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化样本”

2016-09-03中共开化县委书记项瑞良

浙江经济 2016年21期
关键词:功能区公园文明

中共开化县委书记 项瑞良

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化样本”

中共开化县委书记 项瑞良

围绕“两山”重要思想,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互促共赢,探索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开化样板

开化县地处浙西山区,是钱塘江的源头,县域面积2236平方公里,县域生态环境优良。多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两山”重要思想,以全域景区化、景区公园化、产业生态化为目标,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互促共赢,探索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开化样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7%;Ⅰ、Ⅱ类出境水占比保持在90%以上;空气优良率99.4%,县城负氧离子浓度3770个/立方厘米,是全国第一、浙江唯一的“中国天然氧吧”。

坚持规划引领,着力加强顶层设计。以生态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严格遵照省市对开化的区域功能定位,以生态优先、主体功能、资源整合、体制创新、实用管用理念为引领,以“多规合一”试点为引擎,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落实空间管控。围绕生态保护核心,对全县域开展精细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结合人口变动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划定城镇、农业、生态“三大空间”,生态空间由原来的50.8%提高到80.3%,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线“三条红线”,形成空间管控原则。二是形成一张蓝图。在凸显“三区三线”的基础上,编制形成融发展与布局、开发与保护为一体的全县域空间管控“一张蓝图”,为解决生态规划之间相互矛盾冲突问题和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项目的科学布局提供依据。三是统筹生态规划。在2003年编制完成全国第一个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2004年编制完成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纲要和2007年制定生态环境功能规划的基础上,2014年运用“多规合一”成果,统筹县土地利用、农业发展、林业发展、水利发展、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编制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规划、国家公园发展战略规划等。

狠抓改革落地,探索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地位,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开化顺势而为,深化改革探索,着力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一是深化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改革试点。通过借船出海,争取各方支持,破解种种难题,先后获得了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县、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试点和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等各种层面的试点,试点的争取和实施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2016年7月,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成为全国四个国家公园之一。二是制定以提升环境质量为核心的体制机制。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质量的高要求,加强体制机制研究,主导制定国家公园建设标准、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标准以及3A级景区村创建标准。重点健全绿色产业体系发展机制、全域景观改造机制、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机制、行政管理体制。三是创新以加强生态保护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出台《开化国家公园山水林田河管理办法》《开化县主要通道两侧林地林木管理细则》《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定实施《司法救助生态办法》,在全省首设环境资源巡回法庭,全方位、多角度合力推进生态保护。

提高承载功能,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喊响国家公园拒绝污染,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走“以破坏生态换取一时GDP增长”的邪路,推动水岸同治、造景同行、转型同进。一是精准施策治污水。打好“五水共治”组合拳,关停整治50家制砂场,拆除58个生猪养殖场,拆除网箱养鱼3000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流域“河长”长效保洁机制、生态养殖场线上线下监控监测实现全覆盖。二是因地制宜优生态。大力实施国家公园锦绣行动,开展“珍贵树种进乡村”活动,植树造林财政补助政策坚持了40多年,春节上班第一天机关干部义务植树造林坚持了35年,建成华埠彩云、林山流霞等百个森林景观带。按照稳步推进、逐年减少的方法,将全县林木采伐限额削减40%,建成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131.2万亩,公路沿线划定限伐区38.35万亩,确保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全县陆地面积一半以上。三是拉高门槛促转型。对“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高排放”工业企业和项目实行“一票否决”。腾笼换鸟,去黑色GDP,十年关停污染企业278家,关停木制品加工厂235家,否决化工及有污染项目65个。抢绿色产业项目,今年有25个总投资125亿的生态旅游、康体养生、文化创意等项目开工,这些项目的竣工将成为开化新的发展引擎。

着眼生态富民,全面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始终坚持生态富民的战略思维,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生态产业体系支撑,把绿水青山转化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形成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环境友好型工业为补充、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一是做强文化旅游业。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根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接待服务水平,累计建成1个5A、2个4A、4个3A级景区,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连续五年增长超过15%。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游客满意度跃居浙江省5A景区第二名。美丽生态、美丽乡村催生了美丽经济,小乡村建成大景区、老砖厂筑成新民宿、破猪栏改成咖啡屋,全县民宿床位突破8500张,农家乐游客量、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0%和43%。二是做特现代农业。农业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四化”同步发展,大力推进农旅、林旅、茶旅、文旅、体旅融合文章,使开化农产品走出大山、热销市场,仅龙顶茶一项,产值就达到了8.36亿。编制完成全国首个县域创意农业发展规划,布局“四线一区”创意农业观光路线,建成创意农业示范基地22个、4000余亩,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县。三是做优生态工业。改造提升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轻工电子等传统产业,加快培育节能环保、生物信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用环境标准促使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以环境成本倒逼企业加快技术革新。近两年,累计腾退“两高”企业用地110余宗、盘活土地8300余亩。上半年,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9.37亿元,增长78.7%。

猜你喜欢

功能区公园文明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请文明演绎
产业功能区人才发展现状与探索
漫说文明
在公园里玩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一见如故
宁夏水功能区管理工作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