是在饲料投喂不足的情况下能有效地保护苦草的生长。当河蟹养殖密度较大时,建议大家种植伊乐藻。因为伊乐藻的上、中、下层都能成为河蟹脱壳的很好场所,能为河蟹脱壳提供较大的空间环境。但若是养殖大规格的河蟹,最好配合使用增氧设备,否则到了夜间伊乐藻耗氧量大,会导致河蟹处于微缺氧状态。

再者,关注水草的管理。对于水草的管理,我们主要掌握割、补、护3点即可。关于割草这方面,就以伊乐藻为例。它的生长周期约为70天,若是春节前把伊乐藻种好,在整个河蟹养殖期间至少要割3次草;春节后种的水草至少也要割2次若是看到伊乐藻开花了,则表示伊乐藻已经进入了死亡期。在夏季,伊乐藻要浮出水面的时候,它就一定会开花。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割草无论草多草少,都要割草。如果怕割草费事,那也要学会控草。

此外,大家一定要掌握好池塘的养殖密度,确保水草的种植密度是否与河蟹养殖密度匹配。若发现水草不够,只要气温在30℃以下,我们随时都可以进行补草。补草首先要将池塘的水位降下来,然后水草要连根栽、成捆栽。补草的密度越大,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只要掌握这几点,就能大大增加补种伊乐藻的成活率。

对于护草这方面,我建议种植伊乐藻的朋友至少隔3天就去观察下池塘里的水草。主要观察水草是否挂脏或发黑。水草挂脏就会导致它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而死亡,而当其缺乏营养根部就会发黑。但水草若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会发黑。尤其是在今年这种反常的天气情况下,我估计到9月左右最多也就20%的养殖朋友池塘里还余有水草。

外部环境:水质的管理

对于水质,我们的关注点主要是感官指标(水色、透明度)、理化指标(氨氮、亚硝酸盐、溶氧、硬度、pH)、农药、重金属、消毒剂、抗生素。举个例子,在今年8月,很多养殖朋友的池塘都有出现翻塘情况,有些人养的河蟹平均规格都达到了2两以上,十分可惜。主要是他们不懂得去看水色。水体发红发黑,表示池塘已倒藻,

培藻对水质管理的作用至关重要。池塘藻种不够的话一定要及时补充。在培藻时,一般不会考虑添加N元素,而是补充碳元素和注重溶氧。我们一定要随时去测池塘溶氧量,且在养殖密度高的情况下,要密切关注水的硬度和pH值。若高密度养殖的话还要注意补钙。

针对重金属含量过高的情况,很多人会用EDTA络合法去除络合重金属,但这个方法治标不治本。建议大家在池塘养殖间歇期种植杂草,在下一轮养殖周期开始前拔出杂草,重金属含量肯定会降下来。

外部环境:底质的管理

我们要不要重视改底?为什么要改底?爱喝茶的朋友都知道,没有好的茶叶,又怎会泡出一壶好茶?改底也是一样的道理。而且河蟹是底栖动物,所以改底非常重要。底质管理好了,疾病发生率自然会降低。举个例子,我有位朋友将400亩的鱼塘用于河蟹养殖,他的调水水平非常高。到7月中下旬的时候,他的河蟹平均规格为2两左右,养殖水平很高。但我从6月就开始建议他改底,但他一直没有重视。8月初问题就来了,螃蟹黑腮死亡,花了4~5天用尽一切办法才将它搞定,但损失严重。

池塘底质的管理是养水的根本,池塘底质的修复是蟹病控制最有效的途径。管理底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清淤、晒塘、翻耕、施肥、微生物修复(补有益菌)。晒塘能够帮助塘底消毒,紫外线是最好的消毒剂。华中地区的养殖户对于翻耕可能做的较少,但在华东一带很多养殖朋友都会比较重视这块,因为翻耕不仅有助于塘底铁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还有益于有益菌的繁殖。在微生物修复这方面,大家可以在养殖间隙期补充一些有益菌,来年蓝藻爆发的可能性会大幅的降低。

河蟹养殖内部环境管理

虽然今年大家对河蟹病害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处理得当,减轻“水瘪子”发病情况,但从我们近几年的实验来看,河蟹肠道损伤越发严重,主要由内部环境造成。

我将其归结为3大点。其一是营养失衡,饵料单一,饲料配方不合理。目前在华中地区,还有很多养殖朋友在投喂玉米、菜粕、冰鲜鱼等,饲料配方不合理,营养不均衡,缺乏维生素。其二是脂肪氧化,饵料鱼不新鲜、饲料中油脂氧化。我们可以用剪刀将冰鲜鱼剪开,观察它的肌肉颜色就会一目了然。其三是毒素积累,霉菌毒素超标、藻毒素。部分养殖朋友的饲料保存不当导致发霉,但为了节约成本就会继续使用投喂,从而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在今年5月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朋友的河蟹出现花肝、白肝现象,且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这些河蟹,发现它们的肝脏都是破裂的,且小肠绒毛干瘪。

如何修复受损肝肠细胞?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发酵饲料和天然植物对河蟹肝脏、肠道的修复非常有效。近年,我们发现在养殖过程中连续使用发酵饲料,无论是成蟹还是蟹苗,肠道和肝脏都十分健康。究竟是什么物质在起作用?在交流中,发现很多人认为是菌在起作用。因为乳酸杆菌在饲料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乙酸、丁酸,能在肠道中建立一道化学屏障。而酵母菌、芽孢可以产生具有特异性的物质,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芽孢在发酵的过程当中会产生抗菌肽,可以抑制肠道中有害菌的生长。但饲料中的活菌经高温加温后的成活率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是微生物发酵后的代谢产物在起作用。因此,建议大家做发酵料的话,菌种要多样化。

关于天然植物能否修复受损肝脏细胞,我们也曾就此进行实验,并断定天然植物可以修复受损的肝脏细胞,还惊喜地发现葛根对机体能起到排毒和加强肝细胞繁殖速度的作用。其实,很多天然植物里的活化抗氧化酶都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同时清除机体中的自由基。

我们主要关注天然植物的配伍和工艺两大板块。各个研究单位都在配伍上下足了功夫,且很多人都会把甘草作为佐剂,但提取的甘草甜素去甲酯化才能起到增效作用。中草药的提取和破壁工艺也很多人都在做,但破壁的效果要比提取好些,以黄芪为例,采用提取工艺最终产物以多糖为主,而其中的酸、铁、酚等大大流失。而破壁工艺则能很好的保全中草药中的所有营养成份。

猜你喜欢

轮叶伊乐藻黑藻
罗氏沼虾养殖中轮叶黑藻的作用及生态养殖要点
对沉水植物黑藻光合作用速度的实验探究
“小精高”模式下不同水草搭配种植模式对河蟹营养品质的影响
蟹池中的伊乐藻如何养护
衰亡期黑藻与生长期菹草交替生长对水体磷迁移的影响
秋冬季精养小龙虾,为什么非轮叶黑藻不可?还有哪些技术要点?看这位汉川金牌经销商的专业意见
基于SPH法的船式拖拉机叶轮单轮叶驱动性能研究
蟹塘伊乐藻高效生态管护技术
轮叶党参糯米酒发酵特性的研究
蟹塘伊乐藻高效、生态管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