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鄂盐道白菜柱头图形符号意义分析

2016-09-03

中国地震 2016年2期
关键词:柱式图形符号柱头

( 湖北民族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

中国传统图形符号一直遵循“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造型理念。白菜图形符号的型与意的融合完美地诠释了图形背后的意义。清末民初,白菜柱头造型的演变发展在川盐古道建筑节点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传统文化观念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它不仅是人们财富地位的象征,更是居者品味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白菜柱头造型特点以及在川鄂盐道建筑空间分部的空间节点,以符号学能指与所指理论探寻区域性建筑图形符号在川鄂商业盐道的分布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

一、川鄂盐道线路分布

川盐的主要产地有郁山、忠县、云安、自贡等地,其行销若向东进入两湖地区需越过鄂西崇山峻岭,故而鄂西是川盐销售的重要通道。川盐入鄂,有“四横一纵”五条著名的川鄂古盐道。“四横”,从北至南依次是汉水线、长江线、清江线、酉水线,均为水运且与鄂西多数山脉呈平行走向;“一纵”始于万州,经云阳、奉节、巫山等盐运码头,由陆路向南经利川、恩施、来凤,再进入龙山、张家界、凤凰等湘西地区,上述各个陆路码头连接起来,与鄂西多处山脉基本保持垂直。“四横”和“一纵”成为四川连接鄂西南地区重要的盐运线路图[1]。其中在川鄂盐道出现的白菜柱头建筑节点,其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在以下三条线路中。一是长江线,以四川的自贡、富顺盐业运输由沱江到长江,再沿江东经重庆、西坨、万州、奉节、宜昌、武汉等盐运码头到达湖北中东部。二是发源于鄂渝交接的清江线,从自贡的井盐采取水运汇集忠县的西陀镇,经石柱、利川到恩施经清江水运,过长阳、宜昌,最终到达湖北内地,由东到西贯通了鄂、渝及川南等地。三是经万州、云阳出发至湘西的纵向线路。在这条古盐道上,从早期的盐道驿站逐渐发展成为功能齐全的场镇。如今盐道虽废弃,但从残余的建筑遗迹、口头传说中可以推想这些场镇昔日的繁华。本文研究的白菜柱头图形符号主要出现在川鄂盐道运输过程中的长江、清江沿线之中。

二、川鄂盐道空间中的白菜柱头图形符号

川鄂古盐道因盐而兴,其沿线分布的场镇中有较多的清末民初传统民居建筑出现了西式建筑的券拱样式,其上的白菜柱头装饰颇有特色。

(一)大水井李氏庄园白菜柱头

图1 李氏庄园白菜柱头

大水井位于利川市柏杨镇水井乡,是川鄂古盐道横纵交汇处重要城镇节点。“改土归流”后,土、汉民族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互动,促使这一区域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变革。李氏庄园是大水井古建筑群中最具典型建筑之一,系李氏先祖李廷龙第五代孙李亮清旧宅,始建于明代中叶,终于民国时期,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共有24个天井,170余间房屋,整座建筑栋宇相连,阁楼高耸,是鄂渝边境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

李氏庄园有两大特点。一是“歪”朝门,打破了传统严谨的中轴对称,远离正屋中轴,位于与正屋中轴线夹角成 45°的东北向,正对当地河流入江口,源于风水学上的“对水口”,指“龙跃大海”之意。二是院坝立面采用西式券拱和吊脚楼结合的营造手法。庄园院坝西南一角为明末清初老宅,东北部在清乾隆后期不断修改扩建,中堂左边为花厅,右为账房,前厅、中厅和后堂均以天井隔开。院坝正立面的廊柱横跨左右,弧形廊檐之间的拱券形欧式方柱柱头上以白色灰塑大白菜柱头进行装饰(见图 1),是整个建筑精华之所在。整个廊柱立面强调中轴线,分为两层,中轴的大门为砖砌墙体,两侧是拱券式回廊,二层上方屋顶为硬山式,廊柱由于是清末民初时期改建,风格尚并不完全统一。

(二)江津白屋文学院白菜柱头

重庆江津市的“白屋文学院”始建于 1904年,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原为当地富商住宅,后改为教育办公用楼。整个建筑为简单的矩形平面布局,立面采用大面积的砖石结构连续券围廊。“这是一座三层高的重檐歇山式建筑,整体正立面采用黄色,一、二层连廊是殖民式格,三层无外廊,西式廊柱使得这座建筑脱颖而出,白菜柱头和圆型券拱将中西建筑要素巧妙结合。”[2]券廊廊柱装饰精美(见图2),远望像是科林斯柱式,近看二层柱头皆为白菜造型。白菜柱头较为抽象,整体呈矩形,柱头中心1/2处有一较粗茎杆,并以此对称向两侧分布,叶片成“W”形,白菜叶片的塑造采用了大小不一的圆球体被卷曲的叶片半包裹的形式。柱头上有弧线额枋但并未超出白菜柱头,在柱头下接了一级基座,基座立面以对角线“X”形凸线进行装饰。在一级基座下接二级基座,且比一级基座出挑更大,而后再接柱身。从整体看,所有基座出挑部分,逐层递减呈倒梯形,拉开了柱身纵向空间结构层次。

图2 白屋文学院白菜柱头

(三)南川蒿芝湾民宅白菜柱头

重庆南川区水江镇蒿芝湾民宅,约于1915年竣工,是当年南川本地金姓富豪从上海聘请建筑师出资修建,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平面呈“一”字形,分为前后两区,三层是砖木西式廊柱,屋顶采用了中式片瓦结构并在中央架起三个人字窗,檐口以砖砌叠涩线脚。立面三层拱券外廊为严谨的中轴对称的形式,十分醒目,一层和三层采用古罗马半圆形拱券,二层则为三瓣拱廊,柱头将科林斯柱式衍化成白菜柱头呈长方形,以中间堆簇的茎干为中心向左右各分散一硕大的叶片,顶端弧线轮廓呈“W”形,柱头上部有弧形额枋装饰(见图 3),下部依次是一级和二级倒梯形基座相接,其下再接方形柱身,整体层次丰富,极具秩序感。

图3 蒿芝湾民宅白菜柱头

(四)安全巷民国政府大院白菜柱头

自贡市民国政府大院位于自流井区安全巷7号,为清末民国时期建筑,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原为盐商大户牛家大院,后收归国有。大院的大门采用独具特色的砖砌牌楼形式和 9级台阶构成,两侧的柱顶采用两颗具象写实的白菜柱头进行装饰(见图 4)。硕大的叶片层层堆叠向外扩散,脉络清晰可见,顶层卷曲的叶片向外低垂,精细雕刻的柱头体现了白菜生长期最为繁盛的形象。白菜灰塑柱头直接坐于矩形基座上,无二级基座,其下接方形砖砌柱身,柱头雕刻精美,柱身相对简洁,主要是由砖块建造的矩形垂直线条构成。

图4 安全巷白菜柱头

(五)大竹清河古镇白菜柱头

清河古镇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1931年由川军将领范绍出资,将上海西式建筑与传统川东民宅特点相结合修建而成,是一条造型独特中西合璧的街景建筑。古镇纵深385米,占地33000平方米,南北呈现为“L”形。整个建筑群均为中西式砖木结构,一楼一底两层楼房,底层为男人赶场经商的场所,二层是供女人贩卖针织刺绣产品的集市。街道两旁的通廊是仿希腊式砖砌圆形廊柱,二层柱头部分均采用白菜雕饰。这里的白菜柱头形象整体较为圆润呈团窝状,整个白菜以1/3处为界线,上部白菜的1/3处直接顶在天花,下部分直接坐在圆柱形基座,接着有凸出柱身圆弧状的装饰带,其下再接柱身(见图 5)。整齐划一的街道,几百根圆柱纵向延伸,支撑着左右两旁骑楼式通廊,形成一条前街后屋景观奇特的商业街市。

TAO Lin-bo, ZHANG Jian-quan, JIANG Xia, JIANG Xiao-yan, SHEN Hao

图5 清河场街景白菜柱头

(六)张伯卿公馆

位于贡井区筱溪街青杠林路,原为贡井籍官绅张伯卿宅邸,始建于1932年,1955年正式改名为贡井人民公园对外开放,当地人称其为张家花园。其主楼俗称“罗马楼”,占地约 1148 平方米,仿照当时重庆德国领事馆建筑式样设计,几乎囊括了西方重要历史时期的建筑特色,如罗马式头拱卷哥特式尖拱、巴洛克式曲线等。两层的砖木结构,支撑的各式立柱造型就达数十种,柱础和柱身上有传统图案,柱子间采用圆拱、尖拱或三瓣拱进行衔接,柱头皆采用白菜造型进行装饰,白菜采用三片圆润的叶片构成,叶片之间掺杂着较小的叶片进行穿插,呈“山”形(见图 6)。柱头上方依次为双层的弧形额枋、檐壁、檐口,下方为倒梯形柱头基座。

图6 张伯卿公馆白菜柱头图

三、白菜柱头图形符号意义

从以上的资料可以发现,其柱式有着明显受科林斯柱式衍变影响,柱廊大部分采用西方券廊式。这类西式建筑风格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建筑的最好见证,它不但映射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沧桑巨变,也凝结了东西方建筑的碰撞与交融。

(一)白菜柱头图形符号主体来源

白菜柱头在川鄂古盐道普遍出现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先后被迫与各国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东南沿海的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南京、九江、汉口、长江沿线的苏州、杭州、沙市(荆州)、重庆等城市开放通商口岸。这些城市的租界自开辟之时就按照西方近代城市模式进行建设,并沿袭西方租界基本框架逐渐形成了近代城市建筑的基本格局,西方建筑模式由东南沿海沿长江沿线进入西南腹地,对川鄂一带传统建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二是明清时期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清政府实施的“湖广填四川”以及两次重要的“川盐济楚”。第一次是 1853年,由于太平军攻占了长江沿线,淮盐难以北运,清政府从1853年至1876年实行了近26年的“川盐济楚”政策。第二次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为缓解暂时资金短缺,也为弥补两湖地区欠缺淮盐的“淡食”之苦,国民政府发起了第二次声势浩大的“川盐济楚”运动[3]。随着大量外来人口入川,移民文化的交融对西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白菜柱头图形符号也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产生,川鄂地区出现的白菜柱头图形符号即是西方殖民建筑和移民地域文化结合的产物。

白菜柱头是通过对科林斯柱头的衍化而得来的,其来源于古希腊三柱式之一。罗马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葺和完善,发展为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塔斯干和混合柱式,即罗马五柱式。柱子是由基座、柱身和檐部构成,而柱身比例和装饰特征是区分柱式异同点的两个重要因素。多立克柱式整体粗狂简洁,柱头既无涡卷也无卷叶雕饰,柱础只有圆盘线脚而无半圆线脚,柱身凹槽扁平且数量少于其他柱式。爱奥尼柱式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柱头上左右各装饰有向下的螺旋涡卷将托檐石取而代之,柱础底部无圆盘线脚。科林斯柱式的柱头采用上下双排卷叶从茎杆蔓延出来,顶部有漩涡纹,柱础为圆形夹凹形线脚并有涡状装饰。塔司干柱式是由多利克柱式精简得来,柱身无凹槽,柱础是圆形环面,整体较为粗壮。混合柱式结合了科林斯与爱奥尼柱头螺旋造型,变得更为繁复。在西方柱式造型中,不仅出现过罗马五柱式,也有比科林斯更具装饰性的女像柱,因其更具有西方神话传说色彩,而作为具有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背景的国人内心更容易接受科林斯柱头上毛茛叶涡卷装饰。白菜符号传播的时空背景下,作为艺术接收者和艺术创作者的川鄂建筑工匠,将毛茛叶的形象通过进行二次创作使其成为人们更易接受的白菜柱头,这一图形符号被广泛应用于清末民初的西式廊柱建筑装饰中。

(二)白菜图形符号的意义来源

“所有艺术,包括装饰艺术,皆被缚于自然而不能解脱。所有艺术形式都要以自然的范本为基础。不仅当它们与自然原型相似时是这样,甚至当人们为实际需要或是为了取乐而创作它们时,也还是这样”[4]。图形的产生源自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独特的视角,图形符号比文字更加形象更为具体。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川鄂一带的人们四季有食白菜的习惯,由于人们对白菜饮食的接受度很高以及来源于对生活中的感知,白菜逐渐成为一种来源于生活的图形符号。白菜作为具象图形,试图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与其概念产生同构的形式符号,并以图形符号的形式传达最直观和丰富的内涵。通过谐音、象征的表现手法传达预想的意义,使其获得能指与所指的统一。

1.谐音“百财”

2.色彩象征“清白”

白菜长形叶片白绿相间。从色彩的象征性来看,青白颜色搭配,象征为人的美好品质,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与白菜图形符号相似的实物,即下意识的将其清白的象征意义联系起来。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志士以此为题进行创作。《爱菜歌》明言:“古之圣贤皆从这里做工夫”,表明“菜”非日常食用之菜,而隐喻圣贤之道,此即“菜之味兮不可轻,世间万事皆可成,士知此味学业成,农知此味稼穑盈,工知此味术艺精,商知此味财货赢”[5]。明代清官笪继良在白菜碑前断案,警示自己清正廉洁。白菜已从生活层面上升到象征层面,白菜柱头图形转变成象征符号。从现存李亮清庄园白菜柱头来看,李氏先祖不仅以长叶白菜来内省,更重要的是以此作为提醒后世家族子孙品行清白端正的一个物化符号,起到维护家族内部和谐的作用。

(三)白菜柱头图形符号的地域性差异

上文通过对中西方柱头的对比可以得出白菜柱头主体来源于罗马科林斯柱式,由于受传统文化意义的影响将其进行了改进,形成特有的川鄂古盐道空间白菜柱头图形符号现象。虽是同一空间中共同题材的装饰母题,但其地域性差异依然存在。

1.图形再造

首先,从建筑空间的布局上来看,无论是典型通廊结构的清河场白菜柱头或是其余五处在建筑外立面的白菜柱头,皆处于柱廊的外部空间,并未涉及到室内空间结构。其次,六处实例均采用西式外部廊柱与地域性的传统川南民居、鄂西南民居的内部建筑空间相拼接的手法。这是由于在中西二元建筑交融呈现的状态中,往往处于外部的建筑装饰较为容易改变,而内部空间结构受人们生活起居习惯的影响改变会相对困难。即使是外部空间的再造,也有所改动,工匠在西方建筑和中国传统文化双重影响下,通过对西式建筑感性的理解对西式柱头做中式处理,使建筑构建产生细部变化,转变为川鄂一带人们广为接受的最为普遍的白菜柱头,这一过程可谓是对白菜图形符号的物质性再造。此外,白菜柱头往往矗立于建筑外部5-10级台阶之上。这种视觉上的高差,不仅引导来访者的观看视线,影响其在空间中的行为方式,进而造成对屋主显赫地位的心理认同感。在人的精神空间意识中,前后、上下的空间秩序关系往往与地位、权利、财富相关联,白菜柱头的空间位置关系恰恰体现这一特征,也正是人们物质性再造与精神性再造的结合。

2.本土化倾向

李氏庄园西式廊柱的白菜柱头从造型来看整体呈矩形,柱头顶部为发散状琐碎的叶片下部为紧实的经脉,上部膨胀下部收缩。这与多利克柱头的倒圆锥台十分相似,其差异性首先在于柱头之上无额枋,而是在柱头顶部接方形立柱直顶檐廊,其次是柱头两个侧面是用于连接柱与柱之间的弧形廊檐,因此白菜柱头呈现出三个面的装饰效果。白屋文学院、蒿芝湾民宅方形白菜柱头也呈现出类似的三面装饰效果。张伯卿公馆多数位于正立面的柱子柱头且只有一面白菜装饰,而位于连廊转角处的柱子柱头有两面的白菜装饰。清河古镇由于白菜柱头呈圆形紧贴连廊,视觉上是有环绕三面的。民国政府大院牌楼式的白菜柱头也仅呈现一面的装饰,且其柱头上方不接额枋、檐壁和檐口。这一系列白菜柱头皆是依附于墙体的装饰,因此呈现出三面、两面或一面不同的装饰效果,也使建筑细部的观赏性更强,而这一细节的变化正是西方柱式结构向中国传统柱式结构转化的物质体现。(见图7)

图7 柱式构成图

3.西方意味

具有西方倾向的有两类。

其一,清河场古镇的白菜柱头,与其他几处柱式不同,柱身为圆柱形。这一点也是与罗马圆形柱身最为吻合的,白菜柱头叶片与科林斯毛莨叶极为相似,且柱头无檐部。

其二,白屋文学院、张伯卿公馆及南川蒿芝湾民宅的白菜柱头。首先,这几处白菜柱头造型极为相似,白菜顶端外轮廓呈“W”形,柱头下皆有二级基座且为方形柱身,仅在白菜叶片的刻画上有所差异。这与科林斯柱头中央涡状纹饰需要延伸到柱头鼓腹上方边缘形成的“W”外轮廓十分相似。其次,白屋文学院白菜柱头上方只有象征装饰性的额枋,而张伯卿公馆和南川蒿芝湾民宅的白菜柱头顶部有完整的额枋、檐壁和檐口。这与作为承重的罗马柱头顶部结构一致。由于近代砖石结构的承重能力较强,上述六处实例的白菜柱头皆不再过多的分担承重,而是普遍作为纯粹的装饰性图形符号。随着结构的发展与成熟,西方柱式结构在向中国传统柱式结构转化的过程中虽然还保持着柱式的形式,但其柱头结构已从承重主体向更其艺术性倾向的墙面装饰功能转化。

四、结语

白菜柱头作为建筑装饰的图形符号,不仅与西方科林斯柱头装饰有所不同,在川鄂一带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白菜图形符号作为再造过程的物质承载,最终成为川盐古道文化空间中重要的特质。在川鄂古盐道空间背景中出现的白菜柱头,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财富地位的追求,同时也是士绅、官宦、富商阶级彰显家族实力的物化表现,更是对后辈清白为人的激励。它不仅记录了川鄂一带盐业的历史变迁,是中西方建筑文明的标志,而且凝聚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吉祥的审美寓意,形成了这一区域近代盐业文化图形符号特征。在川鄂古盐道文化空间中的相互交流,白菜柱头这一图形符号得以广泛传播和普遍应用,在这条道路上通过白菜柱头这样很小的建筑元素我们可以看到文化传播交流的痕迹。从某种意义上讲,川鄂古盐道是一条具有文化空间特质的传播通道。

猜你喜欢

柱式图形符号柱头
智能坐便器用图形符号标准化探究
浅析帕特农神庙(the Parthenon)建筑的艺术特点
公元前第三千纪中国东部的太阳神——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图形符号新考
川鄂盐道白菜柱头图形符号意义分析
均压环对覆冰状况下交流超高压柱式绝缘子闪络电压的影响
卷柱头薹草草坪建植技术探析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柱头性状表现
柱式传感器与桥式传感器在汽车衡中的应用性能分析
西方古典建筑柱式装饰艺术特征的比较研究
儿童安全之生活中的图形符号